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历史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十四)

文档属性

名称 14.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历史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十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7 21:18: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十四)
历 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文物都出土于四川,它们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
青铜面具(广汉出土) 赏功宴乐铜壶(成都出土) 说唱俑(成都出土)
A.社会繁荣安定 B.手工技艺的精湛 C.雕刻艺术高超 D. 古代农业发达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下列言论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 D.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3.在此制度下,“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由此可见,科举制度( )
A.减少了统治者的决策失误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力
4.《贞观政要》中记载:“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这反映出唐太宗( )
A.重视官员考核,唯才是举 B.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
C.明确决策程序,减省刑法 D.完善政治制度,虚怀纳谏
5.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反映出宋朝( )
A.重视科技创新 B.海外贸易发达 C.手工业技艺高超 D.城市生活繁华
6.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料 结论
A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剧了胡汉间的隔阂
C 元朝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 西藏正是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D 宋应星《天工开物》 反映了明清戏剧的发展
7.利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归纳总结同类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图1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时归纳的学习笔记,由此他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图1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B.对思想的控制不断加强
C.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8.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他们是中国工业化真正的启动者。他们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共产党
9.1918年年底,李大钊发表演说《庶民的胜利》:“大……主义就是专制的隐语,就是仗着自己的强力蹂躏他人、欺压他人的主义。……提倡一种平等自由的道理。这等道理,表现在政治上,叫做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他的演说( )
A.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促进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是为庆祝协约国打败同盟国而发表的
10.出现图2形势的原因是( )
A.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B.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C.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图2
11.“无川不成军”,为了了解“川军抗战”,某校历史研究学生社团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音乐剧《我是川军》宣传海报 B.亲历抗战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四川省档案馆保存的川军部队整编数据 D.从互联网上检索获取的川军抗战的资料
12.图3新闻报道的事件( )
A.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B.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了东北全境
图3
13.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农业“大包干”由此开启。小岗村农民的做法( )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体现了奉献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C.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4.世界竞争力排名源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自1989年开始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是最权威的各国各地区竞争力排名只以。报告评估的指标包括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大类。下表是香港世界竞争力排名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 )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2014年 2017年
第5名 第6名 第6名 第3名 第2名 第2名 第1名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B.“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贯彻
15.她架起从传统智慧到人类健康的科学桥梁,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被颁授共和国勋章,是中医药骄傲,她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发现( )
A.人工合成胰岛素 B.青蒿素 C.籼型杂交水稻 D.东方红一号
16.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17.西欧兴起的大学被誉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发展逐渐脱离教会限定的“轨道”,形成了自由的学术氛围,学子们越来越学以致用,大学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人才。究其根本是因为( )
A.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播
C.西欧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18.近代以来,西班牙政府将哥伦布登陆美洲的10月12日作为国庆日,与此同时,美洲国家也将10月12日作为纪念日,起名为“土著人民的反抗日”。对同一历史人物,纪念的内容截然不同,原因是( )
A. 哥伦布的航行使西班牙日益强大
B.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班牙和美洲国家产生的影响不同
C. 美洲人民缺乏近代发展的眼光
D. 历史人物无法正确评价
19.李剑鸣在《“共和”与“民主”的趋同》中认为美国的共和政体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转化成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的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这种政体的创新( )
A.确保了自由平等的实现
B.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是雅典、罗马、英国的政体的融合
D.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
20.伴随着工厂的出现和资本的刺激,英国出现了“5岁的孩子被派去一天工作13小时,通常9岁、10岁和11岁的孩子被指派工作14和15小时”,这类现象( )
A.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B.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C.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是儿童实践能力强的表现
21.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了几个月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启了饲料生产运动,全国各地大种特种玉米,但因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决定经济改革成败的因素是( )
A. 自然地理环境优越 B. 民众的支持
C.领导者的政治魄力 D.是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2.1920年,周恩来赴欧留学时,在一篇通信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由此可见“大战”( )
A.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B.改变了旧有的世界秩序
C.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D.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23.图4这一水利工程,使野性的田纳西流域被驯服,该工程集发电、防洪、灌溉航运于一身,充分拉动了整个流域的工农业生产,也是重要的电力生产者,同时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失业率”。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
图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24.图5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这只名叫“Tik Tok”小猪的故事,说明当今国际经济秩序( )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B.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风险
C.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推动了国际合作与发展 图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流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路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外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汉唐、宋元、明初中外交往的史实各一例。概括明初以前,中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0分)
材料二 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到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评价的是哪一政策?(1分)分析此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海禁大开,出国贸易与考察、出使、留学者踵相接;即足未出国门者,或亲与西人交接,或研读西人所著外国史地;而西人亦竞撰介绍世界情形之书;于是道光以降,谈世界情形与记述游历之书,遂乘时而起。魏源之《海国图志》与徐继畬之《瀛寰志略》,实为代表之作。
——方豪《中外交通史》
