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蜜蜂》同步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mì fēng biàn rèn zǔ lì kuà jìn
bāo kuò jiǎn chá yán tú mò shēng
二、选择题
2.下列同音字组词有误的一组是( )
A.mò 默写 泡沫 末尾
B.fēng 蜜蜂 山峰 锋利 刮风
C.fù 腹部 一副 丰富 一幅
D.zǔ 组织 阻力 组成 祖国
3.法布尔实验过程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开纸袋,在蜜蜂的身上做了白色记号后,放飞。②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回不了家。③一天,我在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④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⑤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⑥我带着装有蜜蜂的纸袋,走了四公里路。
A.②④③①⑥⑤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⑥①⑤②④ D.③①⑤⑥②④
三、填空题
4.比一比,组词语。
灼( ) 密( ) 辨( ) 括( ) 较( )
约( ) 蜜( ) 辩( ) 刮( ) 校( )
5.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保持句意不变。
(1)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
(2)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
(3)小虾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
(4)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
6.根据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证实——( ) 本能——( )
推测——( ) 辨认——( )
2.反义词
遥远——( ) 陌生——( )
准确——( ) 减少——( )
7.照样子填词语。
(检查)蜂窝 ( )地面 ( )家门 ( )狂风
(遥远)的家 ( )的腰带 ( )的记忆力 ( )的本能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蜜蜂》这篇课文是__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写的。
(2)听说蜜蜂有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飞到哪里,它________。“我”通过实验证实了________。蜜蜂的这种能力靠的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请你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________
(3)法布尔做试验先在蜂窝捉了一些蜜蜂,然后在蜜蜂背上做________,接着________,最后自己走了两里多路________
(4)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用加点词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蜜蜂就在蜂巢上方跳________;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蜜蜂就在蜂巢上方跳________。
9.小练笔。(选做题)
法布尔擅长边观察边思考,因此可以发现蜜蜂的秘密。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动物或植物的小秘密?你又有什么思考?请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补全下面的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 内心的思考
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它们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刮起狂风时蜜蜂飞得很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1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蜜蜂(fēng fēn) 引路(yǐng yǐn) 惊讶(yè yà)确定(què qüè)
列宁(lèi liè) 敲门(qiāo qiǎo) 采用(cǎi chǎi)陌生(mè mò)
11.选字组词。
【蜂 峰 锋】( )蜜 山( ) ( )利
【辨 辩 辫】( )认 ( )论 ( )子
【跨 垮 挎】( )包 ( )越 ( )台
1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尽管……但…… 不是……而是…… 无论……总是……
1.蜜蜂( )飞到哪里,( )可以回到原处。
2.这次运动会,( )我已经竭尽全力,( )还是没有拿到名次。
3.这道题我( )不会做,( )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所以才做错了。
五、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写句子。
1.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找到地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蜜蜂放了出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蜜蜂靠的不是直觉的记忆,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用加点词语定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蜻蜓
初秋,村外的池塘里,水清如镜,一大群蜻蜓互相追逐,飞来飞去,时而俯冲下来,尾巴在水面上轻轻一点,又立即飞向空中。池塘里留下了一圈圈的波纹。慢慢地向四周扩散。见到这般景致,我便想起了“蜻蜓点水”这个成语,它是用来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的。对于人来说,空只是根据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于 蜻蜓来说,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在池塘水面上点水是一群雌蜻蜓,它们之所以用尾巴点水,并不是要深入下去,或者测量水的深浅,而是为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蜻蜓卵很小,它们落入水中,随着水的波浪荡荡来荡去。开始了水中的生活。经过孵化,蜻蜓卵变成了幼虫,这幼虫叫做水虿(chài),它身体扁阔,呈长条状,头部比较大,很像小蝎子。一个秋冬的时间,水虿在水里经过十几次蜕皮,,才能渐渐长大。等到第二年春天,水虿顺着水里的草茎,或从池塘的岸边,爬出水面,不吃也不动,再经过几天,又进行一次蛟皮,水虿就变成了成虫,它长着两只贺圆的大眼睛、两对透明的翅膀和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就是新一代蜻蜓。
起初,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都很软,可是很快就变得硬朗起来。它便展翅飞上了天空。这时蜻蜓开始了新的生活,白天捕蚊虫,衣晚落在草茎上休息。经过一个春夏的生长,蜻蜓成熟了、初秋,又有了“蜻蜓点水”的故事。
蜻蜓是一种益虫,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个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不小的贡献、我们一定要爱护蜻蜓,不要捕捉它们。
14.蜻蜓生长要经过几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择题。
(1)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 )
A.雄蜻蜓 B.雌蜻蜓 C.水虿 D.蜻蜓卵
(2)“蜻蜓点水”对蜻蜓来说是( ),做为成语来形容( )
A.做事肤浅,不深入, B.要深入下去,测量水的深浅。
C.为了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 D.为了显示飞行技术高
16.蜻蜓产卵的时间是( )
A.秋冬 B.春天 C.夏天 D.初秋
17.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还知道哪些益虫呢?试着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蜜蜂 辨认 阻力 跨进
包括 检查 沿途 陌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蜜、辨、跨、查、途、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字形的辨析。
作答时,要根据给出的拼音及词语辨析汉字书写是否正确。
观察可知,ABD三项中词语书写均正确.
