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名词解释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 生产关系 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
第
一
部
分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材料二: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材料三: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③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改革的背景:
②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最先改革的地点和时间: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农民
分户经营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实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全是自己的
——民间谚语
农民有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做法(内容)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意义(积极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979年秋,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自1956年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12488公斤公粮。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推广: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几次调整?
历史回顾
农村改革—乡镇企业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一条新路——农村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等。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华西集团商标及华西村现貌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从一个破旧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市改革
第
二
部
分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材料一: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拨款。
材料二:“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描述青岛电冰箱厂
依据材料说说,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计划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
国家
工人
企业
政企职责不分管的过多过死
吃“大锅饭”
劳动积极性低
没有经营自主权
缺乏活力
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2、原因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材料一:
材料二: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材料三:
结合以下材料,谈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按劳分配
国有企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作用(意义):
1984年7月,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看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变化: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
三
部
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名词解释
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利益分配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社合一、政企不分
政社分开,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历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历程
2.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
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
知识拓展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本课小结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实施: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深化改革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深化改革:1992年提出,1993年通过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10月,加快城市改革。
内容:P40第一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