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目录
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三、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中央政府】
【东南沿海】
【内陆边疆】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寸板不许下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东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图中。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的建立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
1351年,元朝农民起义爆发。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同年,明军攻陷大都,元朝灭亡。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表现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朱元璋:《皇明祖训》
①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明朝中央官制图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表现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
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
——《明神宗实录》载叶向高奏疏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地位:
未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明成祖朱棣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内阁
性质:
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职能:
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上书
转发
票拟
批红
③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3.结果
内阁权力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票拟权
大权尽归内阁
权力扩大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
一方面,皇帝防范阁臣权重,
另一方面,部分皇帝怠于政事。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3.结果
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①司礼监获得批红权
②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锦衣卫腰牌及木印
无论阁臣当政还是宦官弄权,其权力本质仍出自皇权,实质上都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
内阁首辅与宰相的异同?
思考1
宰相 内阁首辅制
相似 不同 地位 (权力来源)
职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
不能正式统领百官
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寸板不许下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朱元璋:《禁海令》
思考:明朝真的没有海外贸易吗?
(官方贸易)
郑和下西洋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
主要目的:
宣扬国威
“四夷率土归王命,
都来朝大明”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时间: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概况:
七次出海,远达东非、西亚
影响: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带来较大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2.东南沿海的“倭患”
原因:海禁政策
【倭寇】
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
日本海盗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明)赵文华
日本海盗+中国海商
结果:
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戚继光平倭
措施:戚继光抗倭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3.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1624年,荷兰侵入南台湾。
1626年,西班牙侵占北台湾。
1642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1662年,南明郑成功收复台湾。
◎澳门大三巴牌坊——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见证
◎《大员港市鸟瞰图》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东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图中。
遐迩畅皇风,亿万载,时和岁丰。
——《明太祖实录》
1.明朝的边疆管理
(1)蒙古: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
②明代中期,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曾经俘虏明英宗(土木之变)。
③1571年,“隆庆和议”:明朝封鞑靼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恢复通贡关系,并在大同等边镇开设互市场所,听边民自相贸易。
由战到和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的边疆管理
(2)藏族:
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东北:
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官员朝廷选派,不得世袭
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2.明清易代
(1)1584年,女真建州部左卫首领努尔哈赤起兵。16、17世纪之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2)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清太祖努尔哈赤
(1559—1626)
恨一,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
恨二,明朝偏袒叶赫、哈达等部女真,欺压建州女真。
恨三,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其所杀的越境人命。……
——努尔哈赤发布的“七大恨”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于沈阳。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2.明清易代
(3)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清太宗皇太极
*1641年,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
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
(4)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
(5)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清军入关)。
(6)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战争,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
◎清世祖福临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
提纲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背景:明朝的建立
2.表现
①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目的)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地位,性质,职能)
③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
3.结果
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表现:①司礼监获得批红权 ②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主要目的:宣扬国威
评价:世界领先;劳民伤财
2.东南沿海的“倭患”
何为倭寇,原因,结果
3.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葡萄牙——澳门:荷兰、西班牙——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的边疆管理
(1)蒙古:修长城,土木之变,隆庆和议
(2)藏族:封授,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
(3)东北:奴儿干都司,封授
2.明清易代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名满洲,建立清朝;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