C选项中“一幅”的“幅”读作:fú,与所给读音不符,字形书写错误,可改为“付”。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
首先明确第一句话是③句,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是⑥句承接上句,我带着装有蜜蜂的纸袋,走了四公里路。下一句是①句,承接上句打开纸袋。然后是⑤句,承接上文放在纸袋的里的蜜蜂被闷了好久。下一句是②句,我猜测这些蜜蜂可能回不了家。最后是④句,第二天的时候,总结全文。
4. 灼伤 秘密 辨认 包括 比较 大约 蜜蜂 辩论 刮风 学校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灼:灼热、灼伤;约:约会、大约。
密:秘密、茂密;蜜:甜蜜、蜂蜜。
辨:辨认、辨别;辩:狡辩、辩论。
括:包括、括号;刮:刮风、刮到。
较:比较、较亮;校:校园、学校。
5. 适合 辨别 单独 推断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6. 1.证明 职能 预测 分辨 2.眼前 熟悉 错误 增加
【详解】略
7. 踩着 寻找 吹来 光滑 超常 无法解释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宾语)”和“形容词+的+名词”的形式,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8. 法 法布尔 辨认方向 无论 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超常记忆力 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他不是不聪明,而是太懒惰。 记号 把蜜蜂放入纸袋中 把蜜蜂放飞 尽管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仍然坚持下来了。 圆舞 摆尾舞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蜜蜂》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2)出自课文《蜜蜂》,语段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我”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不是……而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并列关系通常前后分句所表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已经存在或确定不存在,且相互既不隶属,也不交叉。
使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前者否定一种情况,后者肯定一种情况即可。
(3)由课文内容“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可知答案。
(4)“尽管……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使用写话时,要表示某个事物的转变,变化,强调后面的状态。
(5)蜜蜂是勤劳的昆虫。为了酿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蜜蜂一找到蜜源,就会飞回密巢,告诉同伴关于蜜源的信息。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他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
9.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发现壁虎在遭遇危险时,会自断尾巴。 它们是不是通过断尾来保护自己?
【详解】本题考查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法布尔推测刮起狂风时蜜蜂飞得很低大概是为了“减少阻力”。填写最后一行时,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10.fēng yǐn yà què
liè qiāo cǎi mò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11. 蜂 峰 锋 辨 辩 辫 挎 跨 垮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从字音、笔画、结构、部首、笔顺方面对形近字进行多角度辨析,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结合汉字的造字方法来理解字义,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蜂、峰、锋可根据其部首不同可理解其分别与昆虫有关、与山有关、与金属有关。辨、辩、辫可根据中间部分不同来加以区别。跨、垮、挎可根据其部首不同可理解其分别与脚有关、与土有关、与手部动作有关。
12. 无论 总是 尽管 但 不是 而是
【详解】此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首先了解句子前后的关系,然后找出对应关联词即可。
1是条件关系,所以选择关联词:无论……总是……
2是转折关系,所以选择关联词:尽管……但……
3是并列关系,所以选择关联词:不是……而是……
13. 它飞得这么低,不能找到地方。 蜜蜂被我放了出去。 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有事不能去。 我在蜂窝里捉了蜜蜂。
【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
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即:它飞得这么低,不能找到地方。
2.本题考查改为“被”字句,“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应改为:蜜蜂被我放了出去。
3.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学生按照要求运用“不是、而是”这几个词语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示例:这不是我的钢笔,而是小明的钢笔。
4.本题考查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即:我在蜂窝里捉了蜜蜂。
14.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15. B C A 16.D 17.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个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不小的贡献. 18.七星瓢虫,蚯蚓、青蛙等
【分析】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学生细读文段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蜻蜓生长需要经历3个阶段。先是蜻蜓卵,然后变成幼虫,最后变成成虫。
15.(1)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通过句子“原来,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雌蜻蜓”可知答案。
(2)第一自然段说了蜻蜓点水的意思是做事肤浅不深入,但是在第二自然段又说对于蜻蜓来说,蜻蜓点水是为了繁殖后代。
16.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由文中“一个秋冬的时间,水虿在水里经过十几次蜕皮,,才能渐渐长大。”可以看出初秋的时候是产卵的时间。
17.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蜻蜓是一种益虫,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知答案。
18.此题考查学生课外知识的识记能力,益虫是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益处的昆虫,比如农业,医学。最常见的益虫有蜜蜂、蜻蜓、七星瓢虫、寄生蜂、食蚜蝇、草蛉、螳螂、蚯蚓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