(3)“道光以降”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交往的认识。(4分)
26.(12分)近代科学开始于14—16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它始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体现图片材料反映的内容。)
提示:可任选某一个国家论述,也可以选几个国家从整体上论述。
示例:
观点:意大利的社会环境促使其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论述:14世纪中叶开始,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意大利的科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意大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和思想解放使之在16世纪初到17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个科学中心。
27. (15分)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为向党的一百岁生日献礼,某某中学拟举办以“重温经典歌曲,肩负时代使命”为主题的歌唱比赛。一首首歌曲反映着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人民不同的心声。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探究一】艰苦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摘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有同学认为歌词“坚持了抗战八年多”应改为“坚持了抗战十四年”,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3分)
【探究二】重要的历史时刻
材料二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摘自《走进新时代》歌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国人“站起来”和“走进新时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作词家为何这样形容这两个历史事件?(4分)
【探究三】奋进实现中国梦
材料三 ……中国道路跨越万水千山,一路阳光播撒你的爱,从来没有像今天喜悦开怀,神州处处盛开绚烂花海,中国故事传遍五洲四海,一路春风是我尽情抒怀,中国新时代,跟着你初心不改,中国新时代,跟着你开创未来,中国新时代,奋进在我们这一代,中国新时代,奋斗幸福来……
——摘自《奋进新时代》歌词
(3)结合材料三和以上探究,谈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B D C C A B D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B D C B D A D C C B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25.(25分)
(1)汉唐:丝绸之路的开辟;甘英出使大秦;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新罗派遣留学生来华等(任答一点,2分)
宋元: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马可波罗来华;等(任答一点,2分)
明初:郑和下西洋(任答一点,2分)
政策:对外开放。(2分)
特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以和平交流的方式为主;中外交流的范围广;交流具有互鉴性;等等(任答一点,2分)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分)
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2分)但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租好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3)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向英国投降投降(2分)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2分)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4)综合国力是对外交往的基础和后盾。主权独立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前提。只有积极发展友好对外关系,加强交流互鉴,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
(4分,任答两点即可,开放性设问,符合题意即可)
26.(12分)
【整体角度】
观点: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论述:
14世纪中叶以来,着意大利城市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意大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科学中心。
1640年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7-18世纪英国成为第二个科学中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德国、美国重视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采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美国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稳定,美国政府重视人才和教育,世界科学中心随之转入美国。(8分)
综上所述,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27. (15分)
(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同意(1分)
理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开展游击战争,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到1945年战争结束,一共14年。(2分)
(2)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
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2分)
走进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分)
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启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2分)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奋斗,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十四)
历 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文物都出土于四川,它们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
青铜面具(广汉出土) 赏功宴乐铜壶(成都出土) 说唱俑(成都出土)
A.社会繁荣安定 B.手工技艺的精湛 C.雕刻艺术高超 D. 古代农业发达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下列言论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 D.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3.在此制度下,“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
第,否则虽富不荣”,由此可见,科举制度( )
A.减少了统治者的决策失误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力
4.《贞观政要》中记载:“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
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这反映出唐太宗( )
A.重视官员考核,唯才是举 B.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
C.明确决策程序,减省刑法 D.完善政治制度,虚怀纳谏
5.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
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反映出宋朝( )
A.重视科技创新 B.海外贸易发达 C.手工业技艺高超 D.城市生活繁华
6.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料 结论
A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剧了胡汉间的隔阂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C 元朝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 西藏正是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D 宋应星《天工开物》 反映了明清戏剧的发展
7.利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归纳总结同类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图 1 是某同学在复习“中
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时归纳的学习笔记,由此他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图 1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B.对思想的控制不断加强
C.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8.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
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他们是中国工业化真正的启动者。他们
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共产党
9.1918年年底,李大钊发表演说《庶民的胜利》:“大……主义就是专制的隐语,就是仗着自
己的强力蹂躏他人、欺压他人的主义。……提倡一种平等自由的道理。这等道理,表现在政
治上,叫做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他的演说( )
A.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促进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是为庆祝协约国打败同盟国而发表的
10.出现图 2形势的原因是( )
A.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B.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C.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图 2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无川不成军”,为了了解“川军抗战”,某校历史研究学生社团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
可信度最高的是( )
A.音乐剧《我是川军》宣传海报 B.亲历抗战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四川省档案馆保存的川军部队整编数据 D.从互联网上检索获取的川军抗战的资料
12.图 3新闻报道的事件( )
A.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B.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了东北全境
图 3
13.1978 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
