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6分)
1.(2023五上·南通期末)潜水艇和小瓶子都是用改变自身的 来改变沉浮的。
【答案】重量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潜水艇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一定,也就是受到的浮力一定,当潜水艇压载舱里面加水,潜水艇的重量变大,大于受到的浮力时,潜艇下沉;同理,如果把压载舱中的水排出来,潜水艇的重量变小,浮力大于重力,则潜水艇实现上浮,小瓶子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潜水艇和小瓶子都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改变沉浮的。
2.(2023五上·南通期末)水在一般情况下,沸腾时的温度是 摄氏度。
【答案】100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这是水的沸点。
3.(2023五上·南通期末)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 。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水第二,油最轻。
【答案】糖浆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液体是三大物质形态之一。它没有确定的形状,往往受容器的影响。但它的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水第二,油最轻,密度大的液体下沉,密度小的液体液体上升。
4.(2023五上·南通期末)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连接电池的 和 形成 ,灯泡才会亮起来。
【答案】正极;负极;通路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简单电路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闭合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5.(2022五上·如东期中)同一个鸡蛋,放入1号液体中是沉,放入2号液体中是浮,可以判断1号液体浓度比2号液体浓度要 。
【答案】小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体沉浮规律的认识,同一个鸡蛋,放入1号液体中是沉,放入2号液体中是浮,可以判断1号液体浓度比2号液体浓度要小。因为与鸡蛋同体积的2号液体比鸡蛋重,因此鸡蛋在2号液体中上浮。
6.(2021五下·陵城月考)呼吸包括 和 两个过程。是人体 ` 的过程。
【答案】呼气;吸气;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一次完整的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
7.常见的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不断地 着,形成了物体 的现象。
【答案】微粒;运动;热胀冷缩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结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如原子、分子等,微粒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大多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分析】微粒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8.(2023五上·南通期末)螺丝刀拧螺丝时就利用了我们所学的简单机械 。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 。
【答案】轮轴;省力
【知识点】轮轴;螺丝
【解析】【分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2023五上·南通期末)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如果草大量减少,( )。
A.老鹰增加,兔子减少 B.老鹰减少,兔子减少
C.老鹰增加,兔子增加 D.老鹰减少,兔子增加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保护生物链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如果草大量的减少了,则兔子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由于兔子减少,老鹰的数量也会减少,结果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10.地面铺瓷砖时,瓷砖之间会留出2毫米左右的缝隙,其目的是( )。
A.为了排列整齐
B.为了雨天排水
C.使瓷砖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
【答案】C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夏季温度高,许多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防止夏季瓷砖膨胀挤压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许多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2023五上·南通期末)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算时间的仪器是( )。
A.日晷 B.浑天仪 C.天平
【答案】A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12.(2022五上·崇川期中)下列物体连接到电路中,能接通电路的是( )。
A.橡皮 B.塑料尺 C.铅笔芯
【答案】C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能通电的是导体,橡皮和塑料尺是绝缘体,铅笔芯是导体所以可以接通电路。
13.生物界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所以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4.(2023五上·南通期末)( )会减缓土地侵蚀。
A.坡度小,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所以坡度小,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会减缓土地侵蚀。
15.(2022五上·虎丘期中)用钢笔写字时,笔尖和纸的摩擦是( )。
A.滑动摩擦 B.滚动摩擦 C.平行摩擦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有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
16.用斧子砍木头是利用了( )原理。
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轮轴
【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解答】斧子砍木头时斜面向下使得木头更容易被砍断也比较省力。
【分析】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17.(2023五上·南通期末)300毫升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后10毫升水先比较,( )。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 B.后10毫升水滴得快 C.滴的速度一样快
【答案】A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因为水的压力大,滴得快一些,随着数量的减少,滴速变慢。所以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均匀,让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8.(2021四上·舒兰期末)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
A.避免货物损坏 B.减小摩擦力 C.增大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摩擦力的应用, 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 ,物体就可以滚动前进,减小了摩擦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几十只昆虫里没有非生物,不是生态系统。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
20.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无法找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解答】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岁月总会留下痕迹。
【分析】掌握时间的概念。
21.(2023五上·南通期末)地球上煤的储量是有限的,所以要珍惜煤矿资源。(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度消耗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上煤的储量是有限的,所以要珍惜煤矿资源。
22.(2023五上·崇川期末)观察物体沉浮时需先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根据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影响物体的沉浮的认识,观察物体沉浮时需先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23.(2023五上·南通期末)动植物会破坏岩石结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解析】【分析】自然状态下,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自然界中的岩石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改变着模样。
24.人们用铁做锅,是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人们选择铁锅做饭的原因就是铁是热的良导体。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金属材料一般善于导电,属于热的良导体。
25.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摆动的速度与摆长的长度有关,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而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摆长与摆动速度的关系。
26.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解答】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为公转。一圈为一年。
【分析】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公转一圈为一年。
27.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日食;月食
【解析】【解答】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分析】日食产生的原因时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食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进行的。
28.(2023五上·南通期末)种子发芽需要最基本的条件有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这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光照、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种子照样能够萌发。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四、连线题。(共10分)
29.(2023五上·南通期末)请把物体运动和影响其运动的力用线连接起来。
弹弓射石子 摩擦力
气球小车开动 反冲力
飞机扔出的炸弹往下掉 重力
滚动的足球逐渐停下来 弹力
【答案】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五、实验探究题。(共16分)
30.(2023五上·南通期末)为了比较铜、铁、铝三种材料的传热性,小明和小组成员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
(1)请你写出选用这三种金属条时要保持不变的两个条件:
① ② 。
(2)小明准备在点燃酒精灯后不断用手指去摸图中黑点处,根据手指皮肤的感觉来比较三种材料的传热快慢。请你写出这个想法的两点不足:
① ② 。
(3)实验中,热量从“加热块”传递给三根金属条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1)粗细;长度
(2)会烫伤皮肤,不安全;手指的感觉不太准确
(3)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容易传热的常见金属材料按传热性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铜、铝、铁等。
(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比较铜、铁、铝三种材料的传热性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三种金属条的粗细、长度要相同。
(2)小明准备在点燃酒精灯后不断用手指去摸图中黑点处,根据手指皮肤的感觉来比较三种材料的传热快慢,他的想法不足是:①手指的感觉不太准确、②会烫伤皮肤,不安全。
(3)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实验中,热量从“加热块”传递给三根金属条的方式是热传导。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2023五上·南通期末)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哪些?
