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训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训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18: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七下历史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基础巩固
1.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曹雪芹结合自身经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创作的作品是(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窦娥冤》
2.清朝有这样一部小说,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3.中国唐诗为代表的古典文学,逐渐向受众广泛的通俗文学演变,出现了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盛世的出现 B.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喜爱
C.广大农民审美水平的下降 D.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4.“这一表演艺术在明朝万历末期就日趋成熟,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这一表演艺术”是( )
A.昆曲 B.汉调
C.京剧 D.秦腔
5.下列不属于昆曲的代表作是( )
A.《牡丹亭》 B.《长生殿》
C.《桃花扇》 D.《石头记》
6.下图是晚清画师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副名伶剧妆写真画。此图反映的中国传统“国粹”艺术是( )
A.元曲 B.徽剧 C.昆曲 D.京剧
7.京剧形成之初,本土文化的影响无疑是占据了决定地位,并因此形成京剧内部的本土文化传统。然而,就文化背景而言,京剧并非纯粹的本土固有传统文化的反映,但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原因是( )
A.戏曲的教化意识 B.昆曲的理念
C.市民阶层的休闲娱乐需要 D.博采众长,带有北京地方特色
二、拓展延伸
8.绘制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学习了“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之后,正在绘制知识卡片,请你参与其中。
9.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学篇】
材料一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以致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红楼梦》是由谁创作的?
(2)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艺术篇】
材料二 如下图
戏剧脸谱图
(3)与上图的脸谱相关的戏曲剧种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有什么样的美誉?
(4)它是形成于哪一朝代?说说它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名称。
(5)说一说我们应该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动手设计《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课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再现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辉煌。
四、学习心得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五、自主预习
根据书后的《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下)》总结回顾本册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基础巩固
1.B 2.A 3.D 4.A 5.D 6.D 7.D
二、拓展延伸
8.《石头记》。清朝。曹雪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9.(1)曹雪芹。
(2)因为《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或《红楼梦》是我们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其思想性、艺术性高,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国剧。
(4)清朝;四大徽班进京。
(5)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质等。(观点正确,言之成理任一点即可)
三、合作探究(略)
四、学习心得(略)
五、自主预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