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 3 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习要点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社会移民形成的主要动力,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因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造成的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独特群体。国际社会努力为难民提供各种数助,但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这些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背景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2、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历程(表现)
二战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劳动力涌入中东产油国;
亚非劳动力流入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国家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地区。
发展历程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
非洲劳动力涌入中东产油国;
亚非劳动力流入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东欧国家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地区。
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国家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
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九十年代,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而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特点:由经济发展较慢国家向经济发展较快国家转移为主。
影响:
①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③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1)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多数移民从事的是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中繁重的体力劳动。
变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更为关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
劳工迁移
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精英迁移
结果
全世界的国际移民(外籍人口)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期间年增长率达1.9%。国际迁移人口事实上是在不断上升的由1965-1975年的1.2%上升到1975—1985年的2.2%和1985—1990年的2.6%。不过到1990年,国际迁移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3%。
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18%,西亚为11%,北美为8.6% ,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
国际迁移对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 ,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 ,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口增长的1/3来自国际迁移。国际迁移对于欧洲来说尤其重要,欧洲人口增长的88%来自国际迁移。 ——《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邬沧萍、陈卫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二战后)从劳动力移动看人口迁移有何特点?
1、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数量低。
2、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3、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
4、劳动力结构变化,迁移人口从蓝领(劳工)迁移到精英迁移。
对移民的永久居留许可
为了管理移民,部分国家允许一些外籍人士在本国长期居留,并享有其他准国民待遇。最初,这种居留许可在护照上体现,后来各国多颁发单独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明。各国颁发的许可证根据其历史传统和证件特色,有各种各样的俗称,如美国的为“绿卡”,加拿大的为“枫叶卡”,等等。
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被称为“最难拿的绿卡”,盖洛普民调公司曾公布一项数据,针对全球156个国家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有约700万人想移民中国,至2016年中国绿卡持卡人数才破万……2017年底荷兰化学家伯纳德·费林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得到中国绿卡,他们曾在2016年、2002年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维特里希·库尔特·赫尔曼在内的6名外籍人才得到中国绿卡。
◎英国集装箱藏尸案(图/路透社)
2019年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一个工业园一辆货车的冷冻货柜内惊现39具尸体。
2019年10月30日,越南警方锁定一蛇头,涉嫌帮疑似“死亡货车”案受害者偷渡。
2019年11月7日,越南确认英国“死亡货车”39名遇难者全为越南公民。
◎从土耳其穿过爱琴海偷渡希腊
◎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溺亡
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呢?
难民
共同的身份: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1、难民的困境:
战争或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
宗教或部落矛盾
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
(1)形成原因
①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宗教矛盾等。
(2)难民来源的变化及其遭遇
二战前难民问题 ——主要产生于欧洲
二战后难民问题 —— 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承载的是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人向另外一个同样需要帮助的民族伸出援手的历史。
犹太难民生命签证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1997年9月28日),字久经,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外交官。著有回忆录《外交生涯四十年》。
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何凤山的义举被公诸于世。
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96岁。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联合国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
2018年3月15日,以中国前外交官何凤山命名的何凤山广场在米兰正式揭牌。
2、难民的救助
(1)背景: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艰难。
(2)措施:
1950年
1951年
1966年
2000年
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决定设立“世界难民日”(6月20日)
2019年世界难民总数6850万
比前一年增近3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
110:1
叙利亚、
阿富汗
南苏丹
缅甸
当今难民问题的现状
(3)结果:
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真正解决难民问题任然任重道远。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典型)
劳动力移民
知识精英移民
各类难民
美国
新加坡
现代社会的移民
→
→
→
→
→
→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1、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
(1)背景:
世界各地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2)特点:
多元文化(欧洲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文化)并存、相互交融,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美国移民文化
1790年美国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突显
(3)影响: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点,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民族“大熔炉”强调的是承认和允许不同族群保持具有族群特色的文化传统,但是又致力于构建统一的国家民族身份;民族“大拼盘”强调以民族为单位建立联盟性质的国家,比较突出民族性,把民族问题政治化。无论是“大熔炉”还是“大拼盘”,其强调的都是美国在接受世界各地移民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构建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2、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新加坡
(1)背景: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2)特点:
人口构成中以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为主,还有本地的马来族和印度裔移民;文化多元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3)影响:
◎新加坡人口构成统计图
①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佛牙寺龙华院
(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
(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
(伊斯兰教)
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三种宗教相处和谐,安然无虞。在整个新加坡,华裔、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既互相砥砺与坚守,又互相渗透和影响,最后互不干涉,互相体谅,求同存异,万邦协和。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待移民问题
各国应该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11月5日
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丰富本土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多样性……
课堂小结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
流动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体力劳动者的流动
难民类型: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
产生:二战前的欧洲;二战后的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处境: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解决:联合国难民署
美国的移民文化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知识精英的流动
双刃剑,给迁入国和迁出国
带来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