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7 21: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找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卧(wò)室 徘徊(huí) 饶(rào)有趣味
B.模(mō) 糊 耽(dān)误 无可挽(wǎn)回
C.依偎(wèi) 柔媚(mèi) 热泪盈眶(kuànɡ)
D.绽(zhàn)放 念叨(dao) 翻箱倒(dǎo)柜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娇揉造作 欣喜若狂 归心似箭 追悔莫急
B.忐忑不安 破淀百出 蝇营蚁聚 跌脚绊手
C.怅然若失 惊惶失措 虎视眈眈 稍纵即逝
D.蒸蒸日上 卧虎藏龙 千骄百媚 搓手顿足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惆怅”一词大多用来形容很无奈的意思.
B.“院子很大,空空落落”中“落”的读音是“là”。
C.“徘徊”的意思是来回地走。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徜徉”。
D.“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4.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B.孤独而忧伤的夜晚
C.辽阔而幽静的小院 D.匆忙而沉重的脚步
5.《那个星期天》作者史铁生在文中着重描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下列心理变化过程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执着②失望③绝望④焦急⑤等待⑥期盼⑦愉快⑧委屈
A.⑥⑦⑤①④②⑧③
B.⑥⑦④①⑤②⑧③
C.⑥⑦①⑤④②⑧③
D.⑥⑦④⑤①②⑧③
6.“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下列是对句中“叹息”的理解,哪一项不是作者叹息的原因( )
A.叹息时间在不经意中匆匆而过。
B.叹息自己在匆匆流逝的时间里无所作为。
C.叹息时间流逝得快,自己感到十分无奈。
D.叹息自己忙碌中无心注意时间的流逝。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kōng xū nuó yí míng mèi tíng dùn chì luǒ luǒ
( ) ( ) ( ) ( ) ( )
yuán liàng yī wèi dān gē qīn wěn fān xiāng dǎo guì
( ) ( ) ( ) ( ) ( )
8.形近字组词。
伶( ) 薄( ) 碗( ) 徘( )
冷( ) 簿( ) 蜿( ) 排( )
9.我会写近义词。
焦急——( ) 漫长——( ) 变化——( )
兴奋——( ) 明媚——( ) 奇怪——( )
10.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1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这句话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的流比作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日子非常渺小且消逝得很快。
(2)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作者面对时间飞快流逝,无声无影时的无奈愁绪。
B.这句话写出了作者默默地面对时光飞逝时痛苦的情绪。
C.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大海里默默计算时间时欣喜的心情。
(3)朗读这句话时,我们要用( )的语调
A.高昂 B.平和 C.低沉
三、语言表达
12.口语交际。
语文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有人说:“我的理想是不用上学、上班,有吃有喝。”有人说:“我的理想是住别墅,开豪车。”对于这类享乐主义的理想,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改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4.作者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告诉我们日子在( )、( )、( )、( )、( )时逝去,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选取生活中寻常的事例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流逝。
15.画“ ”的部分用的是_____修辞手法。照样子我也会写。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 )的时候,日子( );
( )的时候,日子( );
( )的时候,日子( )……
16.片段最后连用了“飞”“跨”“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17.我用《长歌行》中的诗句来勉励自己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___!
18.这个片段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 )
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悲痛
课外阅读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 为什么哭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 青年时代玩纸牌 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 如今我一无所有 我真后悔呀 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huán hái)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 liàng liang )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 )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 bēi bèi )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失魂落魄地流浪,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9.用“√”选出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20.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1.“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例如:冷笑 __________ __________
2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由衰老恢复青春。 ( )
②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
③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
23.怎样理解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从现在开始你将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认真读下面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同学们,很快,你们就要升入初中了,对未来的学校有什么憧憬,对未来的老师有什么希望,对自己的初中生活有什么打算?请试着给初中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一下自己的小小愿望,也可以对一些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进行询问,注意内容要具体,情感要真实。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徘徊”中“徊”的读音为huái;“饶有趣味”中“饶”的读音为ráo。
B项,“模糊”中“模”的读音为mó。
C项,“依偎”中“偎”的读音为wēi。
2.C
【详解】A项中应为“追悔莫及”;
B项中应为“破绽百出”;
D项中应为“千娇百媚”。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需要平时多积累。 空空落落:kōng kōng luò luò,形容空旷冷清的样子。“落”不读“là”,故B项错误,其它选项都是正确的。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
学生要理解每一个词语,才能判断两个词能否搭配到一起。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辽阔,指宽阔的,广阔的。
幽静,意思是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
辽阔用来形容小院不合适。
5.A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6.D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中“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句话中作者叹息是因为时间在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自己在流逝的时间里无所作为,时间流逝得快,自己感到十分无奈。所以D选项错误。
7. 空虚 挪移 明媚 停顿 赤裸裸 原谅 依偎 耽搁 亲吻 翻箱倒柜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虚、挪移、裸、耽搁”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伶俐 薄雾 饭碗 徘徊 寒冷 账簿 蜿蜒 排山倒海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形近字辨识和组词能力。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每个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怎么组词。此外,教师应强调常见字组词是考试的必拿分点,要重视起来。
