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光的反射和折射
、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屏幕上的手影
B.水中筷子变弯折
C.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图片被放大镜放大了
当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及像与人的距离的变化是( )
A.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小
C.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变小
如图的四种情景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湖中的倒影
B.水面“折”枝
C.世博会夜空的灯光
D.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右图所示,则玻璃在( )
A.AC上方 B.AC下方 C.BD左侧 D.BD右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
B.凸透镜成像都是实像
C.人照镜子时,离平面镜越近在平面镜中成像越大
D.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
如图所示,当玻璃杯中没有水时,在A处发出一束光,在杯壁上的B处形成一个光斑。在不考虑杯壁对光的反射的条件下,当往杯中加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面至CD时,光斑仍在B处
B.当水面至EF时,光斑仍在B处
C.当水面至CD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
D.当水面至EF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
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A. B. C. D.
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1.5m C.2m D.2.5m
、填空题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得出了“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同组同学告诉他结论不正确,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应该是: ;实验中,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反射光会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2)完成上面实验后,他又和同组同学一起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小明建议大家用 代替平面镜,找到像以后,他又在像的位置放了一个白色的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当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甲是传统激光斜射式光电鼠标简化光路,这种鼠标在紧贴其底部的反射面1上反射时,反射光线能被感应器接收到,鼠标能正常工作,但在距离稍远的反射面2上就会失灵。图乙是一种采用“针光技术”的光电鼠标简化光路(为方便读图,与反射面垂直的两条光线特意略错开),这种鼠标光在反射面1和反射面2上反射时都能正常工作。
(1)图甲中,光线经反射面2反射时,鼠标会失灵,原因是 。
(2)图乙中,反射面上的光线入射角是 度。
小芸同学用一支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的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光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O点沿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O点沿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实验题
为了寻找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结果如下表。
红光光源 黄光光源 紫光光源
实验序号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入射角i (度) 折射角r(度) 入射角i (度) 折射角r(度)
1 25 16.4 25 15.7 25 15.1
2 50 30.7 50 29.4 50 28.2
3 75 40.1 75 38.3 75 36.6
试回答:
(1)为了顺利完成本探究,入射角i的角度不能等于 。
(2)比较实验数据,得出规律:
①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 。
②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同一种物质中, 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3)应用规律:如图,是黄光斜射入玻璃砖的折射光路图。请判断如果红光同样沿着如图角度入射,那么折射光线最后会射到 (选填 “P点”“P点的左侧”或“P点的右侧”)
、解答题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
⑴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入射光线。
⑵作出该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2.5光的反射和折射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水边的树木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当反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后,我们再沿反方向望回去,会看到成在水中树木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C
【解析】根据各选项给出的光现象来判断属于光的哪种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解答】A.屏幕上的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筷子变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图片被放大镜放大了是凸透镜成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所以无论怎样走动,像的大小不变;
当人走近镜子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减小,所以他的像与镜子距离也减小,因此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故答案为:D
A
【解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在原来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解答】A.湖岸边上的景物发出的光线射到水面上,经过反射再次在空气中传播。眼睛接收到这些反射光线后会看到水里景物所成的虚像,这就是“倒影”,故A符合题意;
B.在水面以下的枝条发出的光线到达水面时发生折射,眼睛接收到折射光线后会在水里看到它的像,只是改变了位置,所以看似“弯折”了,故B不合题意;
C.世博会夜空的灯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A
【解析】(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判断入射和反射光线;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如下图所示:
∠DOG=90°-∠COG=90°-25°=65°;
因为∠EOD=65°,
所以∠EOD=∠DOG;
那么二者应为入射角和反射角;
因此OF为折射光线;
因为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
所以EO为入射光线;
根据折射规律可知,因为∠BOF<∠EOD,所以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里,
那么AC上方为玻璃。
故选A.
D
【解析】【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由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C错误;
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B
【解析】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当水面到达CD时,如下图所示:
此时光斑的位置再B的下方,故A.C错误;
当水面到达EF时,光始终在水中沿直线传播,不会发生折射,因此光斑的位置再次回到B处,故B
正确,D错误。 故选B。
C
【解析】【解答】解: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编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A错误;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错误;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C正确;
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D错误.
故选:C.
(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
【解析】平行光线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如果射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此时为漫反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粗糙的墙壁上对光发生漫反射,肯定会有部分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而光在光滑的地面上发生镜面反射,此时反射光线不能射入我们的眼睛,因此看起来会比较暗,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
【解答】如下图所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而被测的人距离这个像的距离是5m,因此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5m-3m=2m。
、填空题
(1)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2)玻璃板;不能;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1)因为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所以“光反射时的规律”,结论应该是: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中,原来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光会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 所以蜡烛的像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1)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2)玻璃板;不能;不变
(1)反射光线不能被感应器接收(合理即可)
(2)0
【解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光线在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线,说明是否会经过感应器即可;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1)如下图所示:
据上图可知,光线经过反射面2后,反射光线不能被感应器接收到,因此鼠标会失灵;
(2)图乙中,反射光线与反射面垂直,即与法线重合,因此入射角是0度。
顺时针;逆时针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光点A向下移动到A'时,相当于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入射角也要增大,即入射光线绕着O顺时针方向转动。
(2)根据图片可知,光点B下移到B'时,折射角减小。根据“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可知,此时入射角也要减小,即入射光线MO绕着O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实验题
(1)0度
(2)随之增大
(3)P点的左侧
【解析】(1)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即不会发生光的折射;
(2)①根据表格中红色光源的三组数据对比分析。
(3)比较玻璃砖对红光和黄光的偏折程度的大小即可。
【解答】(1)为了顺利完成本实验,入射光线不能与分界面垂直,即入射角i的角度不能等于0°。
(2)①根据表格中红光光源的三组数据可知,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随之增大。
(3)根据表格可知,当红光和黄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玻璃砖时,红光的折射角大于黄光的折射角,则折射光线最后会射到P点的左侧,如下图所示:
、解答题
解:如图所示:
【解析】(1)入射光线就是从物体发出的射向镜面的光线;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画出路灯在水面中所成的像。
【解答】(1)S为发光点,将S与入射点连接得到入射光线;
(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在法线左侧找到反射光线的位置;
(3)通过S点作水面的垂线,在这条直线上水面以下根据“物像等距”找到像点A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