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学案(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课时)
(一)学 生 版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2、背景:(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政局稳定,政策鼓励)。(2)经济基础①内部:圈地运动的进行,使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②外部:海外殖民和掠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3)科技基础: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4)必要性:工场手工业已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3、进程:(1)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2)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提高了效益、加强了管理。(3)工业动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促进了工厂的集中。(4)交通运输业:19世纪初,汽船、火车问世。(5)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6)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逐渐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4、影响:(1)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2、背景:(1)政治前提: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2)资本积累: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的资本。(3)科技理论:科学理论的突破(电磁感应等)和技术发明、创新,准备了科技条件。3、成就:(1)电力:电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交通: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和飞机。(3)化工: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4、影响:(1)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产生垄断组织,进入大企业时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过程:(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2、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等。3、作用:(1)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2)对亚非拉国家来说: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但也在客观上冲击了旧体制,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发展和进步。(3)对世界来说: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重难突破】
理解: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
1、为什么说是一次技术革命?
(1)生产手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
(3)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2、为什么说是一场社会革命?
(1)改变了阶级结构:社会日益简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
(3)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典例1(2023·全国·模拟预测)据统计,英国工业品出口额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增加了约5倍,但棉纺织品等纤维制品所占比例从72%减少到44%。英国纤维制品的主要出口地,欧洲地区由占5成以上降到不足10%,取而代之的是在拉美和亚洲的比例增加,仅亚洲的份额就达50%以上。上述变化说明( )
A.英国工业向生产资料的生产转移 B.交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C.英国海外投资以拉美和亚洲为重点 D.世界经济主导权开始发生转移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英国工业品出口迅速增加,但棉纺织品等纤维制品所占比例不断缩小,且更多地向亚洲和拉美地区出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1870年以后进入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促进了英国出口工业品的结构变化:从以棉纺织品为代表的轻工业品向生产资料的生产(重工业)产品转变,进而说明英国工业向生产资料的生产转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革命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工业品的出口,未涉及英国海外投资情况,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主导权开始发生转移”,排除D项。
对比: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生国家 英国 多国并举
科技作用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发明主要依靠工匠的经验积累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发明多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
经济结构 轻工业发展较快 重工业成为主导部门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生产组织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取代手工工场 进入大企业时代,以垄断为组织形式
工业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内燃机
能源 煤 电、石油
对外侵略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 有线电报 电话、无线电报
国际共运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国际共运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格局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欧洲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典例2(2023·福建宁德一模)如表所示为1851年和1904年的两次世界博览会的部分展品。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巨型煤块、铁矿石原料、铁矿产品、蒸汽锤、液压传动装置、打谷筛草机、棉制品、金属制品等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 城际无线通信设备、汽车、发动机、工作机、采矿采油场景还原、排版机、印刷机、医疗仪器、珠宝、艺术品、冰激凌、热狗等
A.欧美民众娱乐生活渐趋丰富 B.产业革命中心向美国转移
C.前沿科技成果得到初步认可 D.电气动力取代了蒸汽动力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51年世博会代表蒸汽时代的成就,1904年世博会代表电气时代的成就,电气动力取代了蒸汽动力。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娱乐生活,排除A项;材料未能证明产业革命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技成果得到认可,排除C项。
【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通一模)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于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的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
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
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D.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
2.(2023·福建漳州三模)19世纪后半期,受铁路建设的影响,运费下降使得美国西部生活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东部资本、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流人西部,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3.(2023·山东烟台一模)有学者就18世纪后期英国在南太平洋航海探险活动指出,征服从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占有金银等硬通货也并非英国人制订计划的主要动机……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该论述( )
A.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夸大了英国的世界影响
C.揭示了英国扩张的动力 D.美化了英国的殖民侵略
4.(2023·江苏南通一模)在 1762 年,利物浦每 12 艘船就有 1 艘奴隶船,到 1807 年这一比例变成 24:1。1790 至1800 年,英国船舶公司投放在奴隶贸易的资本平均值不到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 5%,1807年则降为 1.25%。这种变化可以用于说明( )
