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3月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3月9日 9:00~11:30 时长: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
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题进行智能化筛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叙事科学”(NarrativeScience)的开发者甚至认为,未来此类人工智能软件还将逐渐转移到“新闻产业链的上端”——解释性新闻。同样,在剧本写作、电影剪辑、音乐创作、艺术设计等超越纯粹重复劳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所有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人工智能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成为和人平起平坐的意识主体,甚至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造性或文化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
尽管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等相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但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复杂情绪和情感反应。它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对“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解释,从而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阐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谱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的。
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即使在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具备分析情绪和软性事实,并识别不规则或异常数据信息的能力,依然无法理解人类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也无法形成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而正是这些无法被量化的意义内涵,影响到人类进行文化创作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凸显了人类文化实践丰富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摘编自黄典林《AI续写名著成爆款,我们该为此忧虑吗》,有删改)
材料二:AI续写最近火了。AI续写的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I续写故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写不了的。如蒲松龄的故事《狼》被 AI 赋予不一样的现实意义,改变了画风。故事中的屠夫最终还是被狼吃掉了,而这两只狼到处兴风作浪,官府出动了三百官兵围剿,却被狼击败,全军覆没。直到后来猎人在森林里发现,这两只狼已经寿终正寝,人们才彻底放下心来。看完故事有网友认为,这篇续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原作多了几分悬疑感。
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前几年一度流行的“AI写诗”,便曾赚足舆论的目光。
AI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有自己的看法:经典作品一定是做到连贯性的情感呈现。当文学阅读已经变成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普及的情况之下,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因为作为经典,“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真正的经典需要深度挖掘人性,并在不同的情节中展示其细微变化。
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就好比服装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员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手工创作工匠却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
(选自“新浪网”《新闻评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狼》被AI赋予不一样的现实意义,但AI还是不能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
B.人工智能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人脑之间的差别是无法逾越的,这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
C.人工智能续写经典小说,引发了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仅是出现在文学创作领域,也存在于其他领域。
D.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人脑的差别,AI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这种状况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于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创作的话题,有些专家认为AI不能超越人类,因为AI不可能具备人类的思维和能力。
B.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软件程序完成文学创作,这虽然只是AI深度学习的结果,却得到了一些网友的肯定与认同。
C.主持人侯贞认为正如手工创作工匠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AI写作不可能取代人类创作。
D.因为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人类更为高效,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可能会被其取代。
3.下列事实能够作为“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这一忧虑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
A.AI续写的《孔乙已》,孔乙己学会了七种偷书的方法,最后被黑吃黑,情节悚人,内容令人担忧。
B.AI续写《寂静的春天》,主角不忍风暴吞噬生灵,最终促成上帝与人类的和解。
C.AI续写的《桃花源记》,硬生生地续写成了恐怖故事,这不仅颠覆了经典,而且还会误导读者。
D.AI续写的《孔融让梨》,孔融和兄弟们互相让的东西也不断增多,从梨到核武器,直至局面失控。
4.两则材料都是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作的问题,二者在论证方法和论证侧重点上有何不同?(4分)
5.根据材料阐述的观点,结合人工智能和人类创作的双重特点,简要续写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后会怎样”。要求:字数在60-100之间。(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麦 场
萧红
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 捉蚱虫吗 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 ”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 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 ”
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 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 ”
听说羊丢,她去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是在冬天。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间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
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气,但,她也跟在后面。
黄色的,近黄色的,麦地只留下短短的根苗。远看来麦地使人悲伤。
老王婆在门前草场上休息。“麦子打得怎样啦 我的羊丢了!”二里半青色的面孔为了丢羊更青色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
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山羊的午睡醒转过来,它迷茫着用犄角在周身剔毛。山羊寂寞着,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归家去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羊叫,像是一条牛了!
