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必考题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必考题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8 15: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必考题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概(kài)是因为对新环境还不太适(shì)应,小女孩看起来有点儿紧张。
B.螃蟹挥动着一副(fù)大钳(qián)子,好像在向我们示威。
C.蜜蜂的巢内(nài)干燥(zào)、通风,十分卫生。
D.我掀(xīn)开缸(gāng)盖一看,里面一点儿水也没有了。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辨别 辩论 B.末端 未来 C.搏斗 拼博 D.概括 刮风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超常的记忆力 仔细地观察 B.娇嫩的花瓣  悄悄地绽放
C.安静的角落  彩色的红旗 D.细长的双腿  轻微地摆动
4.“争奇斗艳”的“斗”意思是(  )
A.对打 B.比赛 C.奋斗 D.斗争
5.下列各项中与写作内容无关的是( )
A.实验名称与准备工作 B.实验的过程 C.实验的结果 D.实验室里发生的一件趣事
6.行动中的观察与发现:《小虾》回忆课文,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和邻居阿成哥到村边小溪里捉些小虾带回家养在缸里。
②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有时也搏斗得厉害。
③“我”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水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④“我”发现缸里有许多圆圆的卵,后来小虾多了起来。
⑤院子里有一口缸闲着,正好可以养小鱼小虾。
A.①②③⑤④ B.⑤①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⑤②①③④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B.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C.小虾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
D.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二、填空题
8.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再认真拼读一遍。
缸( ) 隙( ) 掀( ) 稍( )
末( ) 钳( ) 搏( ) 较( )
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缸 一( )落叶
一( )虾 一( )钳子
10.比一比,再组词。
辨( ) 蜜( ) 阻( ) 跨( )
辩( ) 密( ) 组( ) 夸( )
1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舒”共有________笔,最后一笔是________。
12.阅读课文,根据不同花的开放时间将下列花排排序。
①牵牛花 ②紫茉莉 ③昙花 ④睡莲 ⑤万寿菊
⑥月光花 ⑦蔷薇 ⑧午时花 ⑨夜来香
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2)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3)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画作名扬中外,这幅画是《________________》。
(4)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到亲人团圆的佳节,远在他乡的人们都会想起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提到的中国传统节日是________节。我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统节日。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14.在选段中的方框里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5.“我”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捉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1自然段中的“好像”“几乎”“大概”等词语能否删去(  )
A.可以删去,去掉后,句子的意思更加准确、清楚。
B.不能删去,这几个词语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17.从选段中能否得知实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金蝉脱壳
①有一天,我无意中捡到了几个透明发亮的壳。叔叔们说,那是蝉虫脱的壳。我感到很好奇,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②我来到菜园,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我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③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然后,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④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有改动)
1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壳 ( )的蝉尾
( )地盯着 ( )地离开
19.读短文第③自然段,完成练习。
(1)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本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虫的身体各部位是按怎样的顺序脱壳的呢?请照样子填一填。
20.用“——”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这样写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的特点。
21.作者揭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带给你什么启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2.习作百花园
写一篇作文介绍一下你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要求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等。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大概,读音dà gài;适应,读音shì yìng;
B.一副,读音yī fù;钳子,读音qián zi;
C.巢内,读音cháo nèi;干燥,读音gān zào;
D.掀开,读音xiān kāi;缸盖,读音gāng gài。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所选词语均是生活中常用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A、B、D选项正确;
C.有误,“拼博”的“博”应为“搏”,意思是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用自己的所有不顾一切地极度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或者是“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A选项:正确。超常的记忆力 仔细地观察
B选项:正确。娇嫩的花瓣 悄悄地绽放
C选项:错误。安静的角落 彩色的红旗,红旗本身是红色的,不能用彩色的修饰,可以改为:鲜艳的红旗。
D选项:正确。细长的双腿 轻微地摆动
4.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及重点字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绽放,十分艳丽;其中,“斗”的意思是比赛争胜。B选项正确。
5.D
【详解】考查对选材方法的掌握。观察四个选项,可以推测此次习作是要求写实验的步骤,故与实验名称与准备工作、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有关,而与实验室里发生的一件趣事无关。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选材方法,文章内容要保持一致性,围绕一个内容展开,选材不能偏离主题。
6.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后。
本题出自课文原文,熟读课文便可正确排序。
第⑤句引出话题,放在第一句;
第①句承接第⑤句的“正好可以养小鱼小虾”;
第②句写“小虾在缸里”,放在第①句后面;
第③句的“小溪里采了一些水草”承接上一句的“有时也搏斗得厉害”,放在第四句。
第④句写小虾多了起来,放在最后。