A.技术更新改变贸易结构 B.英国国际贸易地位衰落
C.美洲的劳动力趋于饱和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5.(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决议,由此开始多种形式的斗争;直到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普遍完成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并获得了西方企业主的支持。西方企业主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 B.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企业技术革新 D.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逐渐消弭
6.(2023·四川泸州二模)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的人口大约有250万人左右,巨大的人口给伦敦创造了数不尽的财富,但繁华的城市内部有许多贫民窟存在。在1844年有两个男孩子被带到警察局的法庭上,他们的罪状是他们饿的受不住,偷了一家店里的半生不熟的小牛蹄。这表明( )
A.工业化阻碍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B.工业革命的发展刻意忽视贫富差距
C.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深受追捧 D.文明进步应关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7.(2023·四川模拟预测)18世纪中期以前,欧洲女性的口袋是藏进宽大蓬裙里的系带腰包,可以装很多东西,常沉重地摆动着。18世纪中后期,女性衬裙下放置口袋的空间消失,挂在手臂上的口袋逐渐流行起来。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浪漫主义思潮盛行 B.近代交通工具出现
C.工业城市大量涌现 D.社会分工发生变动
8.(2023·广东深圳一模)《家,甜蜜的家》是19世纪初的一首歌曲,它令当时和后来的许多英美资产阶级动情陶醉。对他们而言,家不仅意味着豪华住宅和高雅、时尚的摆设,还是“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这反映了当时( )
A.资产阶级革命扩展 B.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
C.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D.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9.(2023·山东菏泽一模)根据下图,我们可以推断,1830—19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由于(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张 B.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激化
C.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重大转移 D.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
10.(2023·湖南株洲一模)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 )
A.折射出转型时期的英国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 B.表明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C.从侧面表明英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张 D.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
11.(2023·贵州一模)19世纪中期,远东地区茶叶的国际运输几乎都被美国垄断,“盖茶叶以新鲜为贵……英商宁愿以七角五分美元的运费请美商代运茶叶到伦敦,也不愿意以二角五分美元的运费给本国商船”。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掌控远东贸易的主导权 B.技术革新影响国际贸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英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12.(2023·广东惠州三模)18世纪晚期,英国在使用水力纺纱机的纺纱工厂中工作的只有女人和小孩子,在用驱机的纺纱工厂里只有一个成年男纺工(在使用自动纺机时,他就是多余的了)和几个接断头的助手,后者多半是女人或小孩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工厂性别歧视严重 B.童工廉价易于管理
C.成年男工素质较差 D.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13.(2023·福建一模)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
A.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
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 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
14.(2023·四川·统考模拟预测)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正统”是英国的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是最有力的手,而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德国工业快速发展。这反映了( )
A.殖民扩张推动德国跨越式发展 B.国家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
C.德国容克贵族集团封建性浓厚 D.自由主义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
15.(2023·湖南岳阳·统考模拟预测)亚当·斯密《国富论》:“高关税是令走私泛滥的根源。高关税既无法达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也达不到为政府增加财政的目的,只会引发走私泛滥,消弱法治,因而是有害无益的。”这一观点( )
A.主张抛弃自由贸易政策 B.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
C.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D.实质上是提倡贸易保护主义
16.(2023·河北模拟预测)1870年,英国推行国民教育改革,规定实行非宗教的强制初等教育,5—12岁的儿童必须入学。1876年规定父兄有送子弟入学的义务,1880年规定初等教育为强迫教育,1891年实行初等教育免费制度,1893年规定11岁以前儿童必须受学校教育等。上述做法( )
A.是英国民众强烈要求政府重视发展教育的结果
B.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C.导致英国生产中出现大量雇佣童工现象
D.推动英国教育比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快
17.(2023·湖南长沙联考模拟)19世纪以前,英国地方治理基本上沿用中世纪的管理体制,各郡、各教区的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当地的贵族乡绅手中。1835年,英国通过了《城市自治机关法》,强调各地区要设立地方议会、定期选举地方的行政官员和议员。这一变化( )
A.表明中世纪管理体制最终瓦解 B.促使英国走上代议制民主的道路
C.保障了地方行政治理的稳定性 D.源于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结构变化
18.(2023·江苏南通二模)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19.(2023·湖北联考模拟)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大行其道。而到了20世纪初的英国,则“对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条件、工时限制等作出规定…它使契约自由比过去更为深刻。”企业成为“领主”,国家是“最高领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加剧
C.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20.(2023·河南郑州一模)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21.(2023·湖南模拟预测)如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
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
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 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22.(2023·河北模拟预测)1840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承担起向社会提供时间的服务,到1847年,几乎所有的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时间。由于美国的铁路是在英国资本支持下建立的,1883年,在美国国务院推动下,明确采用格林威治经线作为世界通用的本初子午线。这一标准时间的确立
A.是英美确立殖民霸权的体现 B.形成了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
