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赣州模拟)1802年出版了圣西门的《日内瓦书信》;1808年出版了傅立叶的第一部著作……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述材料表明( )
A.空想社会主义只适合未来社会
B.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
C.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实现
2.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 )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3.(2013·河南三市模拟)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在波普尔看来( )
A.对马克思主义应该完全予以肯定
B.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核心
C.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D.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
4.《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阶级斗争学说
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5.(2013·福建四地六校模拟)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中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 )
A.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B.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6.(能力挑战题)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德当时政体相同
B.“乡勇”指国民自卫军
C.作者对原因记述准确
D.记述有一定参考价值
7.(2013·济南模拟)当公社社员为保卫公社而殊死战斗时,马克思就断言:“即
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
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这些“原则”主要指的
是( )
A.民主自由的原则 B.人人平等的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暴力革命的原则
8. 1872年的法国,全国每个企业平均雇佣工人只有2.9人,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者占绝对优势,大企业较少。虽然法国当时有产业工人300多万人,但在总人口比例中不占优势。材料说明( )
A.法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
B.法国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法国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D.巴黎公社失败具有必然性
9.(2013·江南十校模拟)“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发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 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列宁说这段话的目的是号召群众( )
A.推翻沙皇政府
B.增强革命力量
C.推翻临时政府
D.反对外来干涉
10.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8天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的“自由”是指俄国( )
A.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1.(2013·合肥模拟)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信:“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B.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
C.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
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
12.“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此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 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
——陈韶华、郭广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材料二 “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陈韶华、郭广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材料三 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纪录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德国大学都有研究马克思的项目。
——《德国“马克思城”重新挂牌》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6分)
(2)材料二、三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8分)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二 列宁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材料三 下面是关于十月革命的三幅图片
(1)据材料一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何俄国十月革命比其他国家爆发得早。(4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8分)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说明思想的发展受社会经济的影响,C正确。A、B、D说法错误。
2.【解析】选C。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无产阶级绝对贫困不断加深。资产阶级惟利是图,金钱观念至上。A、B、D符合题意。C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产物。
3.【解析】选D。从对材料的理解看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既有肯定也有否定之处,他认为其有夸张成分,因此A、B错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应该是实事求是,排除C。
4.【解析】选B。从材料中“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映《共产党宣言》主张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5.【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巴黎公社的认识,巴黎公社是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这里的“新的阶段”即是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6.【解析】选D。法德政体不同,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德法已和不符合史实,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故对原因记述不准确。乡勇是指巴黎人民。故选D。
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的、新型的国家政权,并运用这种政权来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实现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改革,达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由此可见,C最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全面。
8.【解析】选D。材料中的产业工人人数少,说明无产阶级力量薄弱,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条件。故巴黎公社失败具有必然性。
9.【解析】选C。从引言中的内容可以判断列宁说这段话是在二月革命之后、十月革命之前,故排除A和D;从“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可以看出列宁意在号召群众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非增强革命力量。故选C。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二月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据此本题选C,A排除,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并不起主导作用;B、D是十月革命的成果。
【误区警示】注意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斗争目标不同:二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变式备选】《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 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 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成立人民委员会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相对的“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是指《四月提纲》。十月革命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1.【解析】选C。从信件内容看,列宁强调的是形势危急,不能拖延起义,这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而这与巩固政权无关,故C符合题意,排除B;信件反映的是十月革命,与推翻沙皇无关,故A错;D与材料信息不符。
1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②排除;十月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④排除。故选D。
【变式备选】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 )
A.巴黎公社 B.俄国十月革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解析】选B。从书籍《震撼世界的十天》可以联系到十月革命。或根据材料“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这是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社会危机。故选B。
13.【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西方学者虽然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部分内容,但整体上以批判为主。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主要以赞扬为主。原因可以从西方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大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主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肯定了其中的少数内容。(6分)
(2)变化:由批判为主转为赞扬为主,研究更加热烈了。(2分)
原因:经济危机使西方学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他们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6分)
(3)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可以相互借鉴的。(4分)
14.【解析】第(1)题,考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通过材料一“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的关键提示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依据材料中“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和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第(3)题,考查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活动。通过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概括即可。第(4)题,考查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4分)
着眼点:生产力发展水平。(2分)
(2)政治经济状况的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中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各种矛盾。说明十月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4分)
(3)列宁作了《四月提纲》的报告,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为革命指明了方向;攻占冬宫后,列宁组建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这些史实说明列宁是十月革命的号召者、决策者、直接领导者。(8分)
(4)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求得自身的解放;无产阶级必须以农民为革命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正确的革命政党和伟大的革命领袖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4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