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周恩来说:“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这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2.(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根据材料得出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外交
3.(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
A.不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只要坚持自力更生
C.放弃与苏联建立的外交关系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4.(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1954年缅甸总理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这种恐惧。”“恐惧”的消除主要是因为中国
A.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5.(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末)下表1949-1999年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数量(个) 10 32 50 122 131 161
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始终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 B.社会主义国家数量不断增加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2022春·福建南平·八年级统考期末)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它是国家外交道德准则,是外交实践的重要行为指南,应该是一个永恒的法则。”他评述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外交政策 D.“一带一路”战略
7.(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期末)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8.(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改善中美关系 D.改善中日关系
9.(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D.2022年,我国举办第24届冬奥会
10.(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11.(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万隆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B.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通过了和平共处的十项原则
D.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2.(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末)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对万隆会议的表述中不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B.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C.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13.(2022春·福建宁德·八年级期末)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与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4.(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末)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历史上,新中国首次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是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带一路”战略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可得出新中国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会屈服于帝国主义国家,而是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对外关系,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一边倒,排除A项;C项是在新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战略合作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面对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以B符合题意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B。
3.D
【详解】根据题干“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可知,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也应该加强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不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经济建设只要坚持自力更生、放弃与苏联建立的外交关系的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说,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恐惧。故B符合题意;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故A不符合题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故C不符合题意;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详解】从表格中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史实可以看出,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之下,积极开展对外关系,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CD项只是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它是国家外交道德准则,是外交实践的重要行为指南,应该是一个永恒的法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出,排除B项;“一边倒”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C项;“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周恩来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故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国家首脑会议,提出亚非国家应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故B正确;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错误;改善中美、中日关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万隆会议无关,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9.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进程,它包括了历史上各种人物和各种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主要包括对历史现 象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是对万隆会议的意义的总结属于历史结论,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是客观存在,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但是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为此,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会议航向,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所以答案选A。
11.D
【详解】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是对万隆会议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ABC项是对万隆会议内容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如对历史事件的定性,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因此选项中“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是对万隆会议意义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D项符合题意;“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是对万隆会议客观史实的阐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是对客观历史事件的阐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表述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阐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成就。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此,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A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2013年,排除C项;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