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丰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8 13: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丰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 )
A.间期、前期 B.前期、中期
C.间期、后期 D.前期、后期
2.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都有染色单体形成
B.所有细胞都会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过程
C.细胞凋亡过程中部分酶的活性升高,可催化新的蛋白质合成
D.细胞衰老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增强
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鼠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狗舌头卷曲与狗舌头不能卷曲 D.马的细毛和长毛
4.一对相对性状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杂交
B.F1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紫花、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该图中紫花、白花的显隐性只能由P和F1确定,不能由F1和F2确定
D.F2的紫花豌豆中纯合子比例为
5.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CO2→叶绿素→ATP B.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C.CO2→ATP→糖类 D.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6.下图为动物体内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分化后形成的6种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都有所差别
B.细胞分化过程并没有改变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C.图中大部分种类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D.图中所示的过程不可能发生于单细胞生物
7.下图表示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3种细胞,图中序号表示某些细胞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Ⅲ和I、Ⅱ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细胞结构
B.I是低等植物细胞,①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C.Ⅲ表示蓝细菌,内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D.②是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8.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或手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荧光标记法
B.分离细胞器;差速离心
C.用泡沫塑料、纸板等材料制作细胞模型:构建概念模型
D.探究分泌蛋白合成运输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9.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B.细胞骨架由纤维素和蛋白质构成,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之间能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0.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②与所有的RNA的合成有关
C.比③小的物质均可自由进出细胞核
D.代谢旺盛的大肠杆菌的核孔多
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演绎过程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实验现象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实验验证环节
D.“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1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时间内,B瓶中酵母菌释放的热量比D瓶的多
B.取B、D瓶中溶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D瓶内溶液会变黄
C.D瓶酵母菌培养液配好后立即连接E瓶,可减少实验误差
D.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
13.图表示该植物在红、蓝紫两种颜色光照条件下(①表示蓝紫光、②表示红光),光合作用强度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b点比c点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是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
B.图中a点与c点相比较,a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生成速率快
C.图中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消耗速率快
D.影响图中a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只有CO2浓度
14.下图是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图②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图③可看出此生物最可能是高等植物
D.图④所示的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加倍
15.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内色素积累
C.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D.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
16.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曾用好氧细菌、水绵做了两个实验,发现叶绿体的功能以及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实验内容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一黑暗组水绵叶绿体的不同部位可以相互对照
B.实验一中的两组实验均是在无空气的小室内进行的
C.实验一说明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向细胞外释放氧气
D.实验二说明叶绿体不能吸收波长为550~600mn的光
17.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下图(A、B、C代表相应的结构)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A、B中的蛋白质是相同的
B.C代表的是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以及细胞内突变蛋白质
C.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被排出细胞或被细胞再利用
D.自噬体和溶酶体的准确定位、移动等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
18.图1中Ⅰ、Ⅱ分别为在无催化剂和酶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2表示影响酶促反应的相关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图1分析,若将酶改为无机催化剂,b点在纵轴上应下移
B.图1中,若适当提高温度,会减小ac值,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C.图2中,将处于D点条件下的该酶溶液调整到E点条件下,酶活性显著升高
D.图2的BC段适当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将增大
19.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几丁质、纤维素等多糖都能用斐林试剂鉴别
B.细胞中的脂质都能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都只含C、H、O三种元素
C.生物体内蛋白质种类众多,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
20.如图为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物质运输速率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甲、乙都可以用图2的曲线图来表示
B.图1中甲、病菌的运输都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C.无氧环境中,人成熟红细胞中甲、乙、丙方式都可正常进行
D.影响图2中b点以后物质运输速率的原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错选0分,漏选2分)
21.孟德尔完成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1自交产生的F2均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 )
A.该对相对性状呈现完全显性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和成活率相同
C.F1产生的不同雌、雄配子的受精机会相同 D.F2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成活率相同
22.下图是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以及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核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fg段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比例为2:1
C.图甲bc段与图乙hi段表示的时期不同
D.图甲cd段与图乙ij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23.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
A.当ml=m2,n1=n2时说明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甲中的纵坐标OA
B.图乙中M代表氧气量,N代表二氧化碳量
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产生速率不再增加
