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8 13: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新课导入
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类似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有哪些?
【材 料】
【思考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期工程正式通水。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历经15天、1432千米的行程,于12月27日抵达中线工程终端北京团城湖,并通过自来水管网进入首都的千家万户。到2017年国庆节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达100亿立方米,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四省、直辖市5 310万人喝上了汉江水。
1.调配原因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产品生产地具有集中性
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资源贫乏区
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经济、人口集聚
资源短缺
资源跨
区域调配
资源富集区
我国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不足,但人口、城镇、耕地分布密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
1.调配原因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通过市场机制、行政指令和统筹规划实现
目的: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
2.资源跨区域调配可行性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①基本前提:区域之间之间存在互补性和可达性。
②保障: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资源调配权力的区域中实现。
③手段:市场机制、行政指令、统筹规划。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①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②优化配置资源,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③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效益,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知识总结
3.主要的调配工程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二、西气东输工程
1.概况
看图4.16思考以下问题:
(1)一线、二线、三线工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位于哪里?
(2)一线工程沿途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
(3)一线工程经过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
(4)一线工程几次穿越黄河、长江?沿途经过哪些著名山脉?
(5)一线工程沿途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区?
(6)西气东输选择的运输方式?为什么选用?
(7)西气东输工程管道建设的主要自然障碍有哪些?
(8)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具体走向的因素有哪些?
二、西气东输工程
1.概况
气源地 目的地
输气管道
(新疆生产及中亚进口)
(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
管道运输
优点: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缺点: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货物:石油、天然气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个部分,分四条线路。
一线工程主干线:
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二、三线工程主干线: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至福州,年输气量均为300亿立方米。
四线工程主干线:
西起新疆伊宁,止于宁夏中卫,计划年输气量均为300亿立方米。
中亚
二、西气东输工程
1.概况
二、西气东输工程
1.概况
建设的主要自然障碍
◆地势起伏大
◆地形复杂
◆生态脆弱
◆穿过河流和山脉
◆线路长,工程量大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1)地形地质:为了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风险,降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天然气管道线路多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例如,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的线路都经过河西走廊。
(2)河流:跨越河流会增加施工难度,增加建设成本,因而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尽量不(或少)穿越河流。
(3)市场:管道的修建尽量选择在人口密度较大和城市较多的地区。例如,西气东输线路在中东部主要经过大城市,其目的是缓解大城市供气紧张的局面。
(4)补充气源:为了保障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天然气管道的修建要考虑经过有补充气源的地区。例如,西气东输一线在中段绕道经过鄂尔多斯气区,虽然线路增长,且要跨越黄河,但是可以增加气源,稳定供气。 
输气管道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知识拓展
二、西气东输工程
2.实施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供需矛盾)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量存在显著差异。
二、西气东输工程
2.实施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占比大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读图思考:从1980年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
以煤炭为主,60%
天然气:3%--6%
二、西气东输工程
2.实施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
固体废弃物污染
排放SO2,形成酸雨
造成交通压力
能源消费
(中国)
70.4%
煤炭
3.3%天然气
煤炭占比大
二、西气东输工程
2.实施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占比大
获得同等热能的价格较低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同步发展,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新疆气区
青海气区
川渝气区
鄂尔多斯气区
二、西气东输工程
2.实施原因
(3)西部是我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 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近1/4。但是,21世纪之前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
1. 分析自然条件对新疆天然气开发的影响。
2.结合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特点(图4.19),讨论新疆经济实力、技术力量、能源消费需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天然气开发的影响。
分析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条件
合作探究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近1/4。但是,21世纪之前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
1. 分析自然条件对新疆天然气开发的影响。
分析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条件
合作探究
不利影响: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少,河流湖泊较少,水资源匮乏;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力强劲,地表干燥,植被覆盖率低,沙尘多,沙尘暴威胁大等
有利影响:多晴天,利于工程建设等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近1/4。但是,21世纪之前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
2.结合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特点(图4.19),讨论新疆经济实力、技术力量、能源消费需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天然气开发的影响。
分析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条件
合作探究
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 新疆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对能源需求少,这些都制约了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
二、西气东输工程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天然气勘探、开发
管道建设
配套设施建设
服务业
输气
基础设施
天然气
加工业
增加就业
提高收入
扩大就业
完善
基础设施
区域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缓解沿线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有利于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二、西气东输工程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二、西气东输工程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图5.5 2005年东、西部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标准煤)
①从整体性角度看,西气东输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缓解了东西部地区能源产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起到促进作用。
③西气东输工程不仅是一条输气管道,而且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了沿线的钢铁、建筑、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④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伐薪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
合作探究
你以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价格,以促进西部发展?
