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方式与劳作方式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标要求】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
了解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重难点】
了解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工具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科技创新对
【名词解释】
生产力: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从本原看,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容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古猿通过劳动转化为人产生劳动生产力,是生产力形成的标志和历史上的开始。所以,生产力就是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是具体劳动的生产力。生产力的表现是生产中的主体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结果的存在,即劳动产物。按主体性质的不同,生产力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 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是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物质内容)+生产关系(社会形式)。
劳作方式:劳动者参加生产时所采取的劳动组织形式,包括劳动组织之间及内部的分工协作形式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推广铁器牛耕使得唐朝的农业迅速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器的应用——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牛耕的应用——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亦称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基本经济模式,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它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实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其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由于其相对的稳定性和自足性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具有封闭性、脆弱性和落后性的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问题导向】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一)、请思考:耕作工具与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动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教材第二子母以及所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一)、请思考:结合材料与教材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三、阅读教材第三子母,回答以下问题
(一)、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课外延伸
(一)、思考:男耕女织下小农经济的发展原因?
(二)、思考:生产工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路径导引】
途径一:小组6人组内分工并协作整合完成中国古代各个时期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的更新变化。
途径二:跨学科学习历史知识——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古代耕作方式和灌溉工具的变化是做出了那些动力的革新?从而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
【思维导图】
【课后小练】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土地过度集中
有田者无力可耕
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萌芽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坊市制度瓦解
土地集中加剧
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6. 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
7. 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利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8.中国被称为“丝国”,最早可能始于( )
A.汉代 B.隋唐 C.两宋 D.元朝
【答案】
阅读教材本第一子目,回答一下问题。
1. 请思考:耕作工具与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动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类历史上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从木、石、蚌、骨等质的耕作工具到青铜铸造的耕作工具再到铁制工具,经历了由粗到精的演进历程。同样,灌溉工具的进步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从汲水灌溉到使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再到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使得更多的农田可以得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生产力的发展。
二、阅读教材第二子母以及所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思考:结合材料与教材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案参考:①官营手工业发达。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
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③享誉世界。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④手工业者往往是世代相传,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三、阅读教材第三子母,回答以下问题
1. 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农业家庭式劳作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第一,家庭式劳作下的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提高社会生产力。第二,农业家庭式劳作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促进了“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的形成,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第三,农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随着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的日渐普及,社会的户数也随之增多,国家的税收也随之增多。
四.拓展延伸
1.男耕女织下的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2.思考:生产工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生产工具标志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