C.增强了垄断组织社会控制力 D.契合了全球商业贸易的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23.(2023·辽宁模拟预测)交通发展与整体世界。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引人注目,一些私人公司都竞相促使政府给它们颁发建造铁路的特许证。在德国,铁路私人资金占全国总投资的1/3,1860年德国在较短时间已形成了欧洲大陆上“最令人惊叹不已”的铁路网。美国的公路、运河和铁路基本上都由私人公司集资建设,西部的开发导致美国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19世纪四十年代达2800英里,大大超过英国及欧洲的总长度。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材料二 1914年英国11家铁路公司缔结经营协定,完成了全英国铁路的垄断化。20世纪之初,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运量的激增迫使政府扩大自己在运输领域的职能范围,1936年英国颁布“千线公路法案”,规定30条干线由运输部长直接负责。1947年8月以后,英国政府在铁路运输、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1956年美国《公路法》规定,联邦政府将为建造州际公路承担90%的费用。在13年中建设了41000英里州际超级公路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欧美交通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以来欧美交通发展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上最大的公共工程,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得出推动了第三产业及城乡均衡发展。
三、论述题
24.(2023·河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世安在《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中指出:1751—1780年,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5万人;1781—1790年,上升到每10年7.8万人;而到了1811—1820年间,又上升到每10年21.4万人;在1821—1830年,更达到每10年26.7万人。这种转移的速度使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齐世荣在《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中指出:在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至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到75%,英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关于英国城市化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
【答案】A
【详解】据题意可知,由于农业机械都要按时间收费,所以劳动者认真的记录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以计算性价比,说明工业文明的出现影响到了农民的劳动观念,A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信息是农民在计算使用农业机械的性价比,和工厂制度无关,排除C项;“自主性增强”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2.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受铁路建设的影响”“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交通改善为美国西部带来资本、劳动力等,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西部城市化,没有涉及美国东西经济格局转变,排除A项;美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受益于交通改善,但交通只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非先决条件,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发展减少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其的影响,但是影响还在,排除D项。
3.
【答案】C
【详解】材料“……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强调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要求自由贸易是推动其扩张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扩张的动力,非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与夸大英国的世界影响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美化英国的殖民侵略,排除D项。
4.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790 至1800 年,英国船舶公司投放在奴隶贸易的资本平均值不到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 5%,1807年则降为 1.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贸易在英国对外贸易中的比例越来越少,反映出工业革命后,技术更新改变了贸易结构,奴隶贸易逐渐被商品贸易取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占国际贸易的份额,无法体现出其贸易地位衰落,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出现在20世纪,排除D项。
5.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这一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纷纷进行立法改革,改善工人的待遇状况,C项正确;国家立法是材料的表象,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拓展与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排除B项;阶级矛盾消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6.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的巨大人口创造了无尽的财富,但在这无尽的财富之下却还存在着许多赤贫的人民,说明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避免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下出现的严重的贫富差距,并不是工业化阻碍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排除A项;“刻意忽视”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贫富差距扩大,并不是追捧自由主义,排除C项。
7.
【答案】D
【详解】本题从题型看是原因题。从材料看,是对比18世纪中期前后欧洲女性衣服口袋的变化,从之前的的大而重变成小而轻,这里的主要因素是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女性从家庭妇女角色为主变为工厂劳动妇女角色为主,也就是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工发生变动,D项正确;浪漫主义思潮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并且其特征主要是情感、本能为主,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与补充,排除A项;火车、汽船等近代交通工具出现于19世纪初,排除B项;工业城市大量涌现是工业革命工业化的成果之一,排除C项。
8.
【答案】D
【详解】根据本题设问,这是本质题型,要选最深刻的根源或实质。时间19世纪初,大致应是1800-1820年左右,此时和后来许多英美资产阶级陶醉的是既有豪宅和时尚摆设(其实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果实),也有“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成果以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曲折发展及成就),且D项从经济根源上还是A项深入进行的一个经济条件,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扩展,既片面又不够深刻,排除A项;工业革命创立巨额财富,但工人阶级相对贫困,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也主要是针对资产阶级,但都与题干无关,排除BC项。
9.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1830—1890年英国在经济角色中处于中心区地位,而1890年—1920年,英国经济角色呈现下降趋势,法国、德国经济角色逐渐上升,由此可见,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断扩展,A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1830—1890年英国在经济角色中处于中心区地位,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运动下降,说明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排除D项。
10.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加之缺乏相应的治理经验,以及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公共卫生状况随之不断恶化,使得英国社会问题不断突出,为此,英国被迫政府采取了材料中所述的种种措施加以应对,A项正确;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不等于社会保障体系,内涵不同,且材料无法体现“率先”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推理,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排除D项。
11.
