期中阶段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阶段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9 10: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阶段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王大爷计划7天编9个竹筐,平均每天编这些竹筐的( )。
A. B. C. D.
2.即使是真分数,又使是假分数,m是( )。
A.7 B.6 C.5 D.4
3.25克盐水(盐+水)中含盐5克,盐占盐水的( )。
A. B. C. D.
4.学校英语小组开展夏令营活动,若分成8人一组或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 如果英语小组的人数在50以内,那么英语小组最多有( )人。
A.24 B.36 C.48 D.50
5.化简一个分数时,用2约了一次,用3约了一次,得。原来的分数是( )。
A. B. C. D.
6.一个图形的是,这个图形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7.把一根长3米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是这根铁丝全长的( ),每段长( )米。
8.如果a÷b=c(a、b、c都是非零的自然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9.2019年黄陂区合唱节比赛,某小学合唱队在队形编排中,每行排6人,或每行排8人,都正好排完,这个合唱队至少有( )人。
10.世博会期间,刘姐姐和王姐姐去世博园当志愿者。7月8日她们都去当了志愿者,并约定刘姐姐每隔2天去一次,王姐姐每隔3天去一次。那么她们下一次都去当志愿者是7月( )日。
11.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5周年。赵老师带学生们观看了香港回归时的录像后给全班45名学生分配了任务。20人做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手抄报,剩余的人写观看香港回归录像的观后感。做手抄报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写观后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12.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于2019年10月18日在中国武汉举行。在本次赛事中,中国军团共获得奖牌数239枚,历史首次获得奖牌榜第一位,其中获得金牌133枚,银牌64枚,其余为铜牌。金牌、银牌、铜牌各占所获奖牌总数的( )、( )、( )。
1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14.下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三、判断题
15.在<<中,括号里可以填大于3小于8的数。( )
16.两个非0且不相等的自然数,它们的公因数是有限的,公倍数是无限的。( )
17.把3米长的铁丝分成了7段,每段长米。( )
18.如果,那么a、b有可能分别是5、6。( )
19.和之间只有一个数。( )
四、计算题
20.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 和 和
22.求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4和72 48和92 144和96
五、解答题
23.实验小学五(2)班有男生30人,比女生多7人,那么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4.化简一个分数时,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用5约了一次。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25.有一根长70多米彩带。如果把它截成3米一段,正好截完;如果把它截成4米一段,也正好截完。你能求出这根彩带有多少米吗?
26.一筐苹果不超过50个,平均分给6个同学正好分完,平均分给8个同学也没有剩余,这筐苹果最少有多少个?最多有多少个?
27.有“海洋之舟”美称的企鹅是一种古老的游禽,主要生活在南半球。
帝企鹅 体型最大的企鹅,身高约110cm。 小蓝企鹅 体型最小的企鹅,身高约40cm。
小蓝企鹅的身高是帝企鹅身高的几分之几?
28.明明的爸爸是一位木工师傅。今天,他需要把两根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几段而没有剩余。
(1)锯成的每段木料最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2)两根木料一共可以锯成多少段?
参考答案:
1.C
【分析】把需要的总天数看作单位“1”,每天编的筐占总数量的分率=1÷一共需要的天数,据此解答。
【详解】1÷7=
所以,平均每天编这些竹筐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找准题目中的单位“1”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C
【分析】要使是真分数,必须m<6,要使是假分数,应m≥5;因此5≤m<6。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5≤m<6
所以m=5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真、假分数的概念,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3.B
【分析】用盐的质量除以盐水的总质量,即可求出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
【详解】5÷25=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属于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一个基本类型: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4.C
【分析】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立的质因数,它们连乘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求出两次分组人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最小公倍数,找到50以内的最大公倍数,选择即可。
【详解】8=2×2×2
12=2×2×3
2×2×2×3=24
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
24×2=48(人)
故答案为:C
【点睛】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除0以外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5.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个分数用2约了一次,用3约了一次,相当于分子、分母都除以2,再除以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3,再乘2还原回去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得:
==。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6.C
【分析】一个图形的是,把这个图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由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一个图形的是,这个图形的是。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7.
