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单元检测:第二单元第一章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单元检测:第二单元第一章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4-25 10:5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3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结构和性比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 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5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只有在实验室中
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  )。
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 D.先增后减
7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8下列选项能反映图中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9下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仅表示种群内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而减少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11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12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13(2011·福州期末)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21cnjy.com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14(2011·安徽联考理综)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cn·jy·com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
1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完全相同的
C.“S”型增长表明种群的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呈“S”型增长曲线常出现在理想条件下21世纪教育网
16(2011·浙江理综)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1·c·n·j·y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
数/只
1 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
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7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为3 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  )。
A.3 000吨 B.1 650吨 C.1 500吨 D.不超过300吨
18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19图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
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
20下图是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B.在t0~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
C.在t0~t2时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D.在t2时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10·福建理综)(10分)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调查
日期
(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在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21·世纪*教育网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www-2-1-cnjy-com
22(10分)“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一种常用的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2 hm2(1 hm2=1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2-1-c-n-j-y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21世纪教育网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  21*cnjy*com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
23(10分)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增长。
(2)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增长,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达到K值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源:21cnj*y.co*m】
24(10分)有几只老鼠由于寻觅食物而到达了另一新的生活空间,并定居下来。开始时鼠群的增长十分缓慢,后来逐渐加快,到一定密度又突然减缓,直至完全停止,呈现如图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出处:21教育名师】
(1)从图中A→B看,鼠群数量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的基数__________,幼鼠不能________,产生后代个体数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2)从图中C开始,鼠群迅速增长,其原因是基数开始______,种群内______个体占多数,而______个体少。种群进入迅速______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从图中D开始,鼠群的增长受到明显限制,其原因是栖息地的________有限,从而导致________加剧。21*cnjy*com
(4)E点时鼠群的增长完全停止,保持在一个______的水平上,这个水平叫做______。
(5)当处于__________水平时,种群的增殖速率最快。
(6)当居民发现鼠患时,在捕杀老鼠的同时,最好的办法是设法降低__________,断绝它们的食物来源,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

参考答案
1解析:种群年龄结构有三类,A图为下降型,B图为增长型,D图为稳定型,C图为不够典型的增长型。其中下降型年龄结构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
答案:A
2 解析:种群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包括成熟和未成熟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应处于稳定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最大值不变。
答案:B
3解析: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另外迁入和迁出也是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对未来的种群密度有预测作用,性比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出生数量大,并不意味着出生率大。
答案:D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S”型曲线所具有的特点。“S”型曲线的特点是:开始时经过一个适应环境的停滞期后,即进入指数增长时期,种群密度增加,然后增长速率变慢,最后增量和减量相等,种群不再增长而达到最高密度的稳定期,这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的增长速率为零,环境条件刚好维持生物的生活,所以暂时种群的数量会保持稳定。
答案:B
5 解析: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不像数学曲线那么标准,大部分是“J”型和“S”型曲线的中间类型,只有在实验室的理想条件下,才会出现指数增长曲线。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6 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后,害虫的性比被破坏,害虫的种群密度会明显下降。
答案:B
7 解析: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因素。
答案:C
8 答案:A
9 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为“J”型曲线;一般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数量差异就是由于环境阻力而造成的。其中不仅有迁出率和死亡率的升高,还有出生率的下降。在“S”型曲线中,随种群数量的增长,资源、空间的减少,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从而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承载量即环境容纳量(K值)时,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C
10 解析: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降低。
答案:D
11 解析: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同环境中同一种群的K值一般是不同的,不同生物的K值往往也不同,所以K值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不一定呈“J”型,如有天敌的限制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D
12 解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只有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一个种群进入一个新环境,一定时间内会出现“J”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将停止增长或在K值左右波动,就会是“S”型。www.21-cn-jy.com
答案:C
13 解析:C项中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防治害虫效果不佳。
答案:C
14 解析:由表格内容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50,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故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3点之后。
答案:A
15 解析:在一个种群的增长过程中,受到种群密度、营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个阶段所具有的增长速率往往是不同的。开始时一般呈“J”型曲线增长,增长速率最快;达到稳定期后增长速率趋向于零。
答案:B
16 解析:由表中数据转化成存活曲线图,横坐标应为年龄,纵坐标应为存活数,画出存活曲线可看出刚开始曲线下降较快,之后曲线下降较慢,然后下降逐渐变快最后与横轴相交,所以存活曲线呈凸型。
答案:B
17 解析:捕捞量不应超过增加的量,如果超过增加量将会破坏海滩黄泥螺种群的数量。要从环境中充分利用某种群资源,而又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就应当保持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最大增长速率。
答案:D
18 解析:由图示可知,λ值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增长率=λ-1,第1年至第5年间,λ大于1野兔种群数量逐年递增,从第5年起,λ值减少但大于1时,增长率下降,野兔种群数量增加幅度减少,但不会下降。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第20年至第30年间,λ值为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答案:D
19 解析:此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其种群为“S型”增长,t2时刻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故C错误,D正确。t3时刻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A错误;t4时刻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非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答案:D
20 解析:由曲线变化可知,在t0~t2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在t1时两者相差最大,说明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达到t2时两曲线相交,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K值)。因此,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答案:C
21解析:(1)棉蚜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与棉花是寄生关系。(2)棉蚜附着于棉株上,其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从7月10日开始,棉蚜数量达到最大,到7月20日基本保持此数量,其增长为S型,增长量最大对应K/2时,数量大约是1 181.94,即6月30日。(3)长期使用农药会对棉蚜进行选择,使棉蚜抗药性增强,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答案:(1)寄生
(2)样方 S 630
(3)增大
22答案:(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23 答案:(1)无环境阻力下的 (2)有环境阻力下的 由于环境阻力,导致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 (3)由于食物等条件的限制,种群在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加 (4)原因:①老鼠种群的抗药性形成;②毒杀一部分个体,剩余的个体数目在环境条件充足的条件下,会以“J”型曲线增长,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措施:原则上是降低环境负载能力,无污染,具可行性。如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等。(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则也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4解析:在一定区域内,种群的数量和密度是经常变化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当某个种群的少数个体进入一个原先没有此种生物的适宜环境,开始时由于种群内个体数少而增长缓慢,随着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加量加大,到达一个中间点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伴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环境阻力也越来越大,因为生活资源和生活空间都是有限的,从而使增长速率减缓,直至完全停止。这时种群数量将保持三个基本恒定的水平上,这个基本恒定的水平就叫环境容纳量。如果用曲线来表示这种增长趋势,它呈现“S”型,生态学上叫“S”型增长。实际生活中,如要控制有害生物,最好的办法是设法降低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少食物、栖息地等生活资源,那么种群的数量必然会减少。
答案:(1)小 生殖 少
(2)增大 中幼年 老年 增长
(3)生活资源和生活空间 种内斗争
(4)基本恒定 环境容纳量
(5)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6)种群的环境容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