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摘自《共产党宣言》)这不能表明当时“他们” ( )
A.尚未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
B.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C.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D.认为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
答案 A
解析 引句中的“他们”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及其阶级对立。
2. 下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 ( )
《土地法令》颁布
①制定该法令的目的是要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②出现于俄军前线出击遭到惨败激发首都示威游行时 ③其颁布激发了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反战示威游行 ④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②所述史实发生于1917年7月,不正确;《土地法令》通过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时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所以③不正确。
3.2006年1月21日是列宁逝世82周年纪念日。在莫斯科红场,群众排队瞻仰列宁的遗容。《消息报》发表文章,抨击对列宁的攻击,赞扬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巨大历史意义。下面的哪一颂词不可能出自《消息报》的这篇文章 ( )
A.列宁创造了一个没有奴隶,天下大同的神话
B.列宁的伟大蕴涵了对未来的构想及实现这一构想的决心
C.这一单纯的工人阶级运动使人类从此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D.列宁缔造的苏联是苏联人民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最大贡献
答案 C
解析 十月革命是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实现的而不是单纯的工人阶级运动。
4.1927年7月14日,宋庆龄发表声明:“本党若干执行委员对孙中山的原则和政策所作的解释,在我看来,是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因此,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这表明了她 ( )
A.继续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严正立场
B.对宁汉合流强烈抗议和谴责
C.呼吁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
D.拥护中共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答案 A
解析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不久宁汉合流,排除B;广州国民政府已于1925年成立,排除C;共产党于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排除D。宋庆龄发表声明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对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背离,“将不再参加”表明她对三大政策的坚持。
5.听了右面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你能感受到的时代主题是 ( )
①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③结束“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符合遵义会议;④符合国民党“一大”。
6.中央红军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这一文献的发布不应该早于
( )
A.卢沟桥事变 B.吴起镇会师
C.遵义会议召开 D.会宁会师
答案 C
解析 “今已来到川西”是解题的关键,结合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可推断。
7. 蔡若虹的右幅漫画将高举刺刀、手榴弹和拳头愤怒呐喊的民众比作汹涌咆哮的“巨浪”,背景有闪电划过夜空,整个画面充满气势。作品形象反映了 ( )
A.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迷梦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一幕
B.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篇章
C.“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画面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曙光喷薄欲出
答案 B
解析 A指义和团运动;B是抗日战争;C是渡江作战;D指五四运动。解题关键要注意画中“全民抗战”字样,及图下部即将“溺水”的日本鬼子形象。作品通过漫画形象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抗日热情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坚强决心和信心,指出了侵略者必败、抗日军民必胜的必然结果。
8.2010年12月23日,马英九接受台湾《联合晚报》专访时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石,没有它,两岸关系要和平发展,是很大的问号。之所以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石,主要是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均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待彼方”
C.“海峡两岸均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海峡两岸均应打破民间交往的坚冰”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易错选为C,注意题目要求的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
常考易错针对练
常考易错点 对引自《共产党宣言》中的文献理解不到位;对十月革命的意义把握不牢固;对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的认识混淆;对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区分不清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文中的“锁链”指 ( )
A.贫穷与落后 B.专制与愚昧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答案 D
解析 “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即推翻压迫剥削的旧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故“锁链”指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2.在学校历史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关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的演讲赢得了听众们的一片赞美之声。下列各项中被广泛认可的答案是(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
C.无产阶级政党尚未诞生 D.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
答案 D
解析 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时期,尽管资本主义的弊端不断暴露,矛盾日趋尖锐,但资本主义仍然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无产阶级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
3.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都还不足。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中国式民主道路的制度保障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答案 A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式民主道路的制度保障。4.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答案 C
解析 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大题冲关规范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欧洲所有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材料二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三
图一 布尔什维克武装, 图二 井冈山会师
力量向冬宫发起总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3)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与十月革命的道路相比,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中国和俄国的革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取得了成功。 说明了什么?
答案 (1)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恩格斯考察历史问题的着眼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3)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了一定发展,这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俄国是政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使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
(4)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国民革命时期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
(5)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
答案 (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
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当前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需要中国共同应对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3)表达了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表现: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