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23:4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2020年
庚子年
1900年
庚子年
120年前
时间 事件
2月 清廷悬赏10万白银缉拿康、梁
5月 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地区发展
6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清廷向各国“宣战”
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
8月 北京沦陷,慈禧和光绪出逃
10月 李鸿章抵京,开始与八国联军谈判
11月 慈禧和光绪逃至西安
康有为奏请光绪复辟,还舆京师
12月 清廷接受列强提出的《议和大纲》12款
清朝·1900
通过表格内容,指出与课本相应的历史事件
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东南互保
《辛丑条约》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危局:上下阶层破局的尝试与外部侵略危机的加深
甲午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并进一步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由此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
上层的改良
下层的革命
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
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战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③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A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1.背景
2.经过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马关条约》
共计103天里,光绪皇帝发布了数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太后临朝,光绪皇帝被囚,康、梁外逃,“戊戌六君子”被杀菜市口;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法被废
189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史称“戊戌政变”。政变发生后,新法大部被废止,政变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材料一 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3.失败原因和意义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过于弱小;②具体原因:没有严密的组织;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守旧势力强大。
意义:对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义和团运动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反洋教斗争的兴起、德国抢占胶州湾的刺激。
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失败:1900年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慈禧太后采用招抚的办法,利用义和团。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材料一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山东义和团民谣
材料二 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义和团揭帖
材料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义和团运动
评价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西摩尔联军在廊坊遭阻击,退回天津
6月联军攻陷大沽
天津保卫战;清廷宣战
北京陷落,帝后出逃;谕旨铲除义和团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乾清宫
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辛丑条约》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八国(意/日/俄/德/英/法/奥匈/美)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确定《辛丑条约》
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内 容
惩办“首祸诸臣”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与民族危机加深
面对日渐沉重的危机,当时的人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无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改良,还是义和团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说明了当时的救亡图存还存在什么问题?
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义 和 团 运 动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东南互保
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5
1897
1898
1900
1901
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救亡道路
不同的阶层还没有走向联合
那么,哪一条才是正确的救亡道路?
1.维新思想发展为 ,康有为撰写《 》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 。梁启超在发表《 》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2.维新变法的失败原因有 。
3.维新变法的意义: 。
4.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其积极意义是 ,局限性是 。
5.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8国及西荷比11国签订《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 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 。
6.《辛丑条约》中,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的 ;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成为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 和 。
课堂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