【答案】B
【详解】据材料可推知,因美国船只航行速度更快,故为保持茶叶的新鲜,英国商人宁愿以更高价格使用美国商船进行送输,这与美国工业革命中率先进行水上交通动力革命有关,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茶叶贸易情况,仅凭此不足以得出美国掌控远东贸易的主导权,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远东贸易,仅凭此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贸易政策,不能得出英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D项。
12.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晚期属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作的只有女人和小孩子,在用驱机的纺纱工厂里只有一个成年男纺工(在使用自动纺机时,他就是多余的了)和几个接断头的助手,后者多半是女人或小孩子”反映了在工业革命时期对劳动力的要求发生了改变,机器生产改变了对体力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现象未体现性别歧视,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机器的发明和应用,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成年男工素质情况,排除C项。
13.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福州成为“世界茶都”,而厦门则成为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分工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则迎合了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D项正确;这种分工无法体现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无法体现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排除AB项;“积极加入”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
14.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正统’是英国的自由放任,......而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德国工业快速发展。”可知,德国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且国际竞争加剧,通过国家干预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和进行国际竞争,体现了国家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经济发展的方式,没有体现A、C所反映的内容,排除A项和C项;自由主义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5.
【答案】C
【详解】亚当·斯密《国富论》认为高关税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这种观点反映了工业革命背景下,要求实行自由贸易的需求,C项正确;亚当·斯密《国富论》赞成自由贸易,排除A项;亚当·斯密《国富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主张实质上是提倡自由贸易,排除D项。
16.
【答案】B
【详解】材料主旨为英国鼓励和重视儿童教育,发展教育能够为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B项正确;政府重视发展教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民众,排除A项;儿童入学接受教育会减少童工的雇佣,排除C项;上述做法会推动英国教育的发展,但不能说明比其他国家速度快,排除D项。
17.
【答案】D
【详解】材料的变化是19世纪以前地方治理主要是当地的贵族乡绅主导,而19世纪以后则由选举产生的官员和议员主导,这是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结构变化,贵族乡绅没落而工业资产阶级崛起所推动的,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地方行政管理,不能证明中世纪管理体制在英国瓦解,排除A项;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走上了代议制民主的道路,排除B项;改革后的官员与议员由定期选举产生,因而是有任期的,这样不利于行政治理的稳定性,排除C项。
18.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以看出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劳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劳作方式的变化,未涉及对手工工场的管理,排除A项;“传统农业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排除C项;劳作方式的变化,并没有使得人们摆脱体力劳动,排除D项。
19.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发挥政府的职能,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垄断时代强调高关税和贸易保护,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推动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和殖民扩张的加剧,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0.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20世纪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的使用,使农业的机械化的逐步实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口增长,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的影响,排除C项;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科技,排除D项。
【点睛】本题情境聚焦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的落脚点并未落在常见的交通运输业和石油化工业领域,而是另辟蹊径,突出内燃机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蒸汽机过于笨重,不便于个人使用,内燃机轻巧),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深度理解,学生如果仅靠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和作答套路,则无法进行正确推理。
21.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美孚石油”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垄断资本支配力逐渐强大,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需求不断扩大”无关,排除AB项;材料反应的是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未涉及权力制衡机制,排除D项。
22.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的时代特征。伦敦时间和格林威治天文台先是统一了国内时间,然后在资本的推动下,确立起全球标准时间,这一过程体现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全球贸易的拓展,故D项正确;此时英国早已经确立世界霸权,而美国还是新兴工业国家,不能确立世界霸权,A项错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了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排除B项;英国铁路资本的社会控制力是标准时间确立的推动因素,但并不是影响,排除C项。
二、材料分析题
23.
【答案】(1)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支持;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2)变化:由私人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
影响:示例如下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进步;加强了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提升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推动了第三产业及城乡均衡发展。
【详解】(1)根据“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支持;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内容可得出是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2)变化:根据“美国的公路、运河和铁路基本上都由私人公司集资建设”“1914年英国11家铁路公司缔结经营协定,完成了全英国铁路的垄断化”得出由私人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影响:根据“1947年8月以后,英国政府在铁路运输、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可得出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进步;加强了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提升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等;根据“在13年中建设了41000英里州际超级公路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得出推动了第三产业及城乡均衡发展。
三、论述题
24.
