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科技文化成就
1.(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紧张。对于夹缝中的中国来说,开发和试验核武器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推知,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为了( )
A.和平解放西藏 B.解决朝鲜问题
C.打破两极格局 D.保卫国家安全
2.(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C.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D.现代科技文化成就
3.(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末)2022年4月16日上午10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组在圆满完成为期183天的空间站飞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次飞行创下了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飞行时间最长、任务项目最多的纪录。回顾历史,新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B.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C.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空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新中国往事:“第一”解读》一书中,对“东方红一号”的解读应包括( )
A.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地位 B.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C.成为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D.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5.(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决定
A.研制“两弹一星”
B.创建人民海军
C.研制航空母舰
D.创建人民空军
6.(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华侨中学校考期末)为了新中国的核事业,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王淦昌放弃擅长的学术研究领域、化名参加实验,在外国留学的彭桓武归国参与设计工作。由此感受到科技专家们的优秀品质是( )
A.团结友爱 B.爱国奉献 C.廉洁奉公 D.乐于助人
7.(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8.(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华侨中学校考期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的完成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9.(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下图所示对联反映的领域是( )
A.农业科技 B.生物医药 C.国防航天 D.人工智能
10.(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
①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大港油田、大庆油田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⑤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11.(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任务取得的圆满成功得益于
A.生物工程的创新 B.航天工程的进步
C.信息时代的到来 D.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12.(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成就所属领域是( )
A.文学 B.农业 C.原子能 D.航天
13.(2022春·福建南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中国( )
A.生物技术的突破 B.航天技术的进步
C.文教事业的繁荣 D.网络技术的发展
14.(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华侨中学校考期末)“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是( )
A.袁隆平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16.(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他的研究被国际水稻研究所长斯瓦米纳森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他”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黄伯云
17.(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2019年,一位科学家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荣誉背后,是他50多载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执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护,对“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初心的坚守。这位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18.(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研制原子弹
B.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C.发现青蒿素
D.发明籼型杂交水稻
19.(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期末)1996年作为第八个领域列入《 863计划纲要》并作为高技术发展重点的是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能源技术 D.海洋高技术
20.(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期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这种说法变成了现实。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暑期,我们不应该利用网络做的事是
A.上网看新闻报道 B.在网上订购物品
C.上网看名师讲座 D.沉溺于虚拟时空
21.(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1956年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3年 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1)根据材料,指出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内容。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
(2)有人认为“‘两弹一星’能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这些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创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3.(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图二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图三神舟一号 图四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会议召开的地点。
(2)阅读上述材料,根据任选两幅图所反映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所选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4.(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图说改革开放40年》编制
(1)根据图1,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
(2)阅读以上材料,根据任选两幅图所反映的主题,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5.(2022春·福建莆田·八年级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不断突破,不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度篇]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建立和完善政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会议的召开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科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三是我国哪一项科技成就?图四中的人物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什么?
[思想理论篇]中国共产党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6.(2022春·福建宁德·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数据(见图)。
﹣﹣数据来自中国三农信息网
(2)据图指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新浪网
(3)“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27.(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格:中国航天技术成就一览表(节选)
1958年 5月17日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6年 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70年 4月24日 发射中国首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航天器首次成功进入太空
12月30日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
1971年 3月3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
9月10日 中国洲际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82年 10月12日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降落在预定海域
——据《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大事记》整理
(1)根据材料,简述新中国的第一个航天科技成就。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袁隆平贡献
1973年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1976年 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 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 “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摘自2001年《中国百姓生活报告》
(1)请指出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荣誉?
