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两小儿辩日
——作者:列子
熟读课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
多音字
为
wéi
例句:惟/弈秋之为听
例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①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
②认为。
wèi
①因为(表反问语气)
例句: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②同“谓”。
例句:孰为汝 /多知乎?
一、分辨课题,理清课文
看了课题《两小儿辩日》,你还想知道什么?
1.他们为什么争辩?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辩”的意思是用语言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组词:争辩、答辩、辩护、辩驳等。“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辨”的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例如:辨别、分辨、辨认等。
有时与“辩”通用,例如:辨(辩)白、辨(辩)证。
二、自读课文,理清辩题
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找,思考两小儿在争论什么问题?
太阳何时离我们远、何时离我们近。
三、小组演读,梳理理据
1.这篇文章对话之多,多到很像一幕话剧。这样吧,我们就将它编成一个剧本,来表演着读一读。
2.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完善剧本,并在小组内演一演吧!
《两小儿辩日》剧本
时间:公元前510年左右的一天
地点:孔子东游列国途中
人物:孔子、小儿甲、小儿乙、孔子学生
场景:孔子乘车东游,在一条乡间小路边,两小儿在为某事争吵得不可开交。
《两小儿辩日》剧本
【幕起】
旁白:公元前510年的一天,孔子周游列国,来到了东边的某个小国。孔子的学生驾着一辆破车,缓缓前行,车上坐着他的老师孔子和师兄师弟等人。学生看见不远处有两个小孩子在激烈地争吵。
生:老师,前方有两小儿在激烈争吵,不知何故?
孔子:待为师下去看看究竟。
【孔子下车,来到两小儿身边。】
孔子:两位小哥,你们因何辩斗呀?
两小儿:
孔子:请两位小哥把自己的观点一一道来。小儿甲: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小儿乙: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孔子:
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见孔子一言不发,两小儿越辩越凶。】
小儿甲:
小儿乙:
小儿甲:
小儿乙:
……
【两小儿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实在是没办法,想起了孔子。】
两小儿:
孔子:
两小儿:哈哈!孰为汝多知乎!
【幕落】
请你用“因为……而……所以……”句式说一说两小儿的思考过程。
课前预习
梳理:两小儿的观点、理由、事实依据分别是什么?填写下列表格。
讨论:孔子为什么不能决?
人物 观点 理由 事实依据
小儿甲
小儿乙
请你用“因为……而……所以……”句式说一说两小儿的思考过程。
思考过程
因为同一个物体,离我们远的时候看上去小,离我们近的时候看上去大,反过来说就是,同一个物体看上去比较小的时候离我们远一些,看上去比较大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而太阳早上看上去大,中午看上去小,所以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因为同一个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近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热,离我们远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凉,反过来说就是,同一个发热的物体,当我们感觉到热的时候,说明它离我们近,当我们感觉到凉的时候,说明它离我们远,而早上太阳刚出来时我们感觉到凉,中午太阳当空照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很热,所以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
四、揣摩语言,推敲注释
1.经过了一番彩排、表演或者观赏表演,结合课文注释,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说说你的理由。
从开头看,两小儿和孔子应该是第一次见面,互不相识;从结尾看,两小儿显然知道了眼前的这个大人就是孔子,而且还知道孔子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故事前后矛盾,可知这个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两小儿年龄不大,应该没上过多少年学,但是说话却如此有文采,这也不像现实生活中的小儿。
四、揣摩语言,推敲注释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呢?可不可以将孔子换成一个普通老者,比如一个老农、一个渔翁或者一个樵夫?
孔子是当时大家公认的最博学的人,这个世界上有些问题连孔子也不能“决”,说明世界之大,奥秘之多,人类不可能穷尽其理。古代普通老者没有文化者甚多,将孔子换成一个普通老者,不能说明世界奥妙无穷、人类认知有限的主旨。
四、揣摩语言,推敲注释
1.经过了一番彩排、表演或者观赏表演,结合课文注释,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说说你的理由。
从开头看,两小儿和孔子应该是第一次见面,互不相识;从结尾看,两小儿显然知道了眼前的这个大人就是孔子,而且还知道孔子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故事前后矛盾,可知这个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两小儿年龄不大,应该没上过多少年学,但是说话却如此有文采,这也不像现实生活中的小儿。
盂的形状
想一想
学无止境 ,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一说
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有据
……
想一想
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又有趣的话题,如果你是掌握了现在科学知识的孔子,你怎么解决两小儿的疑问
想一想
视觉错觉。早晨太阳初升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或地平线,在这样的比较下,太阳显得大;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太阳显得小。
远者小而近者大
想一想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夜里,太阳白天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觉冷或凉快。
近者热而远者凉
想一想
二千五百年前的儿童根据近大远小、近热远冷的认知得出太阳远近的主观结论,既是受限于当时的科学知识水平,也说明在地表环境普遍适用的法则在宇宙观测的领域不一定有效。
今天,我们可以利用天文学、物理学、视觉和心理等多门学科知识,透过表观现象对太阳远近问题做出科学解答。正是由于人们对那些“童真”问题的持续探索和认真回答,使人类越来越认识宇宙。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看不懂的文献的
可以去找李永乐老师的这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