最后,二里半和地邻动打,那样,他的帽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着下降,从他头上飘摇到远处。
“你踏碎了俺的白菜!——你……你……”那个红脸长人,像是魔王一样,二里半被打得眼睛晕花起来,他去抽拔身边的一棵小树;小树无由的被害了,那家的女人出来,送出一支搅酱缸的耙子,耙子滴着酱。他看见耙子来了,拔着一棵小树跑回家去,草帽是那般孤独的丢在井边,草帽他不知戴了多少年头。
二里半骂着妻子:“混蛋,谁吃你的焦饭!”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
麻面婆惊惶着,她知道山羊一定没能寻到。过了一会,她到饭盆那里哭了!“我的……羊,我一天一天喂喂……大的,我抚摸着长起来的!”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哭抽着,任意走到外面把晒干的衣裳搭进来。但她绝对没有心思注意到羊。
可是会旅行的山羊在草棚不断地搔痒,弄得板房的门扇快要掉落下来,门扇摔摆地响着。
下午了,二里半仍在炕上坐着。
“妈的,羊丢了就丢了吧!留着它不是好兆相。”
但是妻子不晓得养羊会有什么不好的兆相,她说:“哼!那么白白地丢了 我一会去找,我想一定在高粱地里。”
她朝向高粱地去了:蝴蝶和别的虫子热闹着,田地上有人工作了。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阳光比正午钝了些,虫鸣渐多了;蝶飞渐多了!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里半因找山羊时遭人欺负无力还击而感到沮丧,借“不是好兆相”来自我开脱,表明在他身上也有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B.麻面婆的“饭锅冒着气”,但“也跟在后面”去寻找山羊,表现了麻面婆在生活中缺少自主意识。
C.结尾部分麻面婆的“哼”,情绪强烈,饱含对丈夫意见的不满和反抗,暗示麻面婆性格中刚烈要强的另一面。
D.“罗圈腿”“麻面婆”等人物称谓,既写出了人物的生理特征,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他们生存状态的鄙贱。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太阳始,以太阳终。太阳的“权威”富有象征意味,代表着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强大而可畏的力量。
B.小说在叙事中不时穿插描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树木、庄稼、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作品增添了抒情的气质和诗意。
C.小说描写麻面婆洗衣服、做饭和翻柴堆找羊的情景时,通过外貌、动作和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底层妇女的不幸生活。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写了二里半一家丢羊寻羊的故事,透过这一生活侧面,真实生动地呈现出人们在贫瘠落后的时代里苦难的生命状态。
8.《生死场》讲述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东北农村的故事,“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节选部分常以“猪”“狗”“爬虫”等形容麻面婆,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麻面婆的形象特点。(6分)
9. 有人评价“萧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她能够构建出一种奇特的阅读景观,美与平静,痛与折腾,形成鲜明对照”。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说赵王曰:“今大王使守小官习赵事。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赵孰与秦大 ”曰:“不如。”“民孰与之众 ”曰:“不如。”“金钱粟孰与之富 ”曰:“弗如。”“国孰与之治 ”曰:“不如。”“相孰与之贤 ”曰:“不如。”“将孰与之武 ”曰:“不如。”“律令孰与之明 ”曰:“不如。”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能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 ”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杖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趣甚疾,出諔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在删改)
注释 繓:武安君李牧。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杖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
B.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杖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
C.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杖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
D.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杖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约从,邀约合纵。战国时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称合纵,后引申为缔结盟约。由张仪最先提出,与赵奉阳君李兑共同约燕、齐、韩、赵、魏五国合纵攻秦。
