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学案】专题7 生物与环境 微专题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轮复习学案】专题7 生物与环境 微专题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9 21: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微专题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
(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①生产者一定为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为生产者。
②分解者一定为腐生型,腐生型一定为分解者。
③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
④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
⑤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2)食物链
2.掌握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的分析方法
(1)能量流动的模型
(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①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
②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时,以“营养级”为单位,而不是两个个体或种群间的传递效率,并且是“同化量”之间,而非“摄入量”或“储存量”。
③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故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
④有些分解者可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如蘑菇可为人提供能量,蚯蚓可为鸡提供能量等,但分解者不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3.归纳总结碳循环的过程
4.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
经典考题重现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现了生命的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有①③④。
①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2021·辽宁卷,19D)
②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2021·福建卷,6C)
③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2020·山东卷,10C)
④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020·全国卷Ⅲ,6D)
⑤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020·江苏卷,24A)
高考重点训练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社会责任
1.(2021·广东卷,2)“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诗句中描述了一个山谷中的葛藤、黄鸟、灌木等生物,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故诗句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2.(2022·重庆市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营养级则是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B.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中,蝉处于第一营养级
C.在生态系统中,细菌既可以作为生产者,也可以作为消费者或分解者
D.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作为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答案 C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A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蝉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根瘤菌以豆科植物提供的有机养料为碳源,是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C正确;动物中的蚯蚓一般以枯枝落叶为食,属于分解者,D错误。
考向2 结合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2022·江苏南京调研)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X分别代表热能和CO2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D.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11%用于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 D
解析 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因此此食物链不一定含有四个营养级,A错误;在能量流动中,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在碳循环中,X表示CO2,B错误;肉食性动物①属于次级消费者,
C错误;生长发育繁殖量=同化量-呼吸量=7×105,占同化量的约3.11%,D正确。
4.(2022·江苏苏州张家港期初)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
B.①~④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
D.CO2在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交换有利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的箭头是由大气圈和水圈的CO2指向生产者,因此它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③代表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A错误;①~④过程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正确;碳进入生物群落是以CO2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也是以CO2的形式,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C正确;CO2在大气圈与水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相互交换,从而完成碳循环的自我调节,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