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2.(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统考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 ( )
A.创立经济特区 B.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C.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请问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个行业开始(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4.(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镜头:双水村一队在队长孙少安的带领下,全队农民按下手印,进行了分田土地承包。以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5.(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幅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2022春·甘肃金昌·八年级校考期末)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A.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B.改革浪潮涌向城市
C.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D.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8.(2022春·甘肃金昌·八年级校考期末)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9.(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22春·甘肃金昌·八年级校考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扩大经营自主权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扩大企业规模 B.增强企业活力 C.增加职工福利 D.加强统筹管理
12.(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二、综合题
13.(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结合材料,围绕“土地关系的变化”这个主题回答下列问题。
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做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我国的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的试点在哪里?它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14.(2022春·甘肃平凉·八年级校考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材料一 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中颁布了哪部土地法?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这次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15.(2022春·甘肃金昌·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材料二:这10年中(1956﹣1966年),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主要是指:___________
①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___________制度。
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7月取得了___________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③1953年开始执行___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指出材料二中“严重失误”的事件名称。
(3)材料三图中的会议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踏上新征程,会议上提出了哪一伟大的历史性决策?材料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16.(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情景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此事件后,哪个阶级被消灭了?
(2)图2情景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国家还对哪些行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图3凤阳县的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主要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上述图片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从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说的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D项正确;“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说的是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恩之情,未涉及改革开放,排除A项;“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说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青下乡情况,文化大革命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排除B项;“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时期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正确;创立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排除A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2005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农业方面进行,安徽凤阳小岗村在探索农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分田包产到户.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因此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A项。
4.C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分田土地承包”可知,主人公孙少安带领生产队冲破种种桎梏,率先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所犯的错误,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与“分田土地”不符,排除B项;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三大改造时期,与“分田土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①项土地改革是1950年~1952年底; ②项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③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开始,④项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开始,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故B正确;A、C和D顺序错误,排除。故选B。
6.D
【详解】依据题干中“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可知描述的是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课本所学,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7.D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描述的是人民公社化,右图描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我国在农村进行的改革和探索,由此可知,题干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题文的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体现。CD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安徽凤阳农民、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可知,这得益于我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安徽凤阳农民、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是解题的关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10.D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改革中的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①正确。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扩大经营自.主权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都是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②③④正确。故选①②③④组合,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11.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项正确;扩大企业规模、增加职工福利、加强统筹管理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问题: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试点:安徽凤阳小岗村。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的三个阶段是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根据材料“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做好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的问题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后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片“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土地改革》”可知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依据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这种不切实际的数字,体现的是“浮夸风”,可知反映的大跃进运动;材料四“1958年8月初,……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依据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可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大包干,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5.(1)①封建土地②抗美援朝战争③第一个五年计划④社会主义改造。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3)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①1950年我国开始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封建土地;②1953年7月,我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③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④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依据材料二“这10年中(1956﹣1966年),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结合课本所学,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果断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自如盈亏;依据材料三“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结合课本所学,1992年十四大,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16.(1)土地改革 地主阶级
(2)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制订农村政策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依据图1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结合课本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依据图2“农民报名入社”可知反映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合课本所学,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生产,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我国还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依据图3从1980年到1982年凤阳县的农业生产三年增长三大步,反映了这是时期的农村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逐年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土地剥削制度;因为分散经营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得出:制订农村政策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农村政策的制定要与时俱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