B.为寿,意思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如《鸿门宴》中就有多次为寿。
C.北面,指面向北边。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或弟子行敬师之礼,旧日老师的座位是坐北朝南,学生北面受教,以示尊敬。
D.趣,通“趋”。趋向、奔向的意思;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趋”不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空马与赵王谈论形势,劝赵王将秦赵作对比来亲自观察强弱。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得出秦比赵强,赵国将亡的结论。
B.司空马劝赵王裂赵之半以赂秦,认为秦得地会一时满足而收兵并日益骄横,赵国可趁此约纵,赵王拒绝,司空马因此请求离开赵国。
C.司空马离开赵国经过平原津,平原津令郭遗热情招待并向他打听战事,司空马认为赵国必亡。
D.韩仓向赵王大进武安君李牧的谗言,导致武安君被取代统帅之位,召回邯郸,并且假传王令使武安君自尽。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14.结合《六国论》与本文,概括六国面对秦国的强势以求自存的基本策略。(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子颜”在作者那里,就是因离别而呈现的伤感落泪的凄切之状。
B.颔联所写的大丈夫形象,威武潇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
C.尾联总束前面诗句,照应首联,点明了壮士欲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D.本诗纯粹以议论为诗,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给人以壮美之感。
16.清代沈德潜评本诗颈联“似游离于诗外,实则贴合无间”,请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吃年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碗筷象征着人口,预祝来年(1) 。
黄昏,渐渐有人提了灯笼来收账了。街上提着灯笼讨账的 (2) 。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
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这只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 )。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而最热闹的是赌摊。原来从初一到初四,这四天是不禁赌的。掷骰子,推牌九,还有打宝,一堆一堆的人,个个 (3) ,连警察也参加在内。
......
正月初四,是新年最大的一个节日,因为这天晚上接财神。别的行事,如送灶、过年等,排场大小不定,有简单的,有丰盛的,都按家之有无。独有接财神,家家 (4) ,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他们大约想:敬神丰盛,可以接受神的恩宠,今后他们发财。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元旦,可以讨债;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
B.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元旦,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
C.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元旦,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
D.提灯笼,那就是新年元旦,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党的二十大后我和同事们一起去了延安,重温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战胜世所罕见困难的光辉岁月,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我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 。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海峡两岸一家亲。衷心希望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 。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当相信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时,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
B.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C.后来,被俘日军愿意留下来的越来越多,他们就组成了一个“反战同盟”支部。
D.能有如此突出的表达效果,与诗句“违背逻辑”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里说:“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缺陷与创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云学新高考联盟高二年级3月联考
语文科目评分细则
