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8 17:4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诗歌主题。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熟读成诵。 3.通过体会修辞、分析意象、感受意境、品词析句等方式感受诗人浓浓的乡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体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通过分析意象、感受意境、品词析句等方式感受诗人浓浓的乡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重、难点) 2.培养学生欣赏、赏析诗歌的能力。(重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 00:07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愁》这一课。 开门见山。“课伊始,意亦明”,引导学生快速明确所学内容,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解 00:16 1.知识准备,走近作者 教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作者。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评论家,著名诗集有《白玉苦瓜》《舟子的悲歌》《钟乳石》等等。 介绍作者,丰富课堂内容,引发学习期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
00:37 2.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教师: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认真自读,感受作者余光中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本诗意境优美,结构整齐,情感浓烈,富有音韵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引领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美与音韵美。
01:59 3.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教师: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怅惘,叹息不已。从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呢? 预设: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可以看出。这四个时间序词也对应着诗人的四个人生阶段。 教师: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说,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教师:我们知道,乡愁是非常抽象的、不可琢磨的一种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那么,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呢? 预设:诗人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教师: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物象来寄予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含着饱满的诗情,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 小时候——邮票——母子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之爱 后 来——坟墓——丧母之哀, 现 在——海峡——恋国之思 全诗以时间,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使得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高度。 本环节引领学生发现赏析诗歌情感的切入点,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探究、挖掘诗歌的情感表达,发现诗歌的魅力所在,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深入挖掘诗人情感的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
三、总结 04:20 教师: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22年,正值二十大的召开,无数革命烈士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同学们,有国才有家,若无国,家又从何谈起?若无家,又何来“乡愁”?我们应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的富强添砖加瓦。 今天的微课学习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谢谢大家。 此环节旨在丰富课堂文化内涵,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明确诗歌抒写的不仅是个人的乡愁,还是一代人的乡愁;不仅是地域的乡愁,还是民族的乡愁。祖国不仅是我们眷念的家乡,更是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土地。让学生在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厚植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认同感、自信心与自豪感。
四、板书
五、反思 《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精妙的修辞、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在授课时,借助多媒体,采用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不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感悟力。整体来看,本课突出了新媒体新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但仍有一些不足,反思如下: 《乡愁》具有情韵美、意境美、哲思美。上课前,如能播放《乡愁》这首歌,在婉转的歌声中创设浓浓的乡思氛围,会更有利于学生感悟诗歌的音韵美、情感美。 《乡愁》超越了个人情思,表现出深沉的家国之思。如能借助电视栏目《品读经典》视频铺开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题眼“愁”之深意,展示大陆与台湾多年断绝通信的历史,更能给学生震撼和心灵上的撞击。 3.课堂延伸不够深入,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实践、拓展,厚植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