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课件:1.1 溶液的形成(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课件:1.1 溶液的形成(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17 20:5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理解溶液的特征。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4.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转化。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
1. 取一只烧杯,倒入50 mL毫升水,用药匙将食盐撒入水中,
仔细观察现象。
2. 把少量泥土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自制黄泥水,振荡后,静置,
观察现象。
3. 把植物油滴入盛水的烧杯中,制得油水混合物,振荡后静置,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1) 食盐撒落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如果把上述食盐水倒入瓶子里密封保存起来,放置一个月,
一 年,两年……你猜测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3) 烧杯中食盐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4) 泥土和植物油发生了什么变化 烧杯中上下左右,任意一处,
是否一样?
对比三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食盐水 黄泥水 油水混合物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宏观特征
结论
共同点
均一、稳定
泥土下沉
植物油上浮
分子或
离子
泥土小颗粒
植物油小液滴
是溶液
不是溶液
是悬浊液
不是溶液
是乳浊液
(许多分子集合)
(许多分子集合)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都是混合物
问题1: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食盐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组成氯化钠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向水中扩散,离子很小,(一般小于10-9 m)在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的运动,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食盐溶液。
问题2:为什么黄泥水和油水混合物是不稳定的呢?
因为泥土颗粒和植物油的小液滴是有大量分子构成的,粒径一般大于10-6 m, 在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下发生上浮或下沉。
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溶液组成: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液特征:(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实 验 探 究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用品:小烧杯2只、温度计、玻璃棒、药匙
氢氧化钠,硝酸铵
实验步骤:
1.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 2.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硝酸铵用玻璃棒搅拌。 3.测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铵溶液的温度。
氢氧化钠 NaOH 硝酸铵 NH4NO3
温度变化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加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现象。
2.在另一支试管中先加1/3体积的汽油,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3.向步骤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活动天地
食用油
食用油
洗洁精
二、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
滴加洗洁精
振 荡
静 置
液体分层
振 荡
静 置
食用油有没有溶解在水中
像洗洁精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洗发液中含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的一端亲近油分子,另一端亲近水分子。在这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下,油污被慢慢地“拉”入水中,经多次揉搓、冲洗,头发上的油污就被逐渐去除了。
多识一点
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水
加KNO3
搅拌
部分溶解
继续加KNO3
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实验探究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2.取1中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3.在步骤1中的小烧杯中再加入
1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部分固体未溶解
加热后,固体消失
冷却后,又出现部分
固体
溶液中固体消失
上述实验证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就能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
1.下列操作经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煤油滴入水中 B.食盐放入水中 C.沙子放入水中 D.蔗糖放入水中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 硝酸铵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硝酸铵将( )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3.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泥浆水 C.冰水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
4.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有( )
A.氧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催化作用 D.还原作用
课堂达标:
B
D
BD
B
5.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
U形管中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D
实验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溶液的温度/℃ 70 60 50 40 3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 5.5 8.7
6.80℃时,在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40 g M物质配成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实验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__ (填“一定是”“一定不是”
“无法判断”)。
(2)将40℃时不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 (填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M   d.加水 e.加另一种固体N  f.恒温蒸发水 g.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上述五次实验所得溶液中含溶质最少的是 (填实验序号,下同),溶质质量一定相等的是 (填实验序号)。
无法判断
bcf

一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