1.D(材料一第三段“基本上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
2.C(“正如手工创作工匠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Al写作不可能取代人类创作”错,侯贞认为Al写作是大有可能取代网络“写手”的,“手工创作工匠不会被机器超越”的类比只是用来阐明“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一道理。)
3.B(B项说明“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等相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完成符号学习,但只局限于对已有文字进行加工处理。A、C、D三个选项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因其内在的局限性和自身的特点,续写的经典作品从内容上、形式上和情感表达上都让人担忧,说明人工智能是不能超越人类的,人类不必因此而忧虑,因此不能成为支撑“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观点的论据。)
4.①论证方法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材料二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2分)②论证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主要从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性、自我意识、情感表达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材料二主要通过专家和主持人对AI续写的评价得出人工智能无法和人类相比的结论。(2分)
5.评分要点:情节曲折、富有创意、运用一些叙事技巧(人工智能角度2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挖掘人性、体现人的思想和情感(人类创作角度2分)。
6.C(C选项中“反抗”“刚烈”错误,从原文中“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可以看出。)7.C(C选项中“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不准确。)
8.①勤劳肯干,艰辛繁忙。从文中麻面婆洗衣做饭养羊看出。②地位卑微,谨小慎微。从“猪,狗,爬虫”等称谓可以看出。③逆来顺受,不思反抗。文中写到“若丈夫骂了她或邻人与她拌嘴,她都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性情柔顺,不好反抗,不好争斗。”。(每点各2分)
9.①文中写山羊在树荫中午睡,午睡醒来,完成树皮餐,旅行归来,草棚搔痒等,写出了羊的慵懒与惬意,呈现出美与平静的乡村风物(答出其它动物、景物,言之有理即可)。
②文中写人,则着力展现他们生活的繁忙操劳,丢羊的懊丧急躁,寻羊的慌乱、狼狈,表现出痛与折腾的生存状态。
③二者形成对照,增添了小说的幽默感与讽刺意味,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每点各2分)
10.A(“身大臂短”四字短语不应断开,排除B、C两项;“上若不信”中“上”作“不信”的主语,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
11.A(“约从”由苏秦最先提出)
12.B(“司马空因此请求离开赵国”错,原文为“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能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并非只因被拒约纵。)
13、(1)他又认为司空马被秦放逐并非由于不智慧;离开赵国,并不是出于无能;(得分点:被动句式,“不知”,“不肖”各一分,句意一分。)
(2)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器(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得分点: “兵”,“销”,定语后置各一分,句意一分)
14、措施:①合纵;②割地;③武力抵抗。
参考译文:
司空马逃到了赵国,赵王封了他个没有实权的小官。这个时候秦国正在调集军队兵马准备攻打赵国。司空马就对赵王说道:“现在大王您让我做小官,需要熟悉一下赵国的情况。请大王您允许我替您做一番秦国、赵国的比较,您亲自看看谁取胜的可能性更大。赵国与秦国哪个比较强大呢 ”赵王回答说:“赵国不如秦国强大。”司空马问:“哪个国家的百姓更多 ”赵王答道:“赵国不如秦国人口众多。”司空马又问道:“金钱、粮食哪个国家更富有 ”赵王答:“不如秦国富有。”“哪个国家更为稳定 ”赵王回答说:“赵不如秦。”司空马又问:“哪个国家的相国更贤能 ”赵王回答:“赵相不如秦相。”司空马又问:“哪个国家的将军更为英武 ”赵王回答说:“赵将不及秦将勇武。”“哪个国家的法律政令更为严明 ”赵王回答说:“赵不如秦。”于是司空马就说:“既然这样,赵国各个方面都比不上秦国,大王您的国家就将要灭亡了。”赵王恳求说:“先生您这么远来到赵国,希望您不吝赐教,把救国之道全都教给我,我愿意听从先生的计策。”司空马说:“如果大王您可以割一半的土地来贿赂秦国的话,秦国不劳费刀刃就可以得到赵国一半的土地,秦王一定十分高兴。秦国自己也会担心赵国军队的守卫,同时还害怕其他诸侯前来救援,秦国必定会接受土地然后退兵,赵国虽然只剩下一半的国土,但还可以自存。秦国得到赵国的贿赂必然会骄傲自大,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必定会十分恐惧;假如赵国灭亡就会危及他们自己,他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他们恐惧了就会出兵援救赵,这样事情就可以完成了。我请求大王您与诸侯合纵。如果合纵成功的话,大王您表面上是丢失了一半的江山,实际上却可以联合崤山以东的各个诸侯共同抵抗秦国,秦国就不足以使我们灭亡了。”赵王说:“前些日子秦国攻打赵国,我为了求得自保,曾把河间地区12个县割给秦国,国土削弱,兵力衰减,始终不能消除秦国的祸害。现在您又让我把一半的国土割给秦国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而赵国将无法自存,这样就会灭亡了。希望您能再想个办法。”司空马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是执笔的官员,做了很长时间依然是个小官,未曾统率过军队,请大王允许我率领赵国的全部军队去抵抗秦国。”赵王不同意司空马为将。司空马说:“我向您进谏愚计,大王您不肯采纳,这样我对大王也没什么用了,我请求离开赵国。”