D.只要保证叶肉细胞光合大于叶肉细胞的呼吸,植物体就能正常生长
24.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25.下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乙分子与脂肪分子所含有的相同元素是C、H、O
B.图乙分子a为亲水的头部,将该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C.图甲中的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在所有细胞膜中其排列方式均相同
D.图甲中所有的②类物质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对细胞完成物质运输有重要作用
三、综合题(共50分)
26.(每空1分,7分)下图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__________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作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结构表示为__________。
(2)图2中表示R基的为__________ (填序号),根据图2推测,该肽链至少有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3)现有8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5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________个肽键和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
27.(每空1分,8分)下图涉及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5种生物。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分析:
(1)Ⅳ和Ⅴ最主要的区别是Ⅴ______________。IⅤ与Ⅰ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Ⅳ______________。
(2)Ⅱ和Ⅲ都是植物细胞,其中______________是低等植物细胞,因为其含有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细胞器②是______________,葡萄糖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其中分解。
(4)细胞器④与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形成有关。
(5)②③④等细胞器膜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8.(每空1分,10分)下图A、B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及其分裂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过程”的是_______。(填字母)
(2)图B中的时期在图A中的_______段。染色体观察和计数的最佳时期是______期。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有两个不同点,分别发生在______期。
(4)某同学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发现细胞好像都处于细胞分裂间期,原因是________。
(5)另一个同学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应观察的区域是_______,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尖其它三个区域分别是根冠、伸长区和成熟区,它们都是由该区域的细胞经过_______过程形成的,它们所含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相同/不同)。根尖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以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根本原因是细胞具有________。
29.(每空2分,12分)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两种豌豆作杂交实验时的操作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状态下,豌豆永远都是纯种,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__的植物。除此之外,豌豆还有许多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____________。
(3)将基因型为Dd的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如果将Dd的豌豆连续自交,F3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显性个体占后代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0.(除标注外,每空1分,13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1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2表示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夏季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假定呼吸速率不变),图3中的a表示植物在夜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b、c、d表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植物O2产生的总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过程完成吸收光能并转化为ATP和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图1中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该过程的反应物除了Z物质外,还需___________参加。X物质是___________。
(3)图1中,①~⑤过程(仅考虑有氧条件)中能使ADP含量减少过程是___________(写标号)。
(4)图2中,甲、乙、丙、丁四点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___________,对应图3中的___________(填“a”、“b”、“c”或“d”)。
(5)图2中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是___________点,经过一昼夜后该植物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积累有机物。
(6)取该植物大小相似的叶片,进行分组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其重量的变化。得到如下的结果: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1小时后的重量变化(mg) -1 -2 -3 -4
暗处理后再相同光照1小时后的重量变化(mg) +2 +3 +3 +2
数值都是与暗处理前的重量比较,“-”表示减少重量,“+”表示增加重量
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只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则二氧化碳固定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_(2分)组叶片,在29℃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___________mg(2分)。
宜丰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1.C【详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间期由于DNA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C【详解】A、细胞分裂过程不都有染色单体形成,只有前期和中期有染色单体,A错误;B、并不是所有活细胞都会经历分裂、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例如精子和卵细胞如果没有结合,不会分裂,不久就会凋亡,B错误;C、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新蛋白质的合成,又有蛋白质的水解,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C正确;D、细胞衰老导致一些膜蛋白的数目和活性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减弱,与衰老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D错误。故选C。
3.C【详解】A、鼠的白毛与狗的黑毛,不符合同种生物,A错误;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不符合同种性状,B错误;C、狗舌头卷曲与舌头不能卷曲,符合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正确;
D、马的细毛和长毛,不符合同种性状,D错误。故选C。
4.B【详解】A、豌豆为闭花授粉植物,应在开花前对母本去雄,A错误;B、F1表现为紫花,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紫花、白花现象,这一现象称为性状分离,B正确;C、该图中紫花、白花的显隐性可以由P和F1确定,也能由F1和F2确定,C错误;D、F2的紫花豌豆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比列为1:2,因此F2的紫花豌豆中纯合子比例为1/3,D错误。故选B。
5.D【详解】A、叶绿素参与光反应,CO2参与暗反应,A错误;B、CO2中的碳原子通过CO2固定形成C3(三碳化合物),再经C3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B错误;C、ATP是光反应形成产物,C错误;D、CO2中的碳原子通过CO2固定形成C3(三碳化合物),再经C3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D正确。
6.C【详解】A、细胞分化的结果就是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A正确;B、细胞分化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执行情况不同引起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B正确;C、图中由干细胞分化成的几种细胞已经高度分化,除成熟的红细胞外,其余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D、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所以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过程,D正确。故选C。
