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áo)的清响?
C.嫩(nèn)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所有的绿集合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
B.突然一阵风,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C.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
D.抖去水珠的风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下列对这首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风雨”都是指大自然中的暴风骤雨。
B.两个“风雨”都是指生活中的坎坷。
C.第一个“风雨”是指大自然中的暴风骤雨,第二个“风雨”是指生活中的坎坷。
D.第一个“风雨”是指生活中的坎坷,第二个“风雨”是指大自然中的暴风骤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星》是冰心的诗集,《短诗三首》中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B.《绿》是艾青的作品,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
C.《白桦》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通过描写白桦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D.《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的一首现代诗,让我们感受到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步 漫延 缓漫 浪漫 水漫金山
B.指挥 挥手 挥动 挥煌 挥汗如雨
C.涂抹 涂画 滩涂 涂色 涂劳无功
D.波涛 浪涛 海涛 松涛 波浪滔天
6.下面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老师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理想。
B.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
C.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
D.虽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飞机模型还是没做成。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汉字。
(1)几根ténɡ( )luó( )交chā( )在一起,虽然只有xī( )盖那么高,但是那一mǒ( )新绿却给了我们希望,使我们不再感到jì( )寞。
(2)白huà( )的枝头,雪xiù( )的花边xiāo( )洒,洁白的花suì( )绽放,让朦 lónɡ( )的夜色更加迷人。
8.比一比,组词。
茸( ) 辉( ) 笼( ) 膝( )
耸( ) 挥( ) 胧( ) 漆( )
9.“繁”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_____,再查 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_____,再查音节 _____。“繁”的解释有:①繁多;复杂。②繁殖。繁在下列句子中的解释分别是:
(1)春天来了,公园里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_____
(2)艺术商店里陈列着的商品种类繁多。 _____
(3)驯鹿们迁徙到这片森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_____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流苏 ( )的金晖 ( )的雪花
( )的光华 ( )的小草 ( )的菊花
11.结合诗歌,填写以下内容。
《白桦》是俄罗斯著名诗人______的抒情诗。作者以______为中心意象,先总写“______________”,然后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分别写了白桦在______中的美,在_________中的美,在_______的美,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的___________之情。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力士说:“我不能接受任何人的离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鸟类很可能就是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绿(节选)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文中找出与文中“招引”“追逐”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运用__________修辞方法。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末尾,作者为什么将这醉人的“绿色”换做“女儿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8.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19.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20.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21.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2.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23.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诗歌是心灵的告白,徜徉诗海会让我们遇见不一样的美好!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对诗歌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想一想,以“我和诗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A、C正确。
B.有误,“波涛”的“涛”应读“tāo”。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使用错误。集合: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颜色“绿”是不能聚集在一起,可以改为“集中”。
B.使用正确。飘动:依靠风或浪的推动而使其移动或轻轻摆动。
C.使用正确。潇洒: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
D.使用正确。闲游:闲暇时随便游玩、闲逛。
3.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中词语的具体含义。
风雨:风和雨;刮风下雨;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
根据“天上的风雨来了”可知第一个“风雨”指的就是大自然中的天气,暴风骤;
根据“心中的风雨来了”可知第二个“风雨”,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它指的是生湖中遇到的困难和坎坷,需要母亲的怀抱和安慰。因此选C。
4.B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B项错误,《绿》是艾青诗歌创作第二个高峰的代表作,在诗中他以满腔的激情,奇特而瑰丽的想象,生动描绘岭南早春的景色,表达对祖国无限生机的赞美。
5.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字书写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知道要写的是什么,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字形。
A项,缓漫应改为:缓慢。
B项,挥煌应改为:辉煌。
C项,涂劳无功应改为:徒劳无功。
6.D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在选项A中,句子“老师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理想。”属于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理想”应该与“树立”进行搭配。
在选项B中,句子“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属于句子逻辑顺序不通,应该是先把脏衣服脱下来,然后再穿上洁净的衣服。
在选项C中,句子“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缺少了主语,应该改为“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