(2)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中美、中苏关系紧张”“对于夹缝中的中国来说,开发和试验核武器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紧张的国际环境,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中国研制核武器具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排除A项;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排除B项;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2.D
【详解】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文化的成就,所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现代科技文化的成就,D符合题意;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没有体现“莫言获奖”等,BC项图片中没有涉及,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A项正确;;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使中国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排除B项;1999年,神舟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不是“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排除C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符合题意;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地位,A不符合题意;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B不符合题意;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6.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为了新中国的核事业,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王淦昌放弃擅长的学术研究领域、化名参加实验,在外国留学的彭桓武归国参与设计工作”可知,为了新中国的核事业,科技专家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默默为国奉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1970年,我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人造地球卫星,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依据题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结合课本所学,1964年10 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好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项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不合题意;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C项不合题意;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9.C
【详解】对联反映的是“两弹一星”,属于国防航天领域成就,C项正确;材料“两弹一星”不属于农业、生物和人工智能等,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指的是1966-1976年,①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时间是1973年,符合题意; 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时间是1965年,排除; ③大港油田、大庆油田是探索时期的成就,排除;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7年,符合题意; ⑤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的时间是1970年,符合题意;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B
【详解】1999 年 11 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任务取得的圆满成功得益于我国航天工程的飞速发展,B项正确;生物工程不符合材料中“飞船飞行”,排除A项;信息时代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发明和应用为标志,排除C项;原子能技术主要应用于核能开发,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成就所属领域是航天,D项正确;根据材料“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文学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农业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不是原子能方面的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可知,神舟十三号凯旋而归,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反映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神舟五号五号飞船发射成功,②③④都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D项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①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模范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功勋,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所以“他”是袁隆平,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两弹元勋”,C项是“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D项是粉末冶金专家。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7.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荣誉背后,是他50多载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执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正确;钱学森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排除B项;两弹元勋邓稼先,排除C项;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排除D项。故选A。
1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选项C符合题意;研制原子弹是1964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发明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D
【详解】第八个领域列入《 863计划纲要》并作为高技术发展重点的是海洋高技术,答案选D。
20.D
【详解】我们可以通过英特网看新闻,听音乐,看名师讲座,网上购物,但我们不应该沉溺于虚拟的时空,因为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故本题选D。
21.(1)“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2)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内容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确定观点为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大贡献。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2.(1)科学家:钱学森或邓稼先。
(2)判断:不同意。
理由:“两弹一星”能研制成功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创业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国家独立、科技体系的建立、政府的支持等其他原因。所以不同意上述的说法。
判断:同意。
理由:“两弹一星”能研制成功是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创业。正是由于这些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地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才有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所以同意上述的说法。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2)
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判断:不同意。理由:“两弹一星”能研制成功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创业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国家独立、科技体系的建立、政府的支持等其他原因。所以不同意上述的说法。判断:同意。理由:“两弹一星”能研制成功是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创业。正是由于这些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地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才有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所以同意上述的说法。
23.(1)北平
(2)观点一:图一和图三可以提炼为:创新是中国进步的巨大动力。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的创新,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实现了科技创新,1999年11月,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第一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具有创新经济,通过制度、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观点二:图二和图四可以提炼为:中国的外交成就提高了中国地位。论述: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9年12月20日,中国与葡萄牙举行交接仪式,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022年中国承办了北京冬奥会。综上所述,中国收回澳门行使主权、承办冬奥会,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详解】(1)依据图一,可知反映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注意地点是北平,会议上决定改北平改为北京)
(2)本题是历史小论文,首先选择图片,根据图片涉及历史事件的相同点,确定一个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最后进行综述。如:选择图一和图三,可以提炼观点:创新是中国进步的巨大动力。然后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的创新,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实现了科技创新,1999年11月,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第一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具有创新经济,通过制度、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24.(1)变化趋势:不断下降(或:持续改善)等。
(2)【示例一】观点: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论述:1978年,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推动了1997年香港回归,为祖国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示例二】观点: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论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新的途径。1997年和1999年,我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79年开始,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08年,两岸实现了“三通”,两岸交往日渐密切,祖国统一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结论:综上所述,祖国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日可待。其它观点:改革开放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国家统一的前提。
【解析】(1)
根据图1“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数据可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是不断下降(或:持续改善)等。
(2)
根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数据可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不断下降,根据“1997年,香港回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由此学生可得出观点: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围绕观点,从改革开放的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978年,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推动了1997年香港回归,为祖国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生也可根据图片内容得出其它观点,写出相关的论述即可,如:观点: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论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新的途径。1997年和1999年,我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79年开始,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08年,两岸实现了“三通”,两岸交往日渐密切,祖国统一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结论:综上所述,祖国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日可待。其它观点:改革开放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国家统一的前提。
25.(1)图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图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成就: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称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措施: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走创新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
【详解】(1)观察材料一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二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观察材料二图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图三是我国第弟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四中的人物是袁隆平,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根据材料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创新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等角度分析,如: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走创新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
26.(1)三个发展阶段;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制。
(2)逐年减少;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邓小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政策(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科技。
【详解】(1)根据材料一“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可知,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53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因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材料二的“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数据”可知,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减少;由于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失误与挫折,因此造成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减少。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主要是提供了好的政策,即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袁隆平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单位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7.(1)成就: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观点:科技发展促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论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1970—1971年,中国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随着国防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这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等重大外交成就准备了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利国利民的事业。
【解析】(1)
成就: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一个是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
观点: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的是我国的科技发展,因此可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主题为,科技发展促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论述时主要分析各个科学成就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和综合国力提升的影响。可得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1970—1971年,中国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随着国防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这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等重大外交成就准备了条件。最后总结得出综上所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利国利民的事业。
28.(1)“东方魔稻”
(2)同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杂交水稻增产明显,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发明,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它不仅对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是有依据的。
【详解】(1)根据材料表格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2)开放性试题,表明同意或不同意,简要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如选同意。理由:可以根据材料分析杂交水稻的积极影响,如材料“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杂交水稻增产明显,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发明,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它不仅对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是有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