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黑龙江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7 21: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黑龙江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周口店 B.涿鹿 C.南京 D.西安
2.(2分)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以下文物反映商朝文明的是(  )
A.司母戊鼎 B. 半两钱
C.三彩骆驼俑 D. 戏服
3.(2分)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他应该去(  )
A.西安 B.南京 C.咸阳 D.洛阳
4.(2分)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5.(2分)“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汉武帝
6.(2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圆形方孔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7.(2分)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  )
A.均田免粮 B.高筑墙,广积粮
C.轻徭薄赋 D.替天行道
8.(2分)2019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圆明园流失马首铜像捐赠仪式。这一文物的“流失”发生在下列哪次列强侵华战争过程中(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2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指的是(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0.(2分)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某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为此,他准备了以下史料再现红军长征的艰辛。你认为他选材不当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飞夺泸定桥 D.过雪山草地
11.(2分)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哪一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
A. 中原解放区 B.晋察冀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12.(2分)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家(  )
A.聂耳 B.冼星海 C.徐悲鸿 D.田汉
13.(2分)“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4.(2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经济建设 B.共产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道路 D.阶级斗争
15.(2分) 1953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包括(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独立自主 ⑤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2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
A.张子仪 B.袁隆平 C.范荣显 D.徐光启
17.(2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指出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系统的问和答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荷马
18.(2分)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C.中世纪欧洲的大学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D.杏理曼帝国后来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三个国家的雏形
19.(2分)2019年10月24日,某位文艺复兴巨匠逝世500周年纪念展在法国卢浮宫拉开帷幕,因为担心参观人数过多,主办方并没有展出其重要作品《蒙娜丽莎》。这位巨匠是(  )
A.但丁 B.米开朗琪罗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20.(2分)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  )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伦敦工人协会
C.全国宪章协会 D.“第一国际”
21.(2分)“去吧,女王,人民对你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  )
A.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领导美国人民赢得独立战争胜利
C.领导拉丁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者
D.领导埃及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22.(2分)他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他”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贝多芬 D.梵高
23.(2分)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是(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24.(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国,经济的复兴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一九六八年该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该国家是(  )
A.朝鲜 B.苏联 C.英国 D.日本
25.(2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部队
C.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史林释义(本随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时期 图片 探究 总结
史前时期 图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浙江省博物馆藏品 1)据图一推测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结合所学,河姆渡遗址位于我国哪一流域? 5)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并说明本次探究活动的依据。
夏商周时期 图二: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 2)结合所学,写出图二藏品所处的朝代。它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秦汉时期 图三:汉代五铢钱的铜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 3)结合所学,写出最早统一铸造图三中货币的皇帝及铸造该货币的目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图四:南朝青瓷莲花尊 ——六朝博物馆藏品 4)图四充分显示出当时江南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结合所学,写出该藏品收藏地位于今天哪座城市?当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7.(12分)口号折射着一定的政治主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2分)材料一反映了洋务派的主张,他们领导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2分)材料一提到的口号在当时除“自强”外,还有哪一个口号?
(3)(2分)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举出他们当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4)(3分)材料三是哪个党派的革命纲领?材料中“驱除鞑虏"中的“鞑虏”指的是什么?
(5)(3分)材料三中提到的“民国”指的是哪个政权?2022年是该政权建立多少周年?
28.(12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遗产】
材料一: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文化交流】
材料二: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们,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文化现象】
材料三: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诞生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诞生地点 古印度 ② 阿拉伯半岛
创立者 ① 耶稣 ③
【文化传承】
(1)(3分)简述《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3分)根据材料二,归纳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3)(3分)根据提示,写出①②③所指的内容。
(4)(3分)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三、探究空间(本题共1小题,共14分)
29.(14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2分)探究一:探索中的失误
1956~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请举三例。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2)(2分)探究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哪年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最终,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哪种做法?