【答案】【示例】
论题: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阐释:18世纪六十年代下半期,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程;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工业城镇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英国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向纵深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起来。
【详解】论题:题目要求提炼一个关于英国城市化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根据所学知识,世界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是1640年——1917年。根据材料信息中的时间,可以提炼的论题是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阐释:根据所学知识,18世纪六十年代下半期,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程;根据材料,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使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可知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在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至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到75%”可得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工业城镇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英国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最后进行总结,根据材料“英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向纵深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起来。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学案(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课时)
(二)教师版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2、背景:(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政局稳定,政策鼓励)。(2)经济基础①内部:圈地运动的进行,使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②外部:海外殖民和掠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3)科技基础: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4)必要性:工场手工业已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3、进程:(1)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2)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提高了效益、加强了管理。(3)工业动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促进了工厂的集中。(4)交通运输业:19世纪初,汽船、火车问世。(5)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6)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逐渐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4、影响:(1)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2、背景:(1)政治前提: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2)资本积累: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的资本。(3)科技理论:科学理论的突破(电磁感应等)和技术发明、创新,准备了科技条件。3、成就:(1)电力:电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交通: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和飞机。(3)化工: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4、影响:(1)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产生垄断组织,进入大企业时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过程:(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2、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等。3、作用:(1)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2)对亚非拉国家来说: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但也在客观上冲击了旧体制,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发展和进步。(3)对世界来说: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重难突破】
一、理解: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
1、为什么说是一次技术革命?
(1)生产手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
(3)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2、为什么说是一场社会革命?
(1)改变了阶级结构:社会日益简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
(3)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典例1(2023·全国·模拟预测)据统计,英国工业品出口额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增加了约5倍,但棉纺织品等纤维制品所占比例从72%减少到44%。英国纤维制品的主要出口地,欧洲地区由占5成以上降到不足10%,取而代之的是在拉美和亚洲的比例增加,仅亚洲的份额就达50%以上。上述变化说明( )
A.英国工业向生产资料的生产转移 B.交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C.英国海外投资以拉美和亚洲为重点 D.世界经济主导权开始发生转移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英国工业品出口迅速增加,但棉纺织品等纤维制品所占比例不断缩小,且更多地向亚洲和拉美地区出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1870年以后进入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促进了英国出口工业品的结构变化:从以棉纺织品为代表的轻工业品向生产资料的生产(重工业)产品转变,进而说明英国工业向生产资料的生产转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革命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工业品的出口,未涉及英国海外投资情况,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主导权开始发生转移”,排除D项。
二、对比: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生国家 英国 多国并举
科技作用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发明主要依靠工匠的经验积累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发明多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
经济结构 轻工业发展较快 重工业成为主导部门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生产组织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取代手工工场 进入大企业时代,以垄断为组织形式
工业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内燃机
能源 煤 电、石油
对外侵略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 有线电报 电话、无线电报
国际共运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国际共运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格局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欧洲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典例2(2023·福建宁德一模)如表所示为1851年和1904年的两次世界博览会的部分展品。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巨型煤块、铁矿石原料、铁矿产品、蒸汽锤、液压传动装置、打谷筛草机、棉制品、金属制品等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 城际无线通信设备、汽车、发动机、工作机、采矿采油场景还原、排版机、印刷机、医疗仪器、珠宝、艺术品、冰激凌、热狗等
A.欧美民众娱乐生活渐趋丰富 B.产业革命中心向美国转移
C.前沿科技成果得到初步认可 D.电气动力取代了蒸汽动力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51年世博会代表蒸汽时代的成就,1904年世博会代表电气时代的成就,电气动力取代了蒸汽动力。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娱乐生活,排除A项;材料未能证明产业革命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技成果得到认可,排除C项。
【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通一模)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于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的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
