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7 15: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问题驱动 启发教学
——《快乐的午餐》一课的学习路径设计
一、课前思考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 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具体地说, 比较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事物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是数学教学中经常 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多少,也就是通过“比较”来直观认识两 个数量之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数一数、画一 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方式,充分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再结合动手操 作活动以及全班交流比较,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二、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的第五课。本课创设了学生非常喜欢又熟悉的“午餐”情境,情境中包含“比 较”的数学信息,比如动物数、盘子数等,而且都需要一一对应,后面的“数 一数、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都需要围绕这样的数学问题进行思 考和操作。三个问题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的, 每一个都需要通过一一对应比较 出结果,这样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数学操作活动,从而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并且本课没有急于引入“=”、“<”、“>”符号,而是在充分经历“一一对应”的 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个数量之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为后续学习 解决“比较两个数量间多与少”的问题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生活语言较丰富, 但缺乏数学语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暴露 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小学生好动,思维持久性差,也就是有意注意处于不
1
(



发问题
) (




融通
) (
小结

纳提升
)
稳定状态。但是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比如吃饭时发 餐具。一年级学生喜欢接触有明亮色彩的,多动,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学习资 料最好有图片/插图,声音/歌曲。要寓教于乐,教学方式要多样,在游戏中增 长知识是最好的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比多少并不难,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凭直觉或数 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并不ー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通
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 学习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 10 以内)的相等与不等关系。培养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清楚地表达出 “谁和谁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少”、“一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并正确地 表达出相互之间比较的结果:谁和谁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难点:能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五、 学习路径
问题 驱动思考
表 1
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布疑激趣
师:今天是小松鼠笑笑的生日,我们一起来给它唱生日歌吧……
师:笑笑特别开心,它邀请了它的好朋友们一起来到了生日宴会上,我们 也去看看吧!(板书课题:快乐的午餐)
2
图 1
【设计意图】 “午餐”情境是学生非常喜欢又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进 入思考的状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究新知, 验证新知
活动一:摆盘子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数一数、说一说盘子够吗?
师:下面老师先让小松鼠们排排坐,有几只小松鼠?
生: 9 只
师:同学们反应太快了,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把这些盘子发给每一个 小松鼠, 看看盘子够吗。(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引导学生说出一
个松鼠对应一个盘子。)
图 2
小结:每个小松鼠对应发了一个盘子,一个对一个,对的整整齐齐,我们 把这种方法叫做“一一对应”。(板书: “一一对应”)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盘子够吗?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盘子的数量和松鼠的数量一样多。(板书)
活动二:摆勺子和杯子
师: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看看哪两位同学是最佳拍档,合作得最愉 快。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里面的松鼠和勺子,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摆一摆, 仔 细观察勺子够吗?(请一组同学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勺子少了一个。
3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勺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 1 个。(板书)
图 3
师:发完了勺子之后,小松鼠觉得好口渴,好想喝可乐,要用什么来装可 乐呢?
生:杯子。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勺子放进学具盒,拿出杯子摆一摆,认真观察杯子 够吗?(请一组同学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杯子多了一个。
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 1 个。(板书)
图 4
活动三:谁最多?谁最少?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杯子、勺子、盘子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图 5
(学生汇报结果:杯子最多,勺子最少,重点关注:什么叫最多?什么叫 最少?)
【设计意图】结合 “盘子够吗? ”、 “勺子够吗? ”、 “杯子够吗? ”这 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一一对应来进行比较,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来积累一一对 应的活动经验。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理解, 结合具体 情境抽象出 “谁和谁一样多”、 “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 “谁最多”、
4
“谁最少”等数量关系。这个情境学生比较感兴趣,任务感也比较强,学生在 家有类似的经历,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有序操作是完成本节 课任务的重要前提。
(三) 巩固练习, 学以致用
1. 画一画
( 1 )
图 6
( 2 )
图 7
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再进行解答。
(把学生的答题情况投影到屏幕上,并请学生汇报结果)
比一比,最多的画“ √”,最少的画“○”。
图 8
(全班同学口述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部分完全采用教材中的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一对应 的方法解决实物之间比较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再次强化一一对应 的比较方法。
(四) 拓展提高, 优化认知 1.猜一猜, 采了几个?
5
图 9
2.猜一猜,当当有几支?
图 10
【设计意图】设计拓展提高题目,使学生学有所需,提高学生的能力,在 充分经历 “一一对应”的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个数量之间的相等 和不等关系,为后续学习解决 “比较两个数量之间多与少”的问题积累一定的 数学活动经验。
(五) 课堂小结, 深化提高
6
师:哪个小组的 表 2 最多?哪个组最少?哪两个组的 一样多?
【设计意图】采用开放式总结,加强学习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 识的习惯。在学生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做进一步推导,提高课堂效率。
( 六) 课后作业, 巩固练习
数学知能练习册第 9 页
七、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

1

1
) (
一样多
)和 比 比
一一对应 最多
最少
八、 教学反思
《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内容。 在教学本课时,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比较 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比多少并不难,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凭直觉或数 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 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情境图,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在摆餐具中都有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还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它们, 悟出“多” “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理性认识。本节课学生对动手操作兴趣浓厚, 在上黑板贴图片的过程中很好地感知了“一一对应”,并能很快比较出两个物体 数量的多少,深刻体验了“一一对应”这种比较方法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反思还有需要改进的几个地方:
一、在授课过程中,课堂上缺少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没能及时展示学 生作品,没有形成对比,应该多让学生说,另外采用对比方法,比如按小组表
7
现给笑脸,对比每组笑脸的个数,更好地结合上课内容。
二、在学生听课过程中,摆一摆这个环节,我发现个别学生虽然一只松鼠 对一个盘子,但松鼠和盘子是摞在一起,还有的学生盘子、松鼠有一一对应但 摆的不整齐,这些摆法都不能一眼看出多少。在课中我只进行了个别指导, 如 果及时将这些摆法和黑板上的摆法作对比,将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一一对应方 法的优点。在操作中还应引导学生有序去摆,一一对应摆整齐。
三、在教完知识点后,还可以让学生在杯子、勺子、盘子三种物体任选两 种进行比较并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个别学生不仔细听老师的提问,出现答非所问。所以,今后要进一步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五、缺乏小组奖励、个人奖励,应该采用多种奖励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九、教材图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