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是分解者
2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均约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 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 )。
A.150 kJ B.125 kJ C.100 kJ D.75 kJ
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5由草、兔、狐组成的食物链中,兔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
A.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由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D.由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www.21-cn-jy.com
8如下图,有关下列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
B.鹰与鸟的关系是既捕食又竞争
C.该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可能为草原生态系统
D.鹰占有两个营养级
9我国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B.生态农业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于现代农业
C.生态农业设计原则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系统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失越多
10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菌类不存在,那么( )。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1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21世纪教育网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1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21·世纪*教育网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13(2011·北京西城期末)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1-c-n-j-y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15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B.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随季节而波动21世纪教育网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6(2011·江南十校联考)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2·1·c·n·j·y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有部分能量随呼吸作用散失
B.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尸体、残落物、粪便等中的能量
17(2011·北京海淀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19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很快消除污染,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21cnjy.com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20(2011·海口调研)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的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程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11·四川理综)(10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图A 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图B 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种群密度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能力。 21*cnjy*com
22(2011·山东理综)(10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来源:21cnj*y.co*m】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出处:21教育名师】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 kJ和________ 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_______锐减或丧失。【版权所有:21教育】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3(2011·南京模拟)(10分)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进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图表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________,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21*cnjy*com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消耗E________千克。
24(2011·湖南三十二校联考)(10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是________ kJ。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 J)
储存能量(106 J)
呼吸消耗(106 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解析:动物和细菌中都是既有分解者也有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在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可以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尤其是杂食动物更是如此。
答案:C
2 解析:由题意知,虎获得的1 kJ能量中有0.5 kJ来自狐、0.5 kJ来自羊。从草→兔→狐→虎这条食物链计算需消耗草0.5÷20%÷20%÷20%=62.5(kJ),从草→羊→虎这条食物链计算需消耗草0.5÷20%÷20%=12.5(kJ)。故共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75 kJ。
答案:D
3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短,故选C。
答案:C
4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是循环的。作为一个系统,要维持自身的稳定必须要有能量不断地从外界输入,在内部进行传递,然后再散失到周围的环境中。
答案:C
5 解析: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兔所获得的能量去向有:①兔呼吸作用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生物——狐体内,③由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由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属于兔所获得的能量,兔粪便中的能量是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答案:B
6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沟通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生物群落内各种群生物之间的关系上有重要意义。21教育网
答案:D
7 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缺少任何一项,生态系统都将无法维持。
答案:C
8 解析:非生物的能量和分解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网)的构成,故该食物网只有两条食物链;鹰与鸟只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鹰在食物链中只处于第三环节,故只占有第三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的主要植物类型是草,鼠具有挖洞习性,属于草食动物的类型,应属于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9 解析:生态农业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改变现代农业以种植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形成具有多种物质循环关系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其群落结构比现代农业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所以生态农业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于现代农业较强。
答案:D
10 解析:微生物能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如果缺乏微生物,物质循环会受阻,植物也会因缺乏营养(二氧化碳、矿质元素等)而难以维持生命。
答案:D
11解析:首先从图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判断出丁为非生物环境、甲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乙为各级消费者。群落应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乙1为乙2获取能量的渠道,前者的同化量必然影响到后者的获取量;丁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不会造成危害,只有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才会出现重大问题;分解者中有细菌,还有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动物等。
答案:C
12 解析:日照长短属于物理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故C项错误。其他几项说法均正确。
答案:C
13 解析:生物群落包括此地点所有的生物,应该还要包括此图中没有出现的分解者。蛇处于第四、五两个营养级。
答案:B
14 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答案:A
15 解析: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关键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使自己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16 解析:因营养级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能变,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通过捕食关系,完成了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故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未被本营养级同化,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答案:B
17 解析:植物利用的能量来自光能,肥料只给植物提供矿物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因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初级消费者,故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越多。
答案:C
18 解析:物理信息也可来自无机环境;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植物也可以传递物理信息。
答案:B
19 答案:A
20解析: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所以③是错误的,正确选项中不能包含③在内。
答案:A
21解析:(1)由图示食物网可知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因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物,所以沙氏变色蜥与卷尾鬣蜥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移动,而网蜘蛛的活动位置有所下降,说明生态因素改变后,可使生态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3)由图B可知: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因天敌减少而出现数量增加,随后由于被取食动物的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现象,最后趋向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三或第四 竞争和捕食
(2)垂直结构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 一定的自我调节
22解析:(1)食物网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弱。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参与。(2)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鹰得到的能量最少,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鹰得到的能量最多。营养级越少,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越多。所以鹰位于第三营养级时,获得最高能量为10 000×20%×20%=400 kJ。鹰位于第四营养级时,获得最低能量为10 000×0.1×0.1×0.1=10 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损耗会减少,鹰容纳量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则会导致该草原的生物(物种)多样性锐减或丧失。(3)影响兔种群数量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若兔的K值为1 000只,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吃了100只兔子的食物,则兔的环境容纳量变为900只。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调查结果将偏高。
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 900 偏高
23解析:(1)生物群落中的碳为有机碳。(2)碳循环图中的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为生产者(E)和无机环境。F、D均为消费者。(3)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1)有机物 CO2
(2)E 减少(降低)
(3)生产者(或E)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5
24 解析:(2)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还有雪兔提供3/8,若北极狐增加能量80 kJ,则植物提供的能量为:80×1/2÷20%÷10%+80×1/8÷10%+80×3/8÷20%÷10%=3 600 kJ。(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4)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106 J,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为900×106 kJ,能量输出为(700+85+13+12)×106J,能量输入大于输出,因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答案:(1)捕食
(2)3 600
(3)分解者
(4)90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