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
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D.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
【答案】A
【详解】据题意可知,由于农业机械都要按时间收费,所以劳动者认真的记录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以计算性价比,说明工业文明的出现影响到了农民的劳动观念,A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信息是农民在计算使用农业机械的性价比,和工厂制度无关,排除C项;“自主性增强”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2.(2023·福建漳州三模)19世纪后半期,受铁路建设的影响,运费下降使得美国西部生活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东部资本、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流人西部,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受铁路建设的影响”“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交通改善为美国西部带来资本、劳动力等,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西部城市化,没有涉及美国东西经济格局转变,排除A项;美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受益于交通改善,但交通只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非先决条件,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发展减少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其的影响,但是影响还在,排除D项。
3.(2023·山东烟台一模)有学者就18世纪后期英国在南太平洋航海探险活动指出,征服从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占有金银等硬通货也并非英国人制订计划的主要动机……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该论述( )
A.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夸大了英国的世界影响
C.揭示了英国扩张的动力 D.美化了英国的殖民侵略
【答案】C
【详解】材料“……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强调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要求自由贸易是推动其扩张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扩张的动力,非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与夸大英国的世界影响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美化英国的殖民侵略,排除D项。
4.(2023·江苏南通一模)在 1762 年,利物浦每 12 艘船就有 1 艘奴隶船,到 1807 年这一比例变成 24:1。1790 至1800 年,英国船舶公司投放在奴隶贸易的资本平均值不到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 5%,1807年则降为 1.25%。这种变化可以用于说明( )
A.技术更新改变贸易结构 B.英国国际贸易地位衰落
C.美洲的劳动力趋于饱和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790 至1800 年,英国船舶公司投放在奴隶贸易的资本平均值不到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 5%,1807年则降为 1.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贸易在英国对外贸易中的比例越来越少,反映出工业革命后,技术更新改变了贸易结构,奴隶贸易逐渐被商品贸易取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占国际贸易的份额,无法体现出其贸易地位衰落,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出现在20世纪,排除D项。
5.(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决议,由此开始多种形式的斗争;直到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普遍完成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并获得了西方企业主的支持。西方企业主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 B.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企业技术革新 D.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逐渐消弭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这一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纷纷进行立法改革,改善工人的待遇状况,C项正确;国家立法是材料的表象,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拓展与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排除B项;阶级矛盾消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6.(2023·四川泸州二模)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的人口大约有250万人左右,巨大的人口给伦敦创造了数不尽的财富,但繁华的城市内部有许多贫民窟存在。在1844年有两个男孩子被带到警察局的法庭上,他们的罪状是他们饿的受不住,偷了一家店里的半生不熟的小牛蹄。这表明( )
A.工业化阻碍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B.工业革命的发展刻意忽视贫富差距
C.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深受追捧 D.文明进步应关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的巨大人口创造了无尽的财富,但在这无尽的财富之下却还存在着许多赤贫的人民,说明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避免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下出现的严重的贫富差距,并不是工业化阻碍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排除A项;“刻意忽视”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贫富差距扩大,并不是追捧自由主义,排除C项。
7.(2023·四川模拟预测)18世纪中期以前,欧洲女性的口袋是藏进宽大蓬裙里的系带腰包,可以装很多东西,常沉重地摆动着。18世纪中后期,女性衬裙下放置口袋的空间消失,挂在手臂上的口袋逐渐流行起来。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浪漫主义思潮盛行 B.近代交通工具出现
C.工业城市大量涌现 D.社会分工发生变动
【答案】D
【详解】本题从题型看是原因题。从材料看,是对比18世纪中期前后欧洲女性衣服口袋的变化,从之前的的大而重变成小而轻,这里的主要因素是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女性从家庭妇女角色为主变为工厂劳动妇女角色为主,也就是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工发生变动,D项正确;浪漫主义思潮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并且其特征主要是情感、本能为主,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与补充,排除A项;火车、汽船等近代交通工具出现于19世纪初,排除B项;工业城市大量涌现是工业革命工业化的成果之一,排除C项。
8.(2023·广东深圳一模)《家,甜蜜的家》是19世纪初的一首歌曲,它令当时和后来的许多英美资产阶级动情陶醉。对他们而言,家不仅意味着豪华住宅和高雅、时尚的摆设,还是“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这反映了当时( )
A.资产阶级革命扩展 B.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
C.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D.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答案】D
【详解】根据本题设问,这是本质题型,要选最深刻的根源或实质。时间19世纪初,大致应是1800-1820年左右,此时和后来许多英美资产阶级陶醉的是既有豪宅和时尚摆设(其实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果实),也有“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成果以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曲折发展及成就),且D项从经济根源上还是A项深入进行的一个经济条件,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扩展,既片面又不够深刻,排除A项;工业革命创立巨额财富,但工人阶级相对贫困,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也主要是针对资产阶级,但都与题干无关,排除BC项。
9.(2023·山东菏泽一模)根据下图,我们可以推断,1830—19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由于(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张 B.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激化
C.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重大转移 D.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1830—1890年英国在经济角色中处于中心区地位,而1890年—1920年,英国经济角色呈现下降趋势,法国、德国经济角色逐渐上升,由此可见,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断扩展,A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1830—1890年英国在经济角色中处于中心区地位,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运动下降,说明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排除D项。
