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7 22: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含答案)
选择题
1.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阳光灿烂”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3.苏维埃俄国于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表明( )
A.苏维埃政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相同
D.社会主义建设策略具有灵活性
4.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此苏联开始大规模地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由此可知,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服务于工业化需要 D.调整农轻重产业比重
5.“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材料中的“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 )
A.制定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俄国经济
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
6.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 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 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平均每年为1 820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为平均每年2 750万吨,没有再出现粮食收购危机。另外,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这是因为当时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的运动 D.工业化运动
8.由斯大林所开创的经济建设模式即“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9.“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 D.斯大林模式
10.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11.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这是因为当时苏联( )
A.农业产量居世界首位
B.居民生活水平居世界首位
C.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D.农、轻、重各业齐头并进,成就巨大
12.假如你于1936年踏上苏联的国土,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 
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里有出版发行的新宪法 
④攻占冬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4.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5.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的是(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16.有学者指出,苏联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 B.苏联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C.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 D.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
17.下图漫画主要揭示的是苏联( )
A.军事技术长期领先 B.民用经济迅速发展
C.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18.“每一双皮鞋或者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特点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19.下面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它们针对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苏联模式
20.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观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反方:造成该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A.1861年改革的利弊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C.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D.苏联模式的利弊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 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二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材料三 1920年8 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作“安东诺夫叛乱”。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
材料四“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挥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列宁
(1)依据材料一、二,探究苏联工业化装上加速器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夫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
(3)材料四中的新经济政策是怎样“重新发挥我们的经济潜能”的?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1921年)……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一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苏联实行这一模式后,以十多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凭借这一成就,苏联模式在当时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长时间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
——摘编自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摘编自郑易平、龚成《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1)“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同意上面哪一种观点?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
1-5ABDCB 6-10BCCDC 11-15CCDDB 16-20DDCDD
21、(1)原因: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大危机的出现;大量购买先进设备;招聘大量技术专家。
(2)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现: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
(3)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2、(1)事件:十月革命或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政策:新经济政策影响:从国情出发,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或依据材料回答,解决了战争危机,工农业产量得到恢复)
(3)同意第一种观点的观点,理由: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成为落后国家实现振兴的样板同意第二种观点的观点,理由:斯大林模式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量停滞不前经济结构严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