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7 15: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时间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典型精教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宽高的意义,并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验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求长方体的棱长之和。 难点:清晰地建立长方体的表象,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知识点 知道长方体各部分名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求长方体的棱长之和。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普通的、特殊的) 学具:长方体实物、搭长方体框架的12根小棒和8个插口。
乐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动
通过预学,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预学单: 拿几个不同的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研究长方体特征(可以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研究,并将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长方体有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特殊情况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呢? (6)长方体有个顶点。 (7)你还有什么发现? (8)你还有什么疑问?
一、谈话引入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认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你觉得可以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研究?(点、线、面) (教师概括并板书:各部分名称、特点。) 二、预学交流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指名学生拿自己带的实物上台指各部分名称,板书:面、棱、顶点 教师边课件演示边规范指出: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做(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带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根据预学单,小组交流长方体各部分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共学目标 共 学 活 动
使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拼一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棱的特征,为后面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打基础。 使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方法,能正确计算棱长总和。 共同研究一: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一)出示学习单: 1.说一说:长方体各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2.辨一辨:所发现的特点是否正确。 3.想一想:是不是所有长方体都有发现的这些特点?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交流1]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思辨落实点1] 1.请一个小组上台汇报,边指着实物边说。其余学生补充质疑,师边板书边就重难点处追问 面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特殊: 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其实的四个面都是相等的长方形 棱 12条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特殊: 相对的8条棱长度相等。 (重点追问:数的方法,相对的棱。) 顶点 8 个 2.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师:刚才大家详细地介绍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点,现在我们把这些特点再来完整地梳理一遍。(课件) 师:关于长方体的特点,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疑问吗? 3.判断题(课件出示课堂作业本第2题)[作业落实1] 重点讨论有争议的3、4两题。 课件出示:特殊的长方体(两面是正方形),指出:相同的4个面在哪里?相等的8条棱在哪里? 指出:除了这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都是相等的长方形。两个相对的正方形面中的8条棱长度都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对错,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各部分的特点,为接下来的棱长计算奠定基础] 活动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出示学习单: 1.说一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什么。 2.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在哪里。 3.辨一辨:换个方向再认一认长宽高。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交流2]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思辨落实点2] 1、认识长宽高 (1)长方体的棱也有自己的名称。(课件出示)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板书:长宽高) 课件出示,指出:比如从这个顶点出发,竖直方向的棱叫高,其余两条棱中一般左右方向的叫长,前后方向的叫宽。 (2)辨认长宽高。 ①请一个学生上来指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横放、竖放) 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它们会随着长方体摆放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②同桌互相快速找一找手中的长方体长、宽、高。 共同研究二:长方体的棱长和计算方法 活动一:动手搭建长方体框架 (一)出示学习单: 1.说一说:选哪些小棒来搭长方体框架,为什么? 2.搭一搭: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问题和发现典型与特殊做法。 3.想一想:有几种搭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交流3]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思辨落实点3] 师:你们能根据认识的长方体的特点动手来搭一个长方体框架吗? (1)操作要求:同桌合作,选择合适的长度、数量的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小棒材料(4根黄色,4根蓝色,10根绿色,2根红色) 做之前先讨论:你们选哪些小棒,为什么这样选? 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问题和发现典型与特殊做法。 (2)学生展示作品 作品一:选黄色、绿色、蓝色各4根,因为长方体是由4条长、4条宽、4条高组成的。 作品二:选黄(蓝)色4根、绿色8根,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是由4条长、4条宽和4条高一样的长度组成的。 (课件出示)分类整理:不选红色小棒呢?这样长度的红色小棒至少再给你几根小棒也能选用? 活动二: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1)普通的长方体 师:算一算做这个普通的长方体框架的小棒总长度,至少要知道哪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课件出示: 10cm, 6cm, 4cm) 学生独立计算在草稿本中。教师巡视,请小先生板演并讲学: (长+宽+高)×4,长×4+宽×4+高×4,…(每讲解一种统计人数) 比较:比较这些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 师小结:我也认为这种方法更简便,因为长宽高的数量相同,我们只需用一组长宽高的和乘4就可以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了,板书:(长+宽+高)×4=。这个总长度数学上叫做棱长和。(板书:棱长和)。 (2)特殊的长方体 师:如果是这种呢?只要知道几条棱的长度? 课件出示数据: 10厘米, 4厘米 6厘米, 4厘米 选一道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 指出:看来这种特殊的长方体除了用这种方法算,还有用8条相同的一组,加4条相同的一组。(课件演示) 活动三:巩固新知,灵活应用[作业落实2] (一)出示学习单: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本P13第1题填空。指名一个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认真校对,进行反馈交流。 2.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第3、4题,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3.用一用:课堂作业本P13第5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能做成一个长方体的理由。(小组讨论,用发下的学具拼图拼一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明确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各部分的特点]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合作交流4]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活动四: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研究一个图形可以从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特点两方面展开。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等方法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还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问: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延学目标     延 学 活 动
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体棱的特征和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方法。 一长方体棱长总和84厘米,长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用一根铁丝长48厘米,焊接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体,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作业落实3]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体棱的特征和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方法 ]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的认识 各部分名称 特点 面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棱 12条 (长+宽+高)×4=棱长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