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七下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基础巩固
1.风波亭,大英雄岳飞遇害,主审官万俟卨罗列岳飞所谓“罪状”,其中一条提到,岳飞曾言“吾与太祖,皆三十有二开府建节”,后太祖陈桥兵变,乃臆测岳飞有谋反之心。材料中“太祖”指的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赵光义
2.北宋大学士汪洙的《神童诗》中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体现了北宋官场哪种风气( )
A.私学繁荣 B.文学水平高超 C.中央集权 D.重文轻武
3.右图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曾出任“参知政事”一职,相当于副宰相,而与他同一时期的“参知政事”还有多位,“独相”变“群相”这说明( )
A.皇权进一步加强
B.宰相权力扩大
C.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D.民主政治萌芽产生
4.北宋政府为解决武将叛乱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解除禁军大将兵权 B.设枢密院掌管军队调动
C.军队定期换将换防 D.重视文官,压制武将
5.史学界对北宋官制的描述中,常出现“冗官”一词,中央官员超额,机构臃肿,职责重叠。在地方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州郡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这体现北宋( )
A.提高行政效率 B.重视文官
C.注重权力制衡,防止专权 D.皇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6.宰相赵普回答皇帝解决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问题时,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其中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 )
A.剥夺禁军大将兵权 B.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
C.各州设通判 D.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7.北宋在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中,胜少负多,被称为“弱宋”。军队战斗力差,武将地位低,重文轻武风气盛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文轻武影响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北宋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D.从根本上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拓展延伸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日,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图一中身着黄袍者是谁?他建立了哪个朝代?
(2)图二所描述的事件体现着统治者怎样的目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北宋实行该政策有哪些利弊?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朝代,经济规模一度高达世界总规模的七成,而文化上,“唐宋八大家”有六位是宋朝人,宋词成为了继唐诗以后,最为盛行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篇又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一班历史文化沙龙今天的主题是北宋文化和经济,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将下面的划线部分补全吧。
小李同学作为主持人,在开场白中提到了如下内容:
“同学们,宋真宗皇帝曾力劝众学子们“六经勤向窗前读”。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有马多如簇。”如今我们也面临中考,大家是否有所体会呢?”
听到小李的话,你想到,北宋的学子也要经历 ,就如我们参加中考和高考,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真宗皇帝真是位勤勉的君主。
但你转念又想,真宗皇帝竟然毫不隐讳的倡导读书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以至于北宋官吏贪腐成风,对外软弱投降,这对当今的青少年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导向,当今青年应该
。
这时,王双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北宋选拔人才最可贵的一点是,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这给了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让北宋的政权更加稳固,农民起义基本没有在北宋发生过。”
你被他的话启发了,原来扩大官吏选拔范围可以 。这与唐太宗那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不谋而合,不禁感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你正津津有味的品味着统治者的谋略,思维却被张峰同学的发言打断了,他说:
北宋富庶,皆因为强干弱枝,在地方上设置 ,地方税收尽归中央。而在中央,又设置 ,分割宰相财权,避免财政大权过于集中导致滥用,可惜 现象严重,导致人员开支过大,可如果 ,又会导致相权过于集中,威胁 ,真是个两难的选择啊...
不知不觉中,本期文化沙龙进入尾声,新课改、教改、双减之下,同学们的思维活跃到了如此程度,真的让每个人都倍感欣喜。
三、合作探究
自己动手设计《北宋的政治》一课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理清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加深对北宋重文轻武的认识,并能够全面分析其影响。
四、学习心得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五、自主预习
请你自主学习《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思考问题。
1.契丹和党项是怎样建立自己的政权的?
2.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关系如何?
3.怎样辩证的分析澶渊之盟的意义?
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基础巩固
1.C 2.D 3.A 4.D 5.C 6.D 7.D
二、拓展延伸
8.(1)赵匡胤。北宋。
(2)防止武将谋反和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3)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意思相近即可)
9. 科举。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在有利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价值(意思相近即可)。巩固统治基础(稳定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转运使。三司使。冗官冗兵冗费(官僚机构、军队规模庞大、政府支出庞大,答出一点即可)。精简中央官僚机构。皇权。
三、合作探究(略)
四、学习心得(略)
五、自主预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