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课时作业: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课时作业: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7 22: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八下历史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基础巩固
1.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写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下列历史场景可印证诗中“前仇日恨今尽雪"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香港回归
C.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台湾问题解决
2.“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此条款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3.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活动时指出,回归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澳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②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④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5.香港、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其中不包括( )
A.经济制度 B.金融政策
C.国防外交 D.教育制度
6.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个中国 B.社会主义制度
C.和平统一 D.繁荣稳定
7.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 )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③中外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④英国政府积极配合中方的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二、拓展延伸
8.历史核心素养包含史料实证,是指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请同学们辨析下面4种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以上可用作研究香港回归的实物史料是 、 ,文献史料是 、 ,口述史料是 。(填写材料号码)
(2)继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又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恢复了对 行使主权。
(3)为什么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香港回归纪念邮票上采用了邓小平同志的肖像照?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湾人士时,首次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是最早提出“一国两制”。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1982年9月,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说:“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思考,“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我国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2)材料二表明了邓小平怎样的立场?根据所学知识,从国情角度分析邓小平持这一立场的信心源于什么?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依据学过的教材及其他途径搜集的材料,找出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97年香港回归期间,中国历史中与香港有关的事件,编制大事年表。简单表述香港地区与内地唇齿相依。
四、学习心得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五、自主预习
请你自主学习《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思考问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了哪一对台基本方针?
2.依据教材总结海峡两岸都有哪些日益密切的交往?
第四单元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基础巩固
1.B 2.D 3.B 4.A 5.C 6.A 7.A
二、拓展延伸
8.(1)实物史料:材料一、材料四。文献史料:材料一、材料三。口述史料:材料二。
(2)澳门。
(3)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9.(1)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
(2)立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坚决收回香港。信心源于中国的独立、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
三、合作探究(略)
四、学习心得(略)
五、自主预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