【答案】铁生锈生成氧化铁,食物变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等。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铁生锈;食物发霉;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2.(2022五上·如东期中)你知道哪些动物喜欢白天出来活动?哪些动物喜欢晚上出来活动吗?举例说说。
【答案】白天活动:狗、鸡、蜜蜂、蝴蝶、蜻蜒;
晚上活动:猫头鹰、刺猥、蛾、蟋蟀、蜗牛。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由于物种的差异,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生活习性也大不相同。像喜鹊、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我们称它们为昼行动物,像蝙蝠、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我们称它们为夜行性动物。无论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都是根据昼夜更替来安排他们活动、休息和生殖的时间的。
33.(2023五上·南通期末)太阳能在我们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你能说说太阳能有哪些优点吗?
【答案】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能量十分巨大,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节能的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知识点】新能源;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节能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能量十分巨大,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节能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人类利用太阳能发明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手电筒等。
1 / 1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6分)
1.(2023五上·南通期末)潜水艇和小瓶子都是用改变自身的 来改变沉浮的。
2.(2023五上·南通期末)水在一般情况下,沸腾时的温度是 摄氏度。
3.(2023五上·南通期末)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 。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水第二,油最轻。
4.(2023五上·南通期末)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连接电池的 和 形成 ,灯泡才会亮起来。
5.(2022五上·如东期中)同一个鸡蛋,放入1号液体中是沉,放入2号液体中是浮,可以判断1号液体浓度比2号液体浓度要 。
6.(2021五下·陵城月考)呼吸包括 和 两个过程。是人体 ` 的过程。
7.常见的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不断地 着,形成了物体 的现象。
8.(2023五上·南通期末)螺丝刀拧螺丝时就利用了我们所学的简单机械 。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2023五上·南通期末)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如果草大量减少,( )。
A.老鹰增加,兔子减少 B.老鹰减少,兔子减少
C.老鹰增加,兔子增加 D.老鹰减少,兔子增加
10.地面铺瓷砖时,瓷砖之间会留出2毫米左右的缝隙,其目的是( )。
A.为了排列整齐
B.为了雨天排水
C.使瓷砖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
11.(2023五上·南通期末)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算时间的仪器是( )。
A.日晷 B.浑天仪 C.天平
12.(2022五上·崇川期中)下列物体连接到电路中,能接通电路的是( )。
A.橡皮 B.塑料尺 C.铅笔芯
13.生物界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14.(2023五上·南通期末)( )会减缓土地侵蚀。
A.坡度小,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15.(2022五上·虎丘期中)用钢笔写字时,笔尖和纸的摩擦是( )。
A.滑动摩擦 B.滚动摩擦 C.平行摩擦
16.用斧子砍木头是利用了( )原理。
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轮轴
17.(2023五上·南通期末)300毫升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后10毫升水先比较,( )。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 B.后10毫升水滴得快 C.滴的速度一样快
18.(2021四上·舒兰期末)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
A.避免货物损坏 B.减小摩擦力 C.增大摩擦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20.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无法找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21.(2023五上·南通期末)地球上煤的储量是有限的,所以要珍惜煤矿资源。( )
22.(2023五上·崇川期末)观察物体沉浮时需先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 )
23.(2023五上·南通期末)动植物会破坏岩石结构。( )
24.人们用铁做锅,是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 )
25.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26.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
27.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28.(2023五上·南通期末)种子发芽需要最基本的条件有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
四、连线题。(共10分)
29.(2023五上·南通期末)请把物体运动和影响其运动的力用线连接起来。
弹弓射石子 摩擦力
气球小车开动 反冲力
飞机扔出的炸弹往下掉 重力
滚动的足球逐渐停下来 弹力
五、实验探究题。(共16分)
30.(2023五上·南通期末)为了比较铜、铁、铝三种材料的传热性,小明和小组成员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
(1)请你写出选用这三种金属条时要保持不变的两个条件:
① ② 。
(2)小明准备在点燃酒精灯后不断用手指去摸图中黑点处,根据手指皮肤的感觉来比较三种材料的传热快慢。请你写出这个想法的两点不足:
① ② 。
(3)实验中,热量从“加热块”传递给三根金属条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2023五上·南通期末)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哪些?