7.D【详解】A、Ⅲ是原核细胞,I、Ⅱ是真核细胞,Ⅲ和I、Ⅱ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B、I细胞内有①中心体,无叶绿体,无细胞壁,因此是动物细胞,①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错误;C、Ⅲ表示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D正确。故选D。
8.C【详解】A、科学家用荧光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进行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B、由于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因此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将不同细胞器分离,B正确;C、用泡沫塑料、纸板等材料制作细胞模型属于构建物理模型,C错误;D、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探究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往往采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追踪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研究,D正确。故选C。
9.B【详解】A、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也可能存在于某些细菌和真菌体内,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A正确;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C、生物膜之间能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可以运动,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B。
10.A【详解】A、据图分析,①是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B、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所以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进出细胞核,比如DNA不能出核孔,C错误;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D错误。故选A。
11.D【详解】A、“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错误;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错误; D、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D。
12.A【详解】A、由于B瓶中酵母菌进行有氧条件,能释放大量能量,而D瓶中酵母菌进行无氧条件,只能释放少量能量,所以在相同时间内,B瓶中酵母菌释放的热量比D瓶的多,A正确;B、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于只有无氧呼吸才会产生酒精,所以D瓶内的溶液会变灰绿色,B错误;C、D瓶酵母菌培养液配好后,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D瓶,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C错误;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A。
13.B【详解】A、b点与c点二氧化碳浓度一样,不一样的是光质,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b点比c点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是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A正确;B、图中a点与c点相比较,c点二氧化碳浓度高,故单位时间内C3的生成速率高,B错误;C、b点与c点相比较,b点的光合速率高,叶肉细胞中C5的消耗速率快,C正确;D、影响图中a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除了二氧化碳浓度,还有光质,D正确。故选B。
14.C【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细胞处于中期,此时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A正确;B、图②细胞处于间期,所以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由图③可知,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从中间凹陷形成两个细胞,所以代表的是动物细胞,C错误;D、图④所示的时期为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染色体数量加倍,但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D正确。故选C。
15.C【详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减小,A正确;B、细胞内色素积累,老年人出现老年斑,B正确;C、细胞衰老后,细胞呼吸速率减慢,C错误;D、细胞衰老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正确;故选C。
16.D【详解】A、实验一黑暗组水绵叶绿体的照光部位与不照光部位形成相互对照,A正确;B、实验一中的两组水绵细胞均是在无空气的小室内进行实验的,以排除氧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确保氧气是由光合作用时叶绿体释放的,B正确;C、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说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D、实验二说明叶绿体对波长为550~600m的光吸收较少,不能说明叶绿体不吸收该波长的光,D错误。故选D。
17.A【详解】A、A为生物膜结构,其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A来自内质网,B来自高尔基体,A、B中的蛋白质是不相同的,A错误;B、C后期被自噬溶酶体消化,可以是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以及细胞内突变蛋白质,B正确;C、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不可利用的被排出细胞,能够利用的则留在细胞内,C正确;D、细胞骨架不仅能够作为细胞支架,还参与细胞器转运、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等,细胞骨架中的微丝参与肌肉收缩,自噬体和溶酶体准确地定位、移动等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D正确。故选A。
18.C【详解】A、在图1中,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以用ab段的能量值来表示;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作用相对弱些,因此b在纵轴上将上移,A错误;B、图1中,加热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只是为底物提供了能量,适当加热,a在纵轴上不移动,ac值不变,B错误;C、图2中,D是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升高温度后,酶的活性显著升高,C正确;D、图2中,BC段可能是由于底物浓度升高,酶的催化速率不变,此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故选C。
19.C【详解】A、斐林试剂能鉴别还原糖,细胞中二糖中蔗糖是非还原糖,几丁质、纤维素是多糖都是非还原糖,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别,A错误;B、脂质中只有脂肪能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磷脂含C、H、O、N、P五种元素,B错误;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C正确;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实验中,实验现象的观察不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D错误;故选C。
20.B【详解】A、甲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乙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图2物质运输和浓度有关,有饱和性,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正确;B、甲物质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病菌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B错误;C、甲物质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乙物质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丙物质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无氧环境中,人成熟红细胞中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所以甲、乙、丙方式可正常进行,C正确;D、图2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故影响图2中be段的原因可能是载体数量、能量供应,D正确。
21.ACD【详解】A、若为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等情况,F2代可出现表现型1:2:1的比例,A正确;B、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不必相同,应是不同种类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数目相同,B错误;C、配子间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也是形成3:1的条件之一,C正确;D、若出现致死则会改变表现型的比例,D正确。故选B。
22.CD【详解】A、ab段核DNA复制,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fg段一条染色体含两个DNA分子,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比例为1:2,B错误;C、图甲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图乙hi段染色体数目加倍,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D、cd为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ij段表示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