【分析】把这根铁丝的全长看作单位“1”,平均截成8段,求每段是这根铁丝全长的几分之几,用1除以8;求每段的长度,是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用这根铁丝的长度除以8。
【详解】每段是这根铁丝全长的:1÷8=
每段长:3÷8=(米)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的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注意:分率不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
8. b a
【分析】两个不为0的数之间存在倍数关系,较大量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较小数就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据此解答。
【详解】如果a÷b=c(a、b、c都是非零的自然数),则说明a是b的c倍,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9.24
【分析】由“每行排6人,或每行排8人,都正好排完”可知:合唱队人数是6和8的公倍数,要求合唱队至少有多少人,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6=2×3
8=2×2×2
所以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所以这个合唱队至少有24人。
【点睛】此题属于运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答关键是抓住重点句子“每行排6人,或每行排8人,都正好排完”,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答。
10.20
【分析】根据题意,刘姐姐每隔2天去一次,即每3天去一次;王姐姐每隔3天去一次,即每4天去一次。求出3和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她们下次都去当志愿者的时间间隔,再加上前一次的日期即可得解。
【详解】2+1=3(天)
3+1=4(天)
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3×4=12
即每12天她们都去当志愿者。
7月8日+12日=7月20日
她们下一次都去当志愿者是7月20日。
【点睛】本题考查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利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11.;
【分析】做手抄报的人数÷全班总人数=做手抄报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总人数-做手抄报的人数=写观后感的人数,写观后感的人数÷全班总人数=写观后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20÷45==
(45-20)÷45
=25÷45


做手抄报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写观后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
【点睛】此类问题一般用表示单位“1”的量作除数。
12.
【解析】略
13. 11 1
【分析】根据分数单位的概念,可知的分数单位是,因,所以有1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最小的质数是2,写成分母为6的分数,再加上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据此解答。
【详解】
2=
12-11=1
【点睛】掌握分数单位的概念、带分数、整数化分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详解】略
15.√
【分析】因为三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大的这个分数就小;又因为分子都是1,所以分母只能填大于3小于8的数,即7、6、5、4这四个数。
【详解】在<<中,括号里可以填大于3小于8的数。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根据前后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推出结果,考查学生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
16.√
【分析】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两个数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公因数是1,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公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分析可知,两个非0且不相等的自然数,它们的公因数是有限的,公倍数是无限的,如:2和4,2和4的公因数有1,2;2和4的公倍数有4,8,12,16…
故答案为:√
【点睛】两个数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7.×
【分析】根据“每段长度=总长度÷平均分的段数”解答。
【详解】3÷7=(米),题目当中没有说明是平均分成了7份,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8.√
【分析】表示a是b的,a是5份,b是6份,a和b的值不能确定,可能是5和6,据此解答。
【详解】当a=5,b=6时,,则a、b有可能分别是5、6。
故答案为:√
【点睛】理解表示a和b的关系并不表示a和b的值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9.×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和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乘相同的数,中间又会出现新的分数,据此分析。
【详解】
和之间有无数个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是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0.5;;;
【分析】假分数化带分数:将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求出商和余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假分数化整数:将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求出商即可。
【详解】
21.,;,;,
【分析】通分时用原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选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每个分数都化成用这个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详解】;


22.24;4;48
【分析】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互质,则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数;
如果两个数既不互质,也不是倍数关系,则先把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据此解答。
【详解】72÷24=3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所以24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24。
48=2×2×2×2×3
92=2×2×23
2×2=4
所以48和92的最大公因数是4。
144=2×2×2×2×3×3
96=2×2×2×2×2×3
2×2×2×2×3=48
所以144和96的最大公因数是48。
23.
【分析】先求出女生人数,再用女生人数除以男生人数,求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
答: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4.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个分数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用5约了一次,相当于分子、分母都除以2,再除以2,再除以3,除以5,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再乘2,乘3,再乘5还原回去即可。
【详解】
答:原来的分数是。
【点睛】本题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25.72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根彩带的长度是3和4的公倍数,先求出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至少是多少米,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求出70米至80米之间符合条件的数,据此解答。
【详解】3和4是互质数,所以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3×4=12。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84…
根据题目条件,这根彩带有70多米长,所以72符合条件。
答:这根彩带有72米。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利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6.24个;48个
【分析】这筐苹果不超过50个,平均分给6个同学正好分完,平均分给8个同学也没有剩余,这说明苹果的数量是6和8的公倍数,只需要求出50范围内6和8的公倍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就可以知道这筐苹果最少有多少个,最多有多少个。
【详解】6=2×3
8=2×2×2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2×2×3=24
50范围内6和8的公倍数有:24和48,所以这筐苹果最少有24个,最多有48个。
答:这筐苹果最少有24个,最多有48个。
【点睛】本题考查公倍数的应用问题。
27.
【分析】用小蓝企鹅的身高除以帝企鹅的身高等于小蓝企鹅的身高是帝企鹅身高的几分之几。
【详解】40÷110=
答:小蓝企鹅的身高是帝企鹅身高的。
【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求得的结果记得约分。
28.(1)6分米;(2)7段
【分析】(1)把两根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几段而没有剩余,实际是求两根木料长度的公因数,锯成的每段木料要最长,即是求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即可解答。
(2)用24和18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再相加即可计算出一共锯成的段数。
【详解】(1)24=2×2×2×3,18=2×3×3,
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答:锯成的每段木料最长可以是6分米。
(2)24÷6=4(段)
18÷6=3(段)
4+3=7(段)
答:两根木料一共可以锯成7段。
【点睛】本题考查公因数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最大公因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