7.B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在选项A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显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蔷薇”赋予了人的特点。
在选项B中,“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显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圃”比作了钟面。
在选项C中,“小虾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虾”赋予了人的特点,只有人才会有生气的情绪。
在选项D中,“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昙花“赋予了人的特点,只有“人”才赋予了“笑”的情绪。
8. gāng xì xiān shāo mò qián bó jiào
【解析】略
9. 口 片 只 副
【解析】略
10. 分辨 蜜蜂 阻止 跨越 辩论 茂密 组织 夸张
【解析】略
11. S shū 人 10#十 12#十二 竖钩
【详解】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用部首查字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知道除部首外还有多少画。
“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S,再查音节shū;用部首查字法应查人部,再查10画。“舒”共有12笔,最后一笔是竖钩。
舒的笔顺:撇,点,横,横,竖,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竖钩。
12.①⑦④⑧⑤②⑥⑨③
【详解】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识记。
本题出自于《花种》,从原文“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中可以看出。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春潮带雨晚来急 清明上河图 望闻问切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七夕 中秋 元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古诗词的理解和默写。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全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全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4)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描写在重阳节的时候作者思乡的古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土地诞、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等。
14.:“  !  ,  。” 15. 做记号 放蜜蜂 等蜜蜂 16.B 17.不能,现在仅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暂时不能确认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解析】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本语段选自课文《蜜蜂》,原文: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1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结合“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来概括答案。
16.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通过理解句子“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可知“好像”指好似、仿佛。是作者的推测;如果去掉,就表明这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肯定是在寻找回家的方向,意思就变了。“好像”一词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故不能删除。选:B。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可知,仅仅只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还有更多的蜜蜂还没回来,暂时还不能确定实验的结论。
18. 透明发亮 又白又嫩 聚精会神 依依不舍 19.(1)本段主要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2)头 脚 尾 20.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眼睛 花椒籽 眼睛又黑又亮 21.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这样才能揭开生活中更多的秘密。
【解析】18.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可以借助短文的内容来作答。
结合“捡到了几个透明发亮的壳”“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可知答案。
1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结合第三段中的“开始脱壳了!”可知,这一段主要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
(2)结合句子“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然后,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可知,蝉脱壳的顺序是:背——头——脚——尾。
20.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赏析。
结合“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可知,作者把“眼睛”比作了“花椒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蝉的眼睛的又黑又高的特点。
21.本题考查对短文主旨的理解,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写了“我”细心观察蝉脱壳的过程,终于发现了金蝉脱壳的秘密。文章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2.范文:
一次有趣的实验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进来以后,讲台上就多了一棵漂亮的紫包菜、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一杯少量的白开水和一块圆形的香皂,还有一张白纸。我心理特别的疑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今天,我们要来做个实验。”老师神秘地说。我一下子来了劲头,心想:这是什么实验呢?我一定要仔细地看!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把紫包菜的一片叶子剥下来,再把这片叶子撕成了好多小片片,一片一片地把它们放进了塑料袋,然后,老师把白开水倒进了塑料袋,不停地揉呀揉、捏啊捏,又挤了几下。这时,原本非常清澈的水渐渐地变成了淡紫色,老师又慢慢地揉了几下,水立刻又变成了深紫色。“哇!”同学们惊奇地叫了起来!老师神秘地笑了笑,她小心地把水倒入杯子,又轻轻地将两滴紫色的液体滴在白纸上面。我非常奇怪:老师这么做是干什么呢?我还没想清楚,老师就把那一块香皂在其中一滴液体上研磨了一下,顿时,奇迹出现了,原本深紫色的液体变成了青绿色。
“这是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化学作用?”……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的脑袋中顿时出现了许多大问号。“这是因为紫包菜的学名叫做紫甘兰”,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它的汁液其实是一种酸碱检测剂,这种汁液一碰到碱性物质便会变成绿色,碰到酸性物质便会变成红色哦!”
“哇!”我头脑中的那些问号立刻被拉成了一个个大大的感叹号。
原来,一棵小小的紫包菜中也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我以后一定要多多探究这些奥秘!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要求写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要求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在写的时候,要求先确定写什么实验,在写实验过程中,可以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实验中有趣的发现。
开头:开篇点题,写明做的什么实验。
中间:抓住实验过程来写,并加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来介绍。
结尾:通过实验,得到什么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