10.(2023·湖南株洲一模)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 )
A.折射出转型时期的英国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 B.表明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C.从侧面表明英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张 D.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加之缺乏相应的治理经验,以及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公共卫生状况随之不断恶化,使得英国社会问题不断突出,为此,英国被迫政府采取了材料中所述的种种措施加以应对,A项正确;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不等于社会保障体系,内涵不同,且材料无法体现“率先”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推理,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排除D项。
11.(2023·贵州一模)19世纪中期,远东地区茶叶的国际运输几乎都被美国垄断,“盖茶叶以新鲜为贵……英商宁愿以七角五分美元的运费请美商代运茶叶到伦敦,也不愿意以二角五分美元的运费给本国商船”。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掌控远东贸易的主导权 B.技术革新影响国际贸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英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B
【详解】据材料可推知,因美国船只航行速度更快,故为保持茶叶的新鲜,英国商人宁愿以更高价格使用美国商船进行送输,这与美国工业革命中率先进行水上交通动力革命有关,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茶叶贸易情况,仅凭此不足以得出美国掌控远东贸易的主导权,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远东贸易,仅凭此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贸易政策,不能得出英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D项。
12.(2023·广东惠州三模)18世纪晚期,英国在使用水力纺纱机的纺纱工厂中工作的只有女人和小孩子,在用驱机的纺纱工厂里只有一个成年男纺工(在使用自动纺机时,他就是多余的了)和几个接断头的助手,后者多半是女人或小孩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工厂性别歧视严重 B.童工廉价易于管理
C.成年男工素质较差 D.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晚期属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作的只有女人和小孩子,在用驱机的纺纱工厂里只有一个成年男纺工(在使用自动纺机时,他就是多余的了)和几个接断头的助手,后者多半是女人或小孩子”反映了在工业革命时期对劳动力的要求发生了改变,机器生产改变了对体力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现象未体现性别歧视,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机器的发明和应用,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成年男工素质情况,排除C项。
13.(2023·福建一模)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
A.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
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 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福州成为“世界茶都”,而厦门则成为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分工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则迎合了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D项正确;这种分工无法体现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无法体现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排除AB项;“积极加入”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
14.(2023·四川·统考模拟预测)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正统”是英国的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是最有力的手,而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德国工业快速发展。这反映了( )
A.殖民扩张推动德国跨越式发展 B.国家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
C.德国容克贵族集团封建性浓厚 D.自由主义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正统’是英国的自由放任,......而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德国工业快速发展。”可知,德国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且国际竞争加剧,通过国家干预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和进行国际竞争,体现了国家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经济发展的方式,没有体现A、C所反映的内容,排除A项和C项;自由主义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5.(2023·湖南岳阳·统考模拟预测)亚当·斯密《国富论》:“高关税是令走私泛滥的根源。高关税既无法达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也达不到为政府增加财政的目的,只会引发走私泛滥,消弱法治,因而是有害无益的。”这一观点( )
A.主张抛弃自由贸易政策 B.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
C.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D.实质上是提倡贸易保护主义
【答案】C
【详解】亚当·斯密《国富论》认为高关税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这种观点反映了工业革命背景下,要求实行自由贸易的需求,C项正确;亚当·斯密《国富论》赞成自由贸易,排除A项;亚当·斯密《国富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主张实质上是提倡自由贸易,排除D项。
16.(2023·河北模拟预测)1870年,英国推行国民教育改革,规定实行非宗教的强制初等教育,5—12岁的儿童必须入学。1876年规定父兄有送子弟入学的义务,1880年规定初等教育为强迫教育,1891年实行初等教育免费制度,1893年规定11岁以前儿童必须受学校教育等。上述做法( )
A.是英国民众强烈要求政府重视发展教育的结果
B.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C.导致英国生产中出现大量雇佣童工现象
D.推动英国教育比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快
【答案】B
【详解】材料主旨为英国鼓励和重视儿童教育,发展教育能够为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B项正确;政府重视发展教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民众,排除A项;儿童入学接受教育会减少童工的雇佣,排除C项;上述做法会推动英国教育的发展,但不能说明比其他国家速度快,排除D项。
17.(2023·湖南长沙联考模拟)19世纪以前,英国地方治理基本上沿用中世纪的管理体制,各郡、各教区的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当地的贵族乡绅手中。1835年,英国通过了《城市自治机关法》,强调各地区要设立地方议会、定期选举地方的行政官员和议员。这一变化( )
A.表明中世纪管理体制最终瓦解 B.促使英国走上代议制民主的道路
C.保障了地方行政治理的稳定性 D.源于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结构变化
【答案】D
【详解】材料的变化是19世纪以前地方治理主要是当地的贵族乡绅主导,而19世纪以后则由选举产生的官员和议员主导,这是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结构变化,贵族乡绅没落而工业资产阶级崛起所推动的,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地方行政管理,不能证明中世纪管理体制在英国瓦解,排除A项;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走上了代议制民主的道路,排除B项;改革后的官员与议员由定期选举产生,因而是有任期的,这样不利于行政治理的稳定性,排除C项。
18.(2023·江苏南通二模)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以看出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劳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劳作方式的变化,未涉及对手工工场的管理,排除A项;“传统农业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排除C项;劳作方式的变化,并没有使得人们摆脱体力劳动,排除D项。
19.(2023·湖北联考模拟)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大行其道。而到了20世纪初的英国,则“对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条件、工时限制等作出规定…它使契约自由比过去更为深刻。”企业成为“领主”,国家是“最高领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加剧