司空马于是离开了赵国,经过平原津。平原津的县令郭遗便慰劳他并问:“秦兵要攻打赵国,客人您自赵国而来,战况什么样啊 ”司空马说:“赵王如果能使武安君李牧统率军队的话可以支撑一年灭亡;倘若杀掉了武安君的话,不出半年就会灭亡。赵国有个大臣叫韩仓,对赵王曲意逢迎,和赵王很亲近,此人非常妒忌贤良和有功之臣。如今赵国危机,赵王必定会听信韩仓之言,武安君必然会被处死。”
韩仓果然诋毁武安君李牧,赵王就派人代替了李牧统帅军队。吴安军返回邯郸后,赵王派韩仓数落武安君李牧:“之前将军您打了胜仗,大王向您敬酒,将军您向大王贺寿,手却握着匕首,应该被诛杀!”武安君解释说:“那是因为我的右胳膊有病,不能伸展,我的身躯虽高大胳膊却比较短,向大王跪拜的时候双手够不到地,我害怕这样对大王不敬,担心犯了死罪,于是就叫木工用木头做了一个假臂。赵王如果不信的话,我请求出示我的手臂。”韩仓却说:“我仅是听从于大王的命令而已,大王要赐死将军,决不赦免,我不敢替你说话。”于是武安君只好向北面朝赵王拜谢赐予他死罪,将要抽出宝剑自杀,又说道:“为人臣子不能在宫中自杀。”于是就走出司马门,走得越发地快,出了諔门,右手拿着宝剑要自杀,但是胳
膊太短够不着,于是用嘴含住剑,将剑柄抵在柱子上刺杀自己。武安君死后,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平原令之后每次见到别人,总会替司空马感慨道:“可惜啊,司空马!”同时他还认为,司空马被秦国驱逐,并非是因为他不聪明;离开赵国,不是因为无能,司马空离开赵国,赵国就灭亡。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灭亡不是因为没有贤人,而是因为君主不能采用贤人。
15.D(错在“本诗纯粹以议论为诗”,本诗主要是议论,但也有描写,如“杖剑对尊酒”)
16.(①本诗写的是别离,颈联却写蝮蛇螫手、壮士断腕,从表面看两者没有联系,所以说“游离于诗外”。②颈联写壮士为了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不惜把手腕斩断,这与全诗所表达的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思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说“贴合无间”。③这样的写法在让人感到突兀的同时,给人深刻印象,引发读者思考,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意。(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18.C(从“街上提着灯笼讨账的”“这只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可看出紧承该句的是“提灯笼”,根据“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可得知承接上句有关新年元旦内容,因此选C项。)
19.(1)人丁兴旺(2)络绎不绝(3)兴致勃勃(4)郑重其事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从“黄昏,渐渐有人提了灯笼来收账了”及“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可知人往来频繁,连续不断,因此填写“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从“街上挤满”及“到处拥挤,而最热闹的是赌摊。”两句可知,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所以填写“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从“独有接财神”中的“独有”可看出“非常”,从“排场越是体面”可看出“认真”。因此填写“郑重其事”。改卷时注意,意思相近的成语也可。)
20.大约他们想:敬神丰盛,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接受”与“恩宠”搭配,在此不符合语意,“接财神”有恭敬迎接之意,用“邀得”或“恭迎”或“求取”,意思对即可。“他们大约想”语序不当。“大约”放在“他们”前,表示作者对接财神家庭的心理揣测;“大约”放在“他们”后,表示接财神家庭对神灵的揣测。根据文意,应该是作者对接财神家庭的揣测,因此“大约”放在“他们”前。“今后他们发财”是主动句,根据语意,此处应为被动句,因此在“今后”加上“让”。)
(评分标准:第一处1分,第二处2分,第三处1分)
21.B(A特殊含义 B引用 C特定称谓 D突出强调)
22.事虽难,做则必成;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青春孕育希望。
23.作文审题
缺陷,就是缺失、不完美。用作名词,就是欠缺或不完美的地方。世间万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都可能存在缺陷。
二者关系:缺陷,往往是相对于完美而言的,而要达到完美,则需要创造;创造,首先需要认识到缺陷,又不讳饰缺陷;认识到缺陷,并尝试弥补缺陷,才能进步,才能创造,才能臻于完美;缺陷是不足,是无奈,但它为创造提供了灵感,抑或缘起。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评价标准。
2022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