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观察土壤
【教材简析】
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2-4课对岩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第5课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为本课对土壤的观察、研究做了必要的准备。本课主要研究“土壤中有什么?”分别从土壤的组成、颗粒的形态以及土壤成分三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对土壤进行细致观察。本课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鲜的土壤展开观察,初步了解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对土壤颗粒进行观察与描述,为土壤分类做铺垫。第三部分是土壤沉积实验,观察土壤在水中会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出现分层,进一步认识到土壤的成分。同时也为五年级学习《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奠定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土壤有哪些物质组成,了解土壤成分。知道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土壤,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土壤,对土壤的组成并不了解,特别是对土壤颗粒的认识比较陌生。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利用了各种方法对岩石、矿物进行观察,对一些常用的方法比较熟悉,所以本课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用看、闻、摸等方法观察土壤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是,第二部分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对学生有些难度,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出现差距,这里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土壤,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科学思维:用分类、分析、画示意图等方法归纳土壤的特征。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沉积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产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土壤有哪些物质组成,了解土壤成分。
难点:感知土壤颗粒大小、沉积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学生:1.每组提供1份新鲜的土壤和1份干燥的土壤、白纸、牙签、放大镜、搅拌棒、镊子、一次性手套、尺子、一杯水;2.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出示土壤图片。
提问: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土壤里面有什么呢?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揭示课题:观察土壤(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暴露学生前概念。
二、观察土壤(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1份新鲜土壤、1份干燥土壤、白纸、牙签、放大镜、一次性手套、镊子、尺子、实验记录单
1.观察新鲜的土壤。
(1)观察前的讨论。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土壤?
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还可以用扇闻的方
法闻一闻土壤的气味;活动过程中注意提示用手卫生。
(3)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观察方法 我的发现
看
闻
(4)汇报交流:新鲜的土壤里有什么?
(预设: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发现,同学们会发现新鲜的土壤里有水、植物的根茎叶、小动物、沙子等,但不能区分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2.观察干燥的土壤。
(1)提问:在刚刚的观察中,你发现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
(预设:小石子、沙子等)
讲述: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具体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干燥的土壤。
明确实验方法与要求:
①把晾干的土壤捻碎。
②挑出不同类型颗粒物。
③每种颗粒物数量1—2颗。
④从大到小排列。
⑤用尺量一量直径大约是几毫米。
出示记录单,明确记录内容。
土壤观察记录表
观察方法 我的发现
摸、捻
颗粒物 排序 大 ——————————————> 小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你发现这些颗粒物大小有何不同?
出示地质学家的分类标准。
讲述:地质学家根据颗粒大小,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沙砾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设计意图】第一个活动是对新鲜的土壤里面有什么展开观察,初步了解土壤的成分。但学生不能准确地区分土壤颗粒,所以第二个活动重点观察颗粒的大小。在观察活动时,教师随时给予指导,方便后续交流汇报。
土壤沉积实验(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1份干燥土壤、一杯水、搅拌棒、实验记录单
提问:土壤中还有什么呢?如果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玻璃杯中会怎样?
明确实验方法:
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用搅拌棒搅拌,约20秒后停止。
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方法 我们的发现
倒入水中
搅拌、静置 (用图文表示)
组内合作,有序观察。
研讨:把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预设:会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水面漂浮着一些黑色物质和动植物的残体;静置后分层,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
小结:土壤中还有空气和动植物腐烂后变成的腐殖质。
【设计意图】通过土壤沉积实验,知道土壤中还有空气和腐殖质。土壤静置后出现了分层的现象,通过画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分层,让学生感知土壤沉积的顺序,突破难点。
四、交流我们观察的发现(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提问:通过观察与实验,你认为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
(预设:土壤是由空气、水、腐殖质、沙砾、沙、粉沙和黏土等组成。)
2.提问:你对土壤有哪些新的认识?
3.小结:土壤是地球上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和其他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它。希望同学们平时可以好好保护土壤。你们知道该怎么处理我们上课用过的土壤了吗?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整理。通过观察与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里有水、空气、腐殖质、砂砾、沙、黏土等。最后再次强调了土壤的重要性,首尾呼应。用过的土壤的处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五、拓展(预设1分钟)
观察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这些土壤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让学生意识到土壤对我们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也为下一节做下了铺垫。
六、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1.学生在观察土壤颗粒时,学生比较难区分颗粒的大小。
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要注意选择土壤颗粒大小不一的干燥土壤,学生在观察土壤颗粒时,要先把土块碾碎再观察。也可以网上购买不同孔径的筛网,选择孔径为2mm和0.06mm的筛网组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得到大于2毫米的大颗粒(砂砾),2毫米和0.06毫米之间的中颗粒(沙),和小于0.06毫米的小颗粒(粉沙和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