23.AC【详解】A、当ml=m2,n1=n2,说明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释放到外界环境,线粒体利用的O2由外界环境提供,所以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甲中的纵坐标OA,A正确;B、图乙中N由叶绿体产生,故N代表氧气量,M由线粒体产生,故M代表二氧化碳量,B错误;C、图甲中E点为最大的光合作用速率,O2的产生速率不再增加,C正确;D、C点为光的补偿点,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但由于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以C点叶肉细胞光合大于叶肉细胞的呼吸,植物体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故选AC。
24.BCD【详解】A、叶绿体呈现绿色,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确;B、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其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用叶片制作成临时装片,B错误;C、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D、叶绿体中的基粒和类囊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故选BCD。
25.ABC【详解】A、图乙为磷脂分子,其元素组成是C、H、O、N、P,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A正确;B、图乙为磷脂分子,其中a是亲水性“头”部,b是疏水性“尾”部,因此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B正确;C、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跑膜的基本支架,在所有细胞膜中其排列方式均相同,均为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正确;D、②类物质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膜蛋白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D错误。故选D。
26.(1) 123 脱水缩合 -CO-NH- (2) ②④⑥⑧ 3 (3) 795 15
【详解】(1)由图1可知该肽链(1条肽链)由124个氨基酸构成,因此将脱去123分子水,该过程叫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结构表示为-CO-NH-。
(2)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图2中表示R基的为②④⑥⑧,根据图2推测,该肽链R基上至少含有2个羧基,加上肽链上的1个羧基,总共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3)该蛋白质含有肽键数目为800-5=795个,R基上共有氨基810-800=10个,每条肽链的一端含有1个氨基,因此该蛋白质含有15个游离的氨基。
27.(1) 无细胞结构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Ⅲ 中心体 (3) 线粒体 不能
(4) 细胞板(壁) (5) 细胞膜 核膜(两空顺序可颠倒)
【详解】(1)IV是蓝细菌细胞(蓝藻细胞),V是T2噬菌体病毒,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T2噬菌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I是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所以两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IV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Ⅱ和Ⅲ都是植物细胞,其中III中有中心体,所以III是低等植物。
(3)由图可知,细胞器②是线粒体,线粒体能氧化分解丙酮酸,所以不能分解葡萄糖。
(4)细胞器④为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细胞壁)形成有关。
(5)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构成的。
28.(1)bc (2) a(或c) 中 (3)前期、末期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
(5) 根尖分生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分裂和分化 相同 全能性
【详解】(1)“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过程”从分裂间期开始,到分裂期完成结束,图A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过程”的是bc。
(2)图B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中的中期,对应图A中的a(或c)段;图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着丝粒(着丝点)数目=4个,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细胞中有染色单体8个;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态稳定,是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同点表现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从细胞两级直接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央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是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延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
(4)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出现的结构是细胞板,细胞板此后会扩展成为细胞壁,该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的作用有关。
(5)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的能力,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故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发现细胞好像都处于细胞分裂间期,原因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
(6)观察有丝分裂,应该选择具有分裂能力的部位,故选择根尖分生区进行观察;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分生区的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再通过细胞分化,形成根冠、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细胞;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该过程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故根冠、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相同;根尖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以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根本原因是细胞具有具有全能性。
29.(1)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 自花授粉且闭花授粉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 性状分离 7/16
【详解】(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用两种豌豆作杂交实验时的操作步骤有:去雄—套袋—授粉—套袋;最后一步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自然状态下,豌豆永远都是纯种,因为豌豆是自花授粉且闭花授粉;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3)将基因型为Dd的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如果将Dd的豌豆连续自交,F3代中杂合子Dd的比例是(1/2)3=1/8,DD=dd=(1-1/8)/2=7/16,故能稳定遗传的显性个体DD占后代的比例是7/16。
30. 类囊体膜(叶绿体基粒) 线粒体基质 水 三碳化合物(C3) ①③④⑤ 乙和丙 c 丙 能 四 9
【详解】(1)吸收光能并转化为ATP和产生[H]属于光反应阶段,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
(2)葡萄糖初步分解产生Z物质和[H],可以判定Z物质为丙酮酸,④过程应该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该过程反应物除了丙酮酸外,还有水参加;X物质是由Y物质和二氧化碳合成的,后续可以形成葡萄糖,可推测X物质为三碳化合物(C3);
(3)使得ADP含量减少,意味着要合成ATP,图示中能合成ATP的过程有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光反应过程,即①③④⑤;
(4)图2的纵坐标为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当该浓度上升时,表明植物在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该浓度下降时,表明植物在向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说明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因此推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为乙和丙;图三中氧气产生量表示真光合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差值,由于a表示出呼吸速率为6,因此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时刻在c;
(5)图2中从乙到丙的过程,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植物积累有机物,而丙以后植物消耗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有机物最多的点为丙;经过一昼夜以后整个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说明一昼夜后植物积累了有机物;
(6)黑暗情况下重量的减少是由呼吸作用造成的,暗处理后再相同光照1小时后的重量变化包含两部分过程,一是暗处理使得重量变少,二是后续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使得重量增加,拿第一组来分析暗处理后重量减少1mg,表示该温度下呼吸速率为1,而最终光照后重量+2,表明光照期间积累的有机物为3mg,则固定的有机物应为3+1=4mg,同理第二组为(3+2+2)=7mg,第三组为(3+3+3)=9mg,第四组为(4+4+2)=10mg,因此二氧化碳固定量最多的为第四组;第三组每小时合成的有机物为9mg。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