32.(2022五上·如东期中)你知道哪些动物喜欢白天出来活动?哪些动物喜欢晚上出来活动吗?举例说说。
33.(2023五上·南通期末)太阳能在我们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你能说说太阳能有哪些优点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重量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潜水艇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一定,也就是受到的浮力一定,当潜水艇压载舱里面加水,潜水艇的重量变大,大于受到的浮力时,潜艇下沉;同理,如果把压载舱中的水排出来,潜水艇的重量变小,浮力大于重力,则潜水艇实现上浮,小瓶子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潜水艇和小瓶子都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改变沉浮的。
2.【答案】100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这是水的沸点。
3.【答案】糖浆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液体是三大物质形态之一。它没有确定的形状,往往受容器的影响。但它的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水第二,油最轻,密度大的液体下沉,密度小的液体液体上升。
4.【答案】正极;负极;通路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简单电路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闭合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5.【答案】小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体沉浮规律的认识,同一个鸡蛋,放入1号液体中是沉,放入2号液体中是浮,可以判断1号液体浓度比2号液体浓度要小。因为与鸡蛋同体积的2号液体比鸡蛋重,因此鸡蛋在2号液体中上浮。
6.【答案】呼气;吸气;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一次完整的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
7.【答案】微粒;运动;热胀冷缩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结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如原子、分子等,微粒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大多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分析】微粒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8.【答案】轮轴;省力
【知识点】轮轴;螺丝
【解析】【分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9.【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保护生物链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如果草大量的减少了,则兔子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由于兔子减少,老鹰的数量也会减少,结果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10.【答案】C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夏季温度高,许多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防止夏季瓷砖膨胀挤压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许多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答案】A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12.【答案】C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能通电的是导体,橡皮和塑料尺是绝缘体,铅笔芯是导体所以可以接通电路。
13.【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所以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4.【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所以坡度小,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会减缓土地侵蚀。
15.【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有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
16.【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解答】斧子砍木头时斜面向下使得木头更容易被砍断也比较省力。
【分析】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17.【答案】A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因为水的压力大,滴得快一些,随着数量的减少,滴速变慢。所以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均匀,让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8.【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摩擦力的应用, 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 ,物体就可以滚动前进,减小了摩擦力。
19.【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几十只昆虫里没有非生物,不是生态系统。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
20.【答案】(1)错误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解答】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岁月总会留下痕迹。
【分析】掌握时间的概念。
21.【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度消耗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上煤的储量是有限的,所以要珍惜煤矿资源。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根据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影响物体的沉浮的认识,观察物体沉浮时需先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解析】【分析】自然状态下,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自然界中的岩石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改变着模样。
24.【答案】(1)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人们选择铁锅做饭的原因就是铁是热的良导体。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金属材料一般善于导电,属于热的良导体。
25.【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摆动的速度与摆长的长度有关,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而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摆长与摆动速度的关系。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解答】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为公转。一圈为一年。
【分析】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公转一圈为一年。
27.【答案】(1)正确
【知识点】日食;月食
【解析】【解答】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分析】日食产生的原因时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食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进行的。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这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光照、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种子照样能够萌发。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9.【答案】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30.【答案】(1)粗细;长度
(2)会烫伤皮肤,不安全;手指的感觉不太准确
(3)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容易传热的常见金属材料按传热性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铜、铝、铁等。
(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比较铜、铁、铝三种材料的传热性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三种金属条的粗细、长度要相同。
(2)小明准备在点燃酒精灯后不断用手指去摸图中黑点处,根据手指皮肤的感觉来比较三种材料的传热快慢,他的想法不足是:①手指的感觉不太准确、②会烫伤皮肤,不安全。
(3)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实验中,热量从“加热块”传递给三根金属条的方式是热传导。
31.【答案】铁生锈生成氧化铁,食物变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等。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铁生锈;食物发霉;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2.【答案】白天活动:狗、鸡、蜜蜂、蝴蝶、蜻蜒;
晚上活动:猫头鹰、刺猥、蛾、蟋蟀、蜗牛。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由于物种的差异,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生活习性也大不相同。像喜鹊、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我们称它们为昼行动物,像蝙蝠、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我们称它们为夜行性动物。无论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都是根据昼夜更替来安排他们活动、休息和生殖的时间的。
33.【答案】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能量十分巨大,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节能的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知识点】新能源;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节能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能量十分巨大,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节能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人类利用太阳能发明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手电筒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