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微专题3 植物激素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微专题3 植物激素调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9 21: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微专题3 植物激素调节
1.有关生长素的要点归纳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2)图解生长素的三种运输方式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而根的向地性与顶端优势则能体现。
2.其他植物激素及其相互作用
(1)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对生长素的合成起抑制作用。如图:
(2)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关系: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细胞伸长。如图:
(3)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经典考题重现
生长素等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通过给细胞传递信息来调节植物细胞生命活动。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③④。
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2021·全国甲卷,3B)
②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2021·全国甲卷,3D)
③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2021·河北卷,9D)
④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2020·山东卷,9B)
⑤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2019·江苏卷,5D)
高考重点训练
考向1 围绕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应用,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1.(多选)(2022·江苏南通通州期末)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广泛使用的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生长早期喷洒低浓度萘乙酸抑制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量
B.棉花生长中期喷洒缩节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防止植株过高
C.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
D.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答案 BCD
解析 低浓度萘乙酸能促进细胞生长,喷洒低浓度萘乙酸促进顶端优势,棉花生长早期可喷洒生长抑制剂如脱落酸,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和伸长,或喷洒细胞分裂素促进侧枝发育,破坏顶端优势,从而增加侧枝数量,A错误;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棉花生长中期喷洒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防止植株过高,B正确;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C正确;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落叶剂如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从而减少机械收获棉花中的杂质,D正确。
2.(多选)(2022·江苏扬州中学期初)“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体中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植物根部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特性
D.根的背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而使根向地生长
答案 A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说明“淀粉体”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B正确;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受抑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特性,C正确,D错误。
考向2 植物激素相关实验探究
3.(2021·辽宁卷,7)下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名称 属性
萘乙酸 生长素类
6-BA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利 乙烯类
PP333 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
B.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
C.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
D.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
答案 B
解析 萘乙酸作用与生长素类似,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A正确;抑制马铃薯发芽,延长贮藏期的激素是脱落酸,6-BA作用与细胞分裂素类似,故6-BA不能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B错误;乙烯利可分解释放出乙烯,故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C正确;PP333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故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赤霉素合成减少,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D正确。
4.(2019·江苏卷,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答案 C
解析 甲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由图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可以生长,B错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能感受光刺激也没有生长素来源,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C正确;单侧光处理会使IAA先发生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D错误。
5.(2022·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水杨酸(SA)对“弯钩”的形成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
B.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快
C.“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分布多
D.SA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 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慢,A错误;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则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小于内侧,B错误;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因此破土前生长素浓度,内侧<外侧,破土后生长素浓度内侧>外侧,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SA处理组的弯钩的弯曲减弱,可推知SA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