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
目录
趣味导入
字词天地
课文解读
技法闯关
课后小任务
趣味导趣味趣味u入
趣味导入
同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三位诗人的诗,分别是李贺、于谦、郑板桥,看他们如何描绘大自然的景物吧!
字词天地
络
锤
凿
焚
luò
chuí
záo
fén
组词
络:网络、联络、络绎不绝
锤:锤子、锤炼、千锤百炼
焚:焚烧、心急如焚、玉石俱焚
凿:开凿、凿子
认识古人
认识古人
排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被后人称为“诗鬼”。
主要作品:《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昌谷集》《马诗》等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今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主要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的素材是兰、竹、菊。
主要作品:《板桥全集》《甘谷菊泉图》《清光留照图》《墨兰图》等
课文解读
马诗
唐 ·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诗意: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赏析:运用比喻修辞,将沙比作雪,将明月比作弯钩,描绘了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抒发了诗人热切实现抱负的愿望。
《马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意: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等闲】:平常。【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熊熊烈火的焚烧对它来说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上窑烧制的过程,来说明石灰的特质。
在这个千锤万凿的过程,一方面说明成为有用的石灰需要经历磨练;另一方面,指出石灰岩本身是非常坚硬,寓意坚强的品格。
《石灰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它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作者通过对石灰的的赞颂,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的品格。
《石灰吟》
托物言志诗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想成为品格高尚、有所作为的人,就需要经受一定的磨难,才能能不断成长。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任】:任凭。
【尔】: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意: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在石缝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咬”和“立”字把竹子拟人化,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依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竹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意: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志向。
《竹石》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操?
答:这首诗运用了“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中的竹子,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技法闯关
一、默写。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大漠沙如雪,燕山似月钩。——————————,——————————————。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浑不怕。
二、翻译。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答案:1.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2.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熊熊烈火的焚烧对它来说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3.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在石缝中。
三、填空。
1.《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被尊称为——。
2.《石灰吟》的作者是——代的——,这是一首————诗。
3.《竹石》是——代的——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提的诗。这首诗表面写——,其实写——。其作者原名为——,是“——八怪”之一。
答案:1.唐;李贺;诗鬼
2.明;于谦;托物言志
3.清;郑燮;竹;人;郑板桥;扬州
四、课外阅读。
画眉鸟 宋 ·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1.啭:鸟婉转地啼叫
2.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3.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4.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1.欧阳修是——代诗人,是“————”之一,我还能在写出两个:————、————。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
答案:1.宋;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
2.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种是林中的,一种是笼中的。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由啼”,自由自在;后者被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3.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憎恶之意。
拓展: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课后小任务
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们有了一定的收获。今天的课后小任务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背诵三首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多阅读古诗,模仿诗人的笔法,并试着写出关于自然的古诗。
谢谢观赏
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