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时训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时训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7 22: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七下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基础巩固
1.辽和西夏都曾创制文字、铸造货币,这说明( )
A.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正式开始B.辽、西夏之间完全同化
C.辽和西夏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D.辽、西夏文明高度发达
2.1005年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二者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北方生产力发展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C.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D.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3.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郾城大捷 宋金和议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4.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个数有( )

5.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民族交融、经济重心南移、社会变化。”其谜底应是( )
A.秦汉时期特征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
C.隋唐时期特征 D.宋元时期特征
6.“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略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7.“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二、拓展延伸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日“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旧制下同),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1)材料一中所称的“二敌”中“取燕蓟以北”的政权是什么?根据材料说明“二敌”是如何仿效“中国”(中原王朝)的?
(2)材料二中的“朝廷”指哪一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夏议和的内容。
(4)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宋朝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资料①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
资料②北宋宰相韩琦与富弼认为:“契丹称中国位号(改国号为辽)、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行中国法令,至于典章文物,皆与中国等(都以中原为标准)。此其能自五代迄今,垂百余年……日益昌炽也(越来越昌盛)。”——《辽朝(契丹)的汉文化》
材料三
盟约一:宋朝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沿边州郡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双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 盟约二: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1)图中A、B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图中C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役)
是什么?
(2)材料二资料①反映了宋辽边境怎样的情况?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概括材料二,资料②中韩琦与富弼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概括两个盟约有哪些共同点。(至少写出两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时宋朝采取“和”并给予岁币 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
请动手绘制一幅辽、西夏与北宋时期的地图。(可以使用方格放大法或摹映复写法)
四、学习心得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和战有何看法?
五、自主预习
请你自主学习《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思考问题。
1.女真族的崛起有哪些史实?
2.金灭辽及北宋的主要经过?
3.了解南宋的偏安。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基础巩固
1.C 2.D 3.D 4.C 5.D 6.A 7.D
二、拓展延伸
8.(1)辽;学习中原官制,任用中原的贤才,读中原的书刊,用原的服饰, 中原的法令。
(2)北宋。契丹族。签订澶渊之盟。
(3)西夏向北宋称臣,允许西夏自设官属,北宋给予西夏岁币。
(4)多民族政权并立。重文轻武。
9.(1)A:辽 B:北宋 C:澶州之战。
(2)宋辽边境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促进宋辽和平相处。
(3)宋朝给予辽和西夏岁币,划定界限,促进往来等。
(4)宋朝求和的政策给了人民时间休养生息,更给了百姓期盼的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促进宋朝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但同时也反映了宋军事的薄弱。(言之有理即可)
三、合作探究(略)
四、学习心得(略)
五、自主预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