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曲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诗词曲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25 18:0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课 时: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一首赠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 ( http: / / www.21cnjy.com )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 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⑶ 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⑷ 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
  ⑸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⑹ 诗中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
  ⑴ 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
  ⑵ 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⑶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⑷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⑸ 抒情诗、赠答诗
  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当堂背诵

赤 壁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风云际会之所。
二、朗读
  1、指名朗读
  2、纠错再读
  3、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背诵
  课堂抽背

第二课时
过零丁洋
一、导入
零丁本义孤独、孑孓,做为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败者的文天祥在过这零丁洋之时难免心情抑郁愤懑,但我们在他的诗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鸣,失意中的悲叹,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坚强者的斩钉截铁的信念。
二、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三、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明确: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四、背诵
  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

水调歌头
一、导入
  自古月宫的飘渺、美丽就引无数诗人折腰,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轼也在亦真亦幻中引身飞月。前人述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们一起来开这一首千古妙词。
欣赏板块一──苏轼
 苏轼(1037~110 ( http: / / www.21cnjy.com )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二、朗读
  1、学生试读
  2、老师示读
  3、学生再朗读
  4、课文注音宫阙(què)绮户(qǐ)婵娟(chán)
三、解题
 1、欣赏
 欣赏板块二──词的特点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如《菩萨蛮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⑵ 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⑶ 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⑷ 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⑸ 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2、课堂提问:
 ⑴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
 ⑵ 词牌名和序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主题?
 明确:
 ⑴ 词牌名是同一类型或主题的词的固定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⑵ “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团圆。
四、品读
  师生共同讲读
  1、上片:
  ⑴ 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变化?
  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 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 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和困惑心态──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⑶ 积极乐观、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2、下片:
  ⑴ 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 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⑵ 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五、背诵
第三课时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
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丞的旅途中所写的。潼关自古兵家必争,张养浩以锐利的眼光看穿这纷纭的历史争斗的本质,极大地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解题
自读赏析板块,说说散曲的特点。  
欣赏板块三──散曲的特点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以确考。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散曲的语言以俗为美。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中。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诗、词大异其趣。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蕴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显,其情不畅,直待极情尽致酣畅淋漓而后止。
  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欣赏板块四──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三、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
四、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作者取了两个怎样的意象?
  3、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4、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明确:
  1、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四句)写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写作者的历史感慨;
  2、“如聚”的峰峦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的河水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作者对灾难频繁,百姓受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为着一己之私挑起兵祸的极大愤慨。
  4、自由解答
五、拓展欣赏
 1、欣赏板快五──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什么异同?
 2、欣赏板快六──酹江月(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 ( http: / / www.21cnjy.com )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说说这首词和《赤壁》有什么相同之处?
3、欣赏板快七──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不臣,也唤不应。
  说说这首散曲是怎样体现曲的特点的?
六、板书设计
1《酬乐天扬州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见赠》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水乳交融
(酬赠诗)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2《赤壁》 前两句——————兴感之由 非凡的史识
(咏史诗) 后两句——————借题发挥 豪爽的胸襟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3《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 追忆过去 丹心垂史
(述怀诗) 颈联——悲愤忧惧 感叹眼前 映照千古
尾联——以死名志 激情慷慨
4把酒问天 不知何年
上阕 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
欲归又恐 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
月照无眠 不应有恨 情趣盎然
下阕 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
人有离合 千里婵娟

5 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
(咏史诗) 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
七、教后记:
学后记:
附:[基础知识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阅读诗词,答文后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9、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10、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1、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
[探究拓展训练]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2、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13、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25、《诗词曲五首》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9、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2、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 13、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2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答案
达标测试: 1.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3.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5.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6.婉约 李清照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