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7 12: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
【考情简述】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一、常见命题方式:
(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3)试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C.诗歌主要通过写主人公院中所见所感,抒发其忧思难解,反复抒写,意多重复。
D.尾联两句描写月亮升起时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忧愁、冷寂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诗歌颔联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含蓄。试结合诗句简析如何达到这一效果。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③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玉垒山,在今汶川北、灌县西,是吐蕃往来侵扰的必经之地。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后主指刘后主庙在成都南先主庙东侧,西侧为武侯祠。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先说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伤心是因为“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以乐景写哀情,使人倍觉其哀。
B.颔联先写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后写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幻不定,描绘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色。
C.颈联描写诗人登楼所见,朝廷军队和吐蕃军队酣斗,针对吐蕃的觊觎,义正辞严,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借古讽今,刘禅是亡国之君,仍受庙享,而代宗身旁却没有贤相能臣,自己空有济世之心,只能吟诗自遣消愁。
4.清人沈德潜评价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请结合全诗,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请将“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翻译成现代汉语。
6.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据此简要分析本诗。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大雁穿越浓云南飞,因紧张胆怯,而不敢啼叫。
B.“画船”句写词人乘雕画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
C.“打头”句写风高浪急时,词人逆水行舟,性命堪忧。
D.“春浦”句写河岸上已渐生一层嫩绿,眼前春意盎然。
8.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有人说“情随景变”是本词的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此诗作于作者出川途中。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写景来说,“细草微风岸”可谓明暗交织,明写“细草”,暗写当晚星月之光璀璨。
B.“危樯”暗示船体较高,与“夜舟”和“独”字叠加,更加突出诗人所处的境况之悲凄。
C.“名岂文章著”是反问句,说明杜甫不重视自己的诗文创作,他初心是“但使风俗存”。
D.尾联是设问,也是比喻,更是以景结情,“天地一沙鸥”中寄寓着杜甫的落寞与孤独。
11.从景情关系角度,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进行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2.从上阕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13.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这首词。
参考答案:
D
【解析】D.“尾联两句描写月亮升起时的景象”错误。尾联意思是“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夜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此处并没有出现月亮。
2.(1)映衬。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
(2)反衬。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
(3)融情入景或情景交融。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融情入景(或情景交融),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
3.C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描写诗人登楼所见”错,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并非描写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
4.①颔联描述山河壮观之景,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意境阔大雄浑。②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感情丰富深沉,寄意深远。
5.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愁烦。
6.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7.A
【解析】A.“因紧张胆怯,而不敢啼叫”错误。“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而不是不敢啼。
8.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想象的手法。下片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写自己归乡的心切;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
9.①上阕描述了归家路上的景象,重云密布,风急浪大,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
②下阕描述了春天到来,小草泛绿,梅树长成,这一番美好、蓬勃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归家的急切、喜悦和温暖之情。以想象的热闹景象正面突出情感,以淡笔写浓情。
C
【解析】C.“说明杜甫不重视自己的诗文创作”错误。“名岂文章著”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这是正话反说,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抒发休官的忧愤。
11.①寓情于景,在壮美景色中寄寓热爱之情(热爱如画风景,或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②触景生情,触发意欲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身世之悲(孤独、漂泊、落寞、潦倒等)。
12.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词人形象。他面对清明时节的凄凉景象,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感觉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词人借此表达了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的悲伤凄凉。
13.①上片一、二句借景抒情,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凄清冷落的景衬托词人内心的悲苦。②下片一、二句乐景写哀,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词人以江南的美好反衬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