C.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发挥政府的职能,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垄断时代强调高关税和贸易保护,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推动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和殖民扩张的加剧,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0.(2023·河南郑州一模)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20世纪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的使用,使农业的机械化的逐步实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口增长,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的影响,排除C项;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科技,排除D项。
【点睛】本题情境聚焦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的落脚点并未落在常见的交通运输业和石油化工业领域,而是另辟蹊径,突出内燃机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蒸汽机过于笨重,不便于个人使用,内燃机轻巧),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深度理解,学生如果仅靠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和作答套路,则无法进行正确推理。
21.(2023·湖南模拟预测)如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
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
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 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美孚石油”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垄断资本支配力逐渐强大,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需求不断扩大”无关,排除AB项;材料反应的是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未涉及权力制衡机制,排除D项。
22.(2023·河北模拟预测)1840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承担起向社会提供时间的服务,到1847年,几乎所有的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时间。由于美国的铁路是在英国资本支持下建立的,1883年,在美国国务院推动下,明确采用格林威治经线作为世界通用的本初子午线。这一标准时间的确立
A.是英美确立殖民霸权的体现 B.形成了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
C.增强了垄断组织社会控制力 D.契合了全球商业贸易的要求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的时代特征。伦敦时间和格林威治天文台先是统一了国内时间,然后在资本的推动下,确立起全球标准时间,这一过程体现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全球贸易的拓展,故D项正确;此时英国早已经确立世界霸权,而美国还是新兴工业国家,不能确立世界霸权,A项错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了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排除B项;英国铁路资本的社会控制力是标准时间确立的推动因素,但并不是影响,排除C项。
二、材料分析题
23.(2023·辽宁模拟预测)交通发展与整体世界。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引人注目,一些私人公司都竞相促使政府给它们颁发建造铁路的特许证。在德国,铁路私人资金占全国总投资的1/3,1860年德国在较短时间已形成了欧洲大陆上“最令人惊叹不已”的铁路网。美国的公路、运河和铁路基本上都由私人公司集资建设,西部的开发导致美国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19世纪四十年代达2800英里,大大超过英国及欧洲的总长度。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材料二 1914年英国11家铁路公司缔结经营协定,完成了全英国铁路的垄断化。20世纪之初,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运量的激增迫使政府扩大自己在运输领域的职能范围,1936年英国颁布“千线公路法案”,规定30条干线由运输部长直接负责。1947年8月以后,英国政府在铁路运输、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1956年美国《公路法》规定,联邦政府将为建造州际公路承担90%的费用。在13年中建设了41000英里州际超级公路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欧美交通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以来欧美交通发展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支持;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2)变化:由私人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
影响:示例如下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进步;加强了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提升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推动了第三产业及城乡均衡发展。
【详解】(1)根据“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支持;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内容可得出是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2)变化:根据“美国的公路、运河和铁路基本上都由私人公司集资建设”“1914年英国11家铁路公司缔结经营协定,完成了全英国铁路的垄断化”得出由私人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影响:根据“1947年8月以后,英国政府在铁路运输、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可得出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进步;加强了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提升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等;根据“在13年中建设了41000英里州际超级公路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得出推动了第三产业及城乡均衡发展。
三、论述题
24.(2023·河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世安在《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中指出:1751—1780年,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5万人;1781—1790年,上升到每10年7.8万人;而到了1811—1820年间,又上升到每10年21.4万人;在1821—1830年,更达到每10年26.7万人。这种转移的速度使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齐世荣在《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中指出:在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至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到75%,英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关于英国城市化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阐释:18世纪六十年代下半期,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程;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工业城镇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英国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向纵深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起来。
【详解】论题:题目要求提炼一个关于英国城市化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根据所学知识,世界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是1640年——1917年。根据材料信息中的时间,可以提炼的论题是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阐释:根据所学知识,18世纪六十年代下半期,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程;根据材料,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使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可知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在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至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到75%”可得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工业城镇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英国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最后进行总结,根据材料“英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向纵深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