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25 15: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二专题一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2、《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关于汉代生产技术改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耕普及全国 B曲柄锄和大镰出现
C以水力作动力鼓风冶铁 D首创粉彩瓷器工艺
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5、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6、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陕西民间剪纸 河北民间剪纸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7、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8、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
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新技术容易推广
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 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丝做衣料 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0、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
A唐代、宋代 B唐代、清代 C宋代、明代 D宋代、清代
11、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
13、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大邑
14、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A丝 B麻 C棉 D毛
15、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A多种经营长期并存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16、会馆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
由此可以看出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下列经济现象发生在唐朝的是
①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②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冶铁
③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以市为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20、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 ②商业发展始终处在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
③商品经济发展未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 ④市场交换比西欧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1、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22、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23、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24、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5、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5)尽管古代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古代手工业三大部门和两个最著名的商帮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2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2》
请回答:(1)简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
(2)从图1、2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9、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回答关于古代中国商业的相关问题:
(1)中国历代封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历代封建王朝执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3)简要叙述这一经济政策在明清时期产生的消极的经济后果。
专题一 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B 5B 6C 7A 8A 9C 10B 11C 12A 13A 14B 15A 16C 17B 18C 19A 20C 21D 22D 23C 24D 25D
二、材料解析题
26、(1)铁犁牛耕
(2)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3)认为工商皆本。
(4)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5)丝织业、冶金业、制瓷业。徽商、晋商。
27、(1)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 农工商皆本;重农抑商。
(3)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
(4)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28.(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变化: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9.(1)重农抑商;(2)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或封建自然经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3)压抑社会经济活力,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萌芽,不能正常发育,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