伶、冷,可组词:名伶、冷风。
薄、簙,可组词:薄饼、对簿公堂。
9. 着急 长久 改变 激动 明丽 怪异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焦急”的意思是“着急”,它的近义词就是“着急、焦灼”等。
“漫长”的意思是“绵延得很长”,它的近义词就是“绵长、长久”等。
“变化”的意思是“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它的近义词就是“改变、变动”等。
“兴奋”的意思是“振奋;激动”,它的近义词就是“激动、振奋”等。
“明媚”的意思是“(景物)鲜明可爱”,它的近义词就是“明丽、明朗”等。
“奇怪”的意思是“跟平常的不一样”,它的近义词就是“怪异、奇异”等。
10. 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设问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1)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日子”比作“轻烟”。
(2)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太阳移动”比拟成“人的脚移动”。
(3)本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您说过买了菜回来就走的。
(4)本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结构相同、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成串地排列,更加突出要珍惜时间。
(5)本题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
11. 针尖上一滴水 大海 A C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词句的能力。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通过对比,说明了自己的日子过得如此快,形象地写出了日子非常渺小且消逝得很快。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要联系上下文,并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现出来。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通过对比,说明了自己的日子过得如此快,形象地写出了日子非常渺小且消逝得很快,面对时间飞快流逝,无声无影时的无奈愁绪。
故答案选A。
(3)本题考查朗读句子。结合作者的情感,作者面对时间飞快流逝,无声无影时是无奈忧愁的。应用低沉的语调。
12.人追求幸福生活并没有错,但人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有享乐。我们来到世上,除了追求理想的生活,还应追求人生的价值,让人生过得有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是针对有人说:“我的理想是不用上学、上班,有吃有喝。”有人说:“我的理想是住别墅,开豪车。”对于这类享乐主义的理想来谈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知识带来财富,劳动创造幸福,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你不上学就不能获得知识,没有知识,在当今社会就很难立足。我们也不能把“别墅”“豪车”作为人生的唯一理想来盲目追求,否则,幸福的概念也就被误解了。
13. 我从未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写字 笔尖上过去 唱歌 嘴唇边过去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 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不得不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
【详解】(1)本题考查句式转换能力。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如句中:“何曾.....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联系上下句完成填空,本题中“的时候”前面连接的内容是某一动作,后面连接的内容格式为“从.....里过去”因此我们造句时根据这一点进行思考,组织语言。
(3)本题考查把间接转述句改为直接引述句。
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 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要在句中表述词后加上标点--冒号和引号。
(4)本题考查句子改写能力。
改为双重否定句,在合适的地方加上双重否定词(不得不),句子一定要通顺,并且不改变原意。
14. 洗手 吃饭 默默 遮挽 叹息 15. 排比 睡觉 从床边过去 行走 从脚边过去 玩耍 从笑容里过去 16.时光不知不觉地流逝 17.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8.C
【解析】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伸出手遮挽时”“天黑时,我躺在床上”“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我掩面叹息”可知答案。
15.查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和仿写。
结合“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可知,句子运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来表现时光的流逝,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时,要根据例句的句式和给出的词语提示进行仿写。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角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嬉戏的时候,日子从欢笑声中过去……
16.本题考查对动词的理解。
结合“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可知,“飞”“跨”“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时光不知不觉地流逝。
17.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与默写。
出自两汉时的《长歌行》,全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中勉励自己珍惜时间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8.本题考查对朗读片段的赏析。
通过读片段可知,作者借用生活中寻常的事来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故选:C。
19.huán liang hào bēi 20.:“??”“,,,!,!”。 21. 微笑 狂笑 22. 返老还童 失魂落魄 一无所有 23.只要努力,就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24.珍惜每寸光阴,好好学习,不虚度人生。
【解析】19.略
20.略
21.略
22.略
23.略
24.略
25.例文:
给初中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初中老师:
你好!
还有几天我们就毕业了,很快我就升入初中,与你见面了,为了你对我提前了解,我现在用写信的方式向你自我介绍一下。
我的名字是童童,我十二岁了。性格内向,不爱言语。有时爱哭鼻子。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没注意听,在和别的同学说话,我的班主任用眼神示意我别说话了,要好好听讲。虽然她没让我站起来,但我心里很难受,鼻子一酸,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明明老师是对我好,我为什么要流泪呢?应该感谢老师才是。我有时自己也恨自己,泪水多。同学们都称我是“林黛玉”,妈妈说我是属“水”,无论别人怎么说,我总改不了这个缺点。不过,我很善良,看到可怜的人我也会心疼的流泪,看到感人的画面也会流泪的。我和同学们相处地很友好,这个你大可放心,我在做事情上不会跟任何人斤斤计较的。
我成绩中上等,但有点偏科。我的语文成绩比较好,每次都能考八十多分,这分数不算多高,但相对于我的数学来说,稍微好点。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数学成绩老是提不上去,无论怎么学,总考不出高分,对此我很苦恼,我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了,希望老师到时能帮我把数学成绩赶上去。
老师,我希望你是一位温柔善良,严中有爱,知识渊博的老师,负责又敬业的老师。对待我们像对待孩子一样。在生活上关心我们,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的好老师,我相信你是那样的。
我很期待与你相见啊!
祝老师工作顺利!
六年级:童童
XX年XX月XX日
【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
读题可知,题目是要求写的是书信,那么就需要注意格式。作文书信格式是由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日期组成。敬称:顶格写。问候语:空两格写。内容:空两格写,内容比较繁多需分段的,另起一段也需要空两格。最后写上祝福语,在正文的右下角署名,日期写在名字下面。
敬称(顶格写,比如:尊敬的初中老师:):
问候语(空两格写,比如:您好!)
正文(空两格写):可以介绍一下自己,方便初中老师早点了解你,然后再写写自己的打算,以及希望能遇见一个怎样的老师,或者希望老师能帮助你提高成绩等等,你想对未来初中老师的话都可以去写,但注意思路要清晰,语言要通顺。
祝福语(空两格写,比如:祝老师工作顺利!)
落款、署名(右下角):XXX
日期(落款名字的下面):X年X月X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