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扬 州 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最 爱 是 扬 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唐代〕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纵游淮南
张祜 〔唐代〕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杜牧和张祜hù关于扬州美景的描写,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影像,扬州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扬州,扬州是“十里长街市井连”的扬州。扬州的繁华,成为无数诗人臆想中的梦里水乡,成为无数诗人的诗意栖居地。“人生只合扬州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里的扬州和现实的扬州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姜夔在小序中却说:“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我们看过杜牧的扬州梦,今又逢姜夔空城悲了。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pó)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他多才多艺,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工于书法,精于鉴赏。生前与很多文人学士有密切的往来。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
识 其 人
①南宋建炎3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②绍兴31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③隆兴2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④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论 其 世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dù)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
解
题
字
词
正
音
YANG ZHOU MAN JIANG KUI
淳熙
初霁
荠麦
豆蔻
怆然
黍离
窥江
( chún xī )
( chū jì )
( jì maì )
( dòu kòu )
( chuàng rán )
( shǔ lí )
( kuī jiāng )
怆然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jì),荠(jì)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冬至
即扬州
雪止天晴
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谱写,作曲
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根据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小序主要交待了哪些信息?
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解读小序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主题
感情基调
淳熙丙申至日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感慨今昔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低沉悲哀
“黍离之悲”
《诗经 王风》节选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这首诗主要写周朝的大夫行役至旧都,过访故宗庙宫室时,见到的一片庄稼,当年的繁盛奢华不见了,不胜感慨,哀婉悲伤地表达故国之思。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眼前的扬州又是一座怎样的一座城呢?
朗读品味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听朗诵,再次回味,你脑海中的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淮左〕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
〔竹西〕竹西亭,扬州名胜之一,在扬州北门外。
重要词句解释
解鞍少驻初程。
〔少驻〕稍作停留。
〔初程〕初段行程。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这里有著名的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下马鞍稍作停留。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指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宋高宗在位时,金兵两次南下攻宋,扬州均遭劫难。
〔废池乔木〕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当年扬州那春风十里的繁华街道,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当年杜牧给予了扬州很高的赞赏,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感到吃惊。纵使有写出“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难以表达出面对这扬州残破景象的悲痛之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水波荡漾,凄冷的月色,寂静无声。想到桥边的红芍药鲜花盛开,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呢?
叁
艺术手法
今
日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昔
日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昔盛今衰的
感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
(虚写)
(实写)
“空城”
“淮左名都”
1、对比鲜明,虚实相生
《扬州慢》 原句、出处(杜牧) 作用
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①形象更鲜明,增有文采 。
②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使内容更加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无限感伤。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2、用 典
①、拟人: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②、借代: 胡马窥江
④、反问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③、通感 : 清角吹寒
3、多种修辞
4、其他艺术特征
①、联想: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②、情景交融,乐景写哀。
④、词风清雅空灵
③、以景结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文本梳理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主 旨
肆
考点指导
------诗歌的艺术手法复习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技巧,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反问、用典、互文、排比、……
起兴、象征、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写法……
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抑扬、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起承转合……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
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③视听结合。首联下句是听觉,颔联下句是视觉描写。
(2)反衬。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秋夜雨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分析诗末”霜叶满阶红”这一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答:①照应首句,使诗歌浑然一体.②运用反衬手法,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甫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正是为了反衬老翁的“安闲”,突出老翁的清净淡泊.(或运用双关手法,“霜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政治风雨,“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风雨已毫不在意,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