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省联考“谚语看似矛盾”的作文讲评+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四省联考“谚语看似矛盾”的作文讲评+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7 18: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023年四省联考“谚语看
似矛盾”的作文讲评
题目再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黑龙江)
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有些谚语彼此
之间仿佛有矛盾,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比如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等等。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材料第一句话“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
肯定了“谚语”的价值,紧跟着一个转折“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
有矛盾”,这句话是材料的重点,也是论证应该集中关注的地方。
“仿佛有矛盾”的“仿佛”表明矛盾不是绝对的,而在于我们怎么去
看待,这也是可以思辨的地方。随后列举了两组谚语,对前面“但有
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这句话进行补充。
引导段“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这”应该包括材料的两个内
容:
1谚语蕴含经验和智慧。
2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但集中论证分析的核心应该是
“谚语之间仿佛有矛盾”。
【材料解读】
“如何看待”就是要给出判断,即要亮明自己的观点,阐述审辨思考后
得出这一观点的理由。这则材料有意味的地方,首先在于这些谚语都是考生
实际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甚至自己也经常用来劝慰或驳斥别人的,也就
是说,这则材料是贴近实际的,很容易带入生活的:其次,材料将表面矛盾
的说法摆在一起,构成思考的起点,这其实是在提醒考生审辨这些说法各自
成立的条件,如果能想清楚这一点,已经在审辨力上具有相当的程度了;最
后,考生或许能借此举一反三,理解到我们日常审辨时其实有很多默认的前
提没有说出来,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默认前提是这“三个臭
皮匠”是合作的,是向着同一个方向想的,从而突出人多想法多的优势,
“三个和尚没水吃”指的是互相推诿的“和尚”,相互掣肘造成窝工的后果。
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尤其是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常常默认双方的文
化语境是相同的,不会跳出这些默认前提的范围,而将“臭皮匠”和“和尚”
泛化为所有的个人。
【精准审题】
1.确定核心概念:矛盾与情境
2确定概念内涵:“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三个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类谚语反映着一种“矛
盾”,而这种矛盾是因为针对的情境不同而产生的。
3确定概念外延: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但多数的矛盾都是“看似矛盾”,
只是因为针对的情境不同罢了。挖掘到他们所针对的特殊“情境”,就会
发现他们的对立统一关系。
4确定核心立意:很多时候,矛盾只是因为针对的情境不同而产生的,
只要搞清他们的隐含前提,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