不应该。维持适当的低价位,可以拉动消费,扩大消费市场,提高市场份额,有利于西部天然气资源长期稳定地开发利用。
(1)有利影响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总结
项目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社会经济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配套工程的建设,能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 缓解沿线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2)不利影响西气东输沿线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造成破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区。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盐分,有的河水的盐度甚至高于海水的盐度。
1949年,澳大利亚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于1974年完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在大分水岭东部雪河流域建库蓄水,再通过隧道将东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作探究
1.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
2.说明澳大利亚修建雪山调水工程的原因。
3.讨论雪山调水工程对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电、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区。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盐分,有的河水的盐度甚至高于海水的盐度。
1949年,澳大利亚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于1974年完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在大分水岭东部雪河流域建库蓄水,再通过隧道将东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作探究
1.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
东侧位于迎风坡,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
西侧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气流下沉, 降水稀少。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区。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盐分,有的河水的盐度甚至高于海水的盐度。
1949年,澳大利亚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于1974年完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在大分水岭东部雪河流域建库蓄水,再通过隧道将东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作探究
2.说明澳大利亚修建雪山调水工程的原因。
自然原因:大分水岭东侧降水多,水资源多;西侧降水少,水资源匮乏。
社会经济原因:西侧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供不应求,技术、资金等有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区。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盐分,有的河水的盐度甚至高于海水的盐度。
1949年,澳大利亚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于1974年完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在大分水岭东部雪河流域建库蓄水,再通过隧道将东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作探究
3.讨论雪山调水工程对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电、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资源,增加
城市供水量和供电量,扩大农牧业发展规
模,有利于缓解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不利影响:灌溉增加后,可能会加剧土壤盐碱化;农牧业规模扩大后,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1.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海底管线在东北部较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避开复杂地形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开航运线路 D.提高水流速度
2.舟山引水工程隧道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寒潮冻害 ②船舶失事抛锚 ③海水冲刷 ④姚江水量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浙江省舟山市淡水资源除了发展海水淡化外,还积极从大陆引水。舟山市引水工程水源为宁波姚江,管线在镇海市岚山水库附近入海,与舟山市马目乡黄金湾附近海岸连接(下图),管线所经海域西南部浅,东北部深。舟山市为克服不确定因素,配套建设了调蓄水库。读图,完成1~2题。
随堂训练
A
D
3.该工程施工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该区域
A.丘陵广布,工程难度大 B.河流众多,水流速度快
C.地跨多省,输气距离长 D.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
4.该工程有利于粤东地区
A.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 B.缓解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C.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改善大气质量,优化能源结构
(2022·洛阳检测)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为主。2021年3月,全长约115千米的粤东输气管道工程正式投产运行,每年接收海外及南海的天然气近53亿立方米。读图,完成3~4题。
随堂训练
A
D
5.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6.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 
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③减少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8年4月10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5~6题。
随堂训练
A
示意图说明:中缅油气管道起于缅甸西海岸的皎漂,经缅甸从云南瑞丽入境至昆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
D
7.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鄂尔多斯高原 D.柴达木盆地
8.图示天然气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将会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 D.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2021·江西南昌高三模拟)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随堂训练
A
B
9.图中数字分别代表能源供需矛盾、西电东送、油价上涨和能源充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油价上涨  B.②—西电东送
C.③—能源充足 D.④—能源供需矛盾
10.西气东输工程是实现东西部双赢的能源战略,体现在
A.将东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D.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减轻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给相关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随堂训练
A
C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11.(2020·浙江7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随堂训练
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11.(2020·浙江7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随堂训练
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
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11.(2020·浙江7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随堂训练
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
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12.下列关于图中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
的是
A.西气东输一、二线的能源输入地均为广东
B.②线路比③线路运输距离长、成本高
C.③线路的煤全部采用河运
D.④线路以输送火电为主
13.下列关于四条调配线路异同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四条线路的输送方式相同
B.四条线路输送的能源从根本上讲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
C.对输入地来说,①④线路比②③线路产生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D.③线路对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
(2022·洛阳检测)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从越南中部进口的煤炭数量超过了从山西调入的优质煤数量。读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完成12~13题。
随堂训练
B
B
(1)指出影响引水线路走向的因素。
15.(2022·长沙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始终是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专家学者提出“南水西调”工程,即在夏季丰水季节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水资源调往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级行政区。下图为“南水西调”部分调水线路分布示意图。
随堂训练
输出地和输入地的位置关系;地形;城镇的分布。
(2)简述“南水西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5.(2022·长沙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始终是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专家学者提出“南水西调”工程,即在夏季丰水季节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水资源调往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级行政区。下图为“南水西调”部分调水线路分布示意图。
随堂训练
需要穿越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等山脉,施工难度大;沿途经过冻土区和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对施工技术要求高;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施工;工业基础差,交通建设滞后,后勤供给困难,资金短缺等。(任答两点即可)
(3)分析“南水西调”工程的修建对新疆社会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
15.(2022·长沙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始终是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专家学者提出“南水西调”工程,即在夏季丰水季节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水资源调往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级行政区。下图为“南水西调”部分调水线路分布示意图。
随堂训练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用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课堂小结
能源生产、消费的区域不匹配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油气开发的战略部署
西部地区促进经济发展
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紧张
东部地区改善环境质量
国家统筹协调区域发展
西气东输
区域差异
资源禀赋
经济水平
资源需求
行政指令
市场机制
工程措施
资源跨区域调配
社会经济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
利弊影响
优化配置资源
区域共同发展
原因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