7. 藤 萝 叉 膝 抹 寂 桦 绣 潇 穗 胧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藤、萝、膝、寂、潇、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毛茸茸 光辉 笼子 膝盖 耸立 挥手 朦胧 油漆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茸可以组词,鹿茸、麋茸、蒙茸、蓊茸、五茸、香茸、纤茸、新茸、紫茸、花茸。
辉字组词:生辉、清辉、增辉、辉藻、辉宏、丹辉、扬辉、辉景。
笼组词,丝笼、松笼、昙笼、通笼、铁笼、沙笼、纱笼、手笼、鱼笼。
膝字组词,膝盖、屈膝、护膝、膝下、促膝。
耸字组词,耸立、高耸、耸肩、耸峙、耸动、耸惑、修耸。
挥字组词,指挥、挥霍、挥师、挥发、指挥棒、指挥刀、挥洒、发挥。
胧字组词,朦胧、胧月、蒙胧、醉眼朦胧、胧明、黑胧胧、曈胧、朎胧。
漆字组词,漆匠、漆身、漆书、漆黑、油漆。
9. 糸 11##十一 F fán ① ① ②
【详解】本题考查了查字典的方法。
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繁”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糸”,再查11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F”,再查音节“fán”。
(1)“繁花似锦”的意思是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就像富丽多彩的锦缎。所以“繁花似锦”中的“繁”意思是繁多。
(2)“种类繁多”的意思是种类非常多。所以“种类繁多”中的“繁”意思是繁多。
(3)“繁衍生息”的意思是繁殖下代,孕育生命。所以“繁衍生息”中“繁”的意思是繁殖。
10. 洁白 灿灿 晶亮 银色 娇嫩 胆怯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搭配。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带“的”的都是定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的”前的定语一般由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可以结合单元里的课文内容来搭配。
比如:洁白的流苏、精致的流苏、漂亮的流苏;灿烂的金晖、耀眼的金晖;鹅毛般的雪花,柳絮般的雪花,美丽的雪花;明亮的光华、夺目的光华、熠熠的光华;嫩绿的小草、枯黄的小草、坚强的小草;盛开的菊花、娇媚的菊花、洁白的菊花。
11. 叶赛宁 白桦 外在形象 枝头 花边 花穗 喜爱和赞美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白桦》是原苏联著名诗人叶塞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 每一次我的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大力士说,他不能接受任何人的离开。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把“哪”改为“每”,“没有”改为“都有”,问号改为句号。即:每一次我的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2)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变成“他”,即:大力士说,他不能接受任何人的离开。
(3)考查了关联词。
分句间是递进关系,故填关联词“不仅……而且……”,去掉第二个“鸟类”,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即: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13.梅雨潭的绿。 14.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15. 反问 我无法比拟得出 16. 比喻 表达了作者对绿色、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7.因为梅雨潭的绿纯洁又鲜润,柔美又娇艳,像一位亭亭玉立、 无暇的小姑娘。
【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从文章中仔细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本篇文章主要写了梅雨潭的绿。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中可以分析得出,与文中“招引”“追逐”相照应的句子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首先仔细分析语句内容可以得出,所使用的的修辞手法是反问。改为陈述句,注意不要改变句子原本的含义,可以改为我无法比拟得出。
1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句子是比喻句,将绿比作带,比作眼。结合全文内容来看,表达了作者对绿色、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分析,可以得出答案,作者将这醉人的“绿色”换做“女儿绿”是因为梅雨潭的绿纯洁又鲜润,柔美又娇艳,像一位亭亭玉立、 无暇的小姑娘。
18.B 19.D 20.A 21.D 22.D 23.示例:不恰当。理由: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24.示例: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句子“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进行分析。
19.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句子“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进行作答。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全文,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中②至⑤段描写了四种读诗方法,分别是理解内容、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对照品味。
2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本句诗与秋天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2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比较分析。《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作者在第⑤段中引用这两首古诗,主要是想介绍对照品味的读诗方法。
2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本题要了解油画与水墨画的特点,并据此进行分析。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进行作答。
25.范文:
我和诗歌的故事
我最早接触的古诗是《咏鹅》。
记得那时我才三四岁,妈妈手里捧着《古诗三百首》,一字一句地教我:“鹅,鹅,鹅……”妈妈教我一句,我就奶声奶气地跟一句,读音不准的字,妈妈就帮我纠正。不过五分钟,我就会背了,我还学着古人的样子,一边背一边摇头晃脑。我不知道“项”是什么意思。就问妈妈:“妈妈,‘项’是什么 ”妈妈耐心地告诉我:“‘项’是脖子的意思。”我想:既然是脖子的意思,为什么不念“曲脖向天歌”?
上了小学后,我接触了更多的古诗,如《小池》《春晓》,虽然还不能一眼就看出诗的意思,但通过老师的讲解,诗的意境就慢慢呈现出来了。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的眼前自然展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大片绿油油的荷叶,荷叶上停歇着蜻蜓。真有意思!我喜欢古诗不仅因为古诗的意境很美,还因为它押韵,好记,朗朗上口。每次老师让大家背古诗,不管是谁,都能流利地背诵,因此同学们都很喜欢它。
现在,我与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还开始做诗了。去年六一儿童节我写了一首诗《抓住童年的尾巴》,其中有一句“我想朝天空大喊:‘童年等等我’”,抒发了我对童年的依恋。其实,不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着心情的变化。
我越来越喜欢诗,也越来越感受到与诗同行的快乐。诗像一幅幅阅不尽的画,处处精彩;诗像神奇的音乐,句句动人心弦。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首先了解写作主题与写作要求,接着再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
本篇作文是一个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以“我和诗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作文。要做到语句通顺有条理,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作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点题。
正文:选择一两个自己和诗歌的故事,详细说出故事的开始、发展与结果。写作时合理安排材料,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