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中市民的服装
纺织家黄道婆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得到普及,提高了粮食产量。
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得到推动,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元朝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梅瓶
汝窑洗
官窑贯耳瓶
钧窑玫瑰紫大花盆
哥窑葵口盘
定窑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汝窑
定窑
钧窑
官窑
哥窑
瓷都景德镇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1.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烧出了新型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2.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到了造纸业的发展。
规模扩大,部门增多。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①基层市场涌现
②边境榷场贸易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
1.市场
2、货币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①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铸币量剧增,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元代纸币
交 子
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纸币的发行和稳定,能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对解决国家的一时之需有重大作用
北宋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南宋前期增至200万贯
(1)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3、海外贸易
4、城市兴盛
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经济重心南移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唐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定型。
北宋灭亡后,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代,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财赋北运,元朝重开大运河。元还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科举南北分卷。南宋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地区。
4
社会的变化
材料: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从以上四则材料反映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婚姻中重财不重身份
商业发展
思想观念变化
政府管理政策松动
科举选士不重家世
材料: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
材料:“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南宋)叶适
人身束缚减少
官府对土地买卖等限制松弛
【本课小结】
农业 :稻麦复种制;经济作物的种植;棉花种植的推广;人口的增长;边疆农业的显著进步
手工业:制瓷业(宋朝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与釉里红,“瓷路”);矿冶业(煤的开采与使用,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印刷业(推动文化普及与造纸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
唐中叶:南方经济实力渐超北方
北宋:经济依赖南方,户口南多北少;南北分卷制
南宋:南方经济重心地位进一步奠定,“苏湖熟,天下”;江浙成为人才集中地
元朝:人口与税收集中在江南,大运河南方财赋北运,开辟长途海运运输江南粮食
市场:基层市场涌现(榷场与民间市场)
货币:北宋钱币铸造量大,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
海外贸易:外贸税成为重要财源,商品种类,路线,主要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
城市兴盛: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杭州与大都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宋朝)
门第观念淡化:科举制的完善,“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贱民阶层数量明显减少,雇佣家内服役,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土地买卖、典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日常生活标准等,“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P63“思考点”
P64“学思之窗”
P65“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