(3)(2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个城市?哪个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
(4)(2分)探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高度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此期间的地位和功绩。
(5)(3分)中共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什么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什么之间的矛盾?在这次会议上,哪种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3分)探究四:感悟与提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称为涿鹿之战。涿鹿之战最终以炎帝和黄帝的胜利结束,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
A.周口店发现北京人,与题目不符。
B.根据题目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和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大战,最终打败蚩尤。
C.南京与该题无关。
D.西安与本题不相干。
故答案为:B。
【点评】重点考查炎帝和黄帝。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准确记忆逐鹿之战的相关内容。
2.【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它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A:司母戊鼎反映夏商周的青铜文化。A符合题意;
B:是秦朝的圆形方孔版半两钱。故排除B;
C:是唐朝的陶器唐三彩,故排除C;
D:戏服与商朝青铜文化无关,故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夏、商、周青铜文化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司母戊鼎的铸造时间。
3.【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他应该去咸阳。公元前 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中国的历程,其余时间都是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加速了不同民族的迁徙,各民族人民生活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加快了北方的民族融合。由此可以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A:题目不能体现中华文明的起源。故A不符合题意。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故B符合题意。
C:材料不能体现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故C不符合题意。
D:题目不能体现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归纳这一时期历史特点。
5.【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开元”可知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6.【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便,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的需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是正确的选项;
选项ABC金属货币,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7.【答案】A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高筑墙,广积粮 ,不符合题意;
C. 轻徭薄赋 ,不符合题意;
D. 替天行道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注意理解。
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都城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马首铜像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的,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即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D项正确;
三民主义中没有民主主义,排除A项。
民族主义指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排除B项;
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0.【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红军长征无关,A符合题意;
四渡赤水河属于红军长征中的史实,排除B;
飞夺泸定桥属于红军长征中的史实,排除C;
过雪山草地属于红军长征中的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红军长征的具体经过即可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内战的相关事实。需要识记并掌握全面内战的爆发的标志。
12.【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A选项错误;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是冼星海,B选项错误;
徐悲鸿的作品是《愚公移山》,C选项错误;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
13.【答案】C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4.【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召开,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共产党的领导 ,不符合题意;
C. 社会主义道路 ,不符合题意;
D.阶级斗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题肢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6.【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为解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张子仪 ,不符合题意;
C. 范荣显 ,不符合题意;
D. 徐光启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7.【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系统的问和答 ”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这位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C选项正确;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A选项错误;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选项错误;
荷马是古希腊盲诗人,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名言。需要识记并掌握苏格拉底的名言。
18.【答案】A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表述或记录。因此,“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属于历史评价,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均属于历史叙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叙述与历史评价。需要理解并掌握历史叙述与历史评价的区别。
19.【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因出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而得名。他15岁开始接受绘画和雕塑训练,同时学习机械工艺,后来又学习解剖学,25岁时已名满天下。他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于一身,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有人说:“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极负盛名。前者取材于《圣经》故事。C选项正确;
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A选项错误;
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是《大卫》,B选项错误;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达·芬奇的代表作。
20.【答案】D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词“1864年”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D选项正确;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A选项错误;
伦敦工人协会于1836年6月9日在伦敦成立,B选项错误;
全国宪章协会于1840年成立,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国际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第一国际的成立。
21.【答案】A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虽然失败了,但是被印度人民歌颂铭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领导美国人民赢得独立战争胜利 ,不符合题意;
C. 领导拉丁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者 ,不符合题意;
D. 领导埃及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是18世纪一位天才的作曲家, 他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达尔文,不符合题意;
B.牛顿,不符合题意;
D.梵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其含义,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
23.【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条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是最大的受益者,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日本,不符合题意;
C.中国,不符合题意;
D.英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4.【答案】D
【知识点】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故该国是日本,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5.【答案】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选项D正确;
ABC三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与经济全球化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6.【答案】1)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长江流域。
2)商朝;泥范铸造法。
3)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4)南京;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江南地区的开发;汉武帝的大一统;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1)据图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推测,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2)结合所学可知,图二藏品四羊方尊所处的朝代是商朝,它是用泥范铸造法铸造而成的。
(3)结合所学可知,最早统一铸造图三中货币的皇帝是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 南朝青瓷莲花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他出土于南京。南方地区的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等。
(5)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本次探究活动的依据是博物馆藏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人、四羊方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7.【答案】(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求富
(3)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中国同盟会;清政府
(5)中华民国;110周年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师夷长技以自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旗号,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3)根据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维新变法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根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驱除鞑虏”中的“鞑虏”指的是清政府。
(5)根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民国”指的是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于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2-1912=110,所以2022年是该政权建立110周年。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求富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中国同盟会;清政府
(5)中华民国;110周年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等相关史实。
28.【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
来。
(3)①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②巴勒斯坦地区;③穆罕默德。
(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树立文化自信,坚持对传统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佛教的创立与传播;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 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根据材料 “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们,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及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3)根据材料三的关键词“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29岁出家修行,35岁创立佛教,而后传教40余年,终年80岁。根据材料“1世纪”“耶稣”及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古代犹太人,多次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起义遭到血腥镇压。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根据材料“7世纪”“阿拉伯半岛”及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
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4)本题为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树立文化自信,坚持对传统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
故答案为:(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①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②巴勒斯坦地区;③穆罕默德。
(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树立文化自信,坚持对传统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亚历山大东征、佛教的创立、伊斯兰教的创立等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汉谟拉比法典》、亚历山大东征、佛教的创立、伊斯兰教的创立等相关史实。
29.【答案】(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加强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深圳,厦门。
(4)中共十五大,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美好生活,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正确的的政策等。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56-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失误。“大跃进”这一失误警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失误警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大革命”这一失误警示我们要不断加强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1983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厦门这一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小平理论写进党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说明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正确的的政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1)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加强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2)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深圳,厦门。
(4)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 美好生活,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 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正确的的政策等。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