红的手印,农业“大包干”由此开启。小岗村农民的做法( )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体现了奉献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C.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4.世界竞争力排名源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自 1989 年开始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度报
告》,是最权威的各国各地区竞争力排名只以。报告评估的指标包括经济表现、政府效率、
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大类。下表是香港世界竞争力排名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
因是( )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2014年 2017年
第 5名 第 6名 第 6名 第 3名 第 2名 第 2名 第 1名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B.“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贯彻
15.她架起从传统智慧到人类健康的科学桥梁,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被颁授共和国勋
章,是中医药骄傲,她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发现( )
A.人工合成胰岛素 B.青蒿素 C.籼型杂交水稻 D.东方红一号
16.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17.西欧兴起的大学被誉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发展逐渐脱离教会限定的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轨道”,形成了自由的学术氛围,学子们越来越学以致用,大学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人才。
究其根本是因为( )
A.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播
C.西欧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18.近代以来,西班牙政府将哥伦布登陆美洲的 10 月 12 日作为国庆日,与此同时,美洲国
家也将 10 月 12 日作为纪念日,起名为“土著人民的反抗日”。对同一历史人物,纪念的内
容截然不同,原因是( )
A. 哥伦布的航行使西班牙日益强大
B.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班牙和美洲国家产生的影响不同
C. 美洲人民缺乏近代发展的眼光
D. 历史人物无法正确评价
19.李剑鸣在《“共和”与“民主”的趋同》中认为美国的共和政体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
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转化成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的体制,
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这种政体的创新( )
A.确保了自由平等的实现
B.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是雅典、罗马、英国的政体的融合
D.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
20.伴随着工厂的出现和资本的刺激,英国出现了“5岁的孩子被派去一天工作 13小时,通
常 9岁、10岁和 11岁的孩子被指派工作 14和 15小时”,这类现象( )
A.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B.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C.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是儿童实践能力强的表现
21.1957 年,赫鲁晓夫提出了几个月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启了饲料生产运动,全国各地大种特种玉米,但因自然地理条件的制
约,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决定经济改革成败的因素是( )
A. 自然地理环境优越 B. 民众的支持
C.领导者的政治魄力 D.是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2.1920年,周恩来赴欧留学时,在一篇通信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
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由此可见“大战”( )
A.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B.改变了旧有的世界秩序
C.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D.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23.图 4 这一水利工程,使野性的田纳西流域被驯服,该工程集发电、防洪、灌溉航运于一
身,充分拉动了整个流域的工农业生产,也是重要的电力生产者,同时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
“失业率”。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
图 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24.图 5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这只名叫“Tik Tok”小猪的故事,说明当今国际经济秩
序( )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B.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风险
C.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推动了国际合作与发展 图 5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材料解析题(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25 分)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流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路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
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
代中外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汉唐、宋元、明初中外交往的史实各一例。概括明初以
前,中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0 分)
材料二 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到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
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评价的是哪一政策?(1 分)分析
此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 分)
材料三 ……海禁大开,出国贸易与考察、出使、留学者踵相接;即足未出国门者,或亲与
西人交接,或研读西人所著外国史地;而西人亦竞撰介绍世界情形之书;于是道光以降,谈
世界情形与记述游历之书,遂乘时而起。魏源之《海国图志》与徐继畬之《瀛寰志略》,实
为代表之作。
——方豪《中外交通史》
(3)“道光以降”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 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给
中国带来的影响。(4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四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
每个中国人赔偿一两白银
们从市里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交往的认识。(4 分)
26.(12 分)近代科学开始于 14—16 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它始于意大利,并扩
散到欧洲其他国家。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根据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自选角度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
史实正确,体现图片材料反映的内容。)
提示:可任选某一个国家论述,也可以选几个国家从整体上论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示例:
观点:意大利的社会环境促使其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论述:14 世纪中叶开始,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意大利的
科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和
科学实验的精神,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意大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和思想解放使之在 16 世纪初到 17 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
个科学中心。
27. (15 分)2021 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为向党的一百岁生日献礼,某某中学拟举办以“重温经典歌曲,肩负
时代使命”为主题的歌唱比赛。一首首歌曲反映着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人民不同的心声。阅读
材料,探究问题。
【探究一】艰苦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
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
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摘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
道路?(2分)有同学认为歌词“坚持了抗战八年多”应改为“坚持了抗战十四年”,你同意
吗?请说明理由。(3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究二】重要的历史时刻
材料二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
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摘自《走进新时代》歌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国人“站起来”和“走进新时代”的历史事件
分别是什么?(4分)作词家为何这样形容这两个历史事件?(4分)
【探究三】奋进实现中国梦
材料三 ……中国道路跨越万水千山,一路阳光播撒你的爱,从来没有像今天喜悦开怀,神州
处处盛开绚烂花海,中国故事传遍五洲四海,一路春风是我尽情抒怀,中国新时代,跟着你初
心不改,中国新时代,跟着你开创未来,中国新时代,奋进在我们这一代,中国新时代,奋斗幸
福来……
——摘自《奋进新时代》歌词
(3)结合材料三和以上探究,谈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 2分,共 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B D C C A B D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B D C B D A D C C B
二、材料解析题(共 52 分)
25.(25 分)
(1)汉唐:丝绸之路的开辟;甘英出使大秦;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新罗派遣留学
生来华等(任答一点,2 分)
宋元: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马可波罗来华;等(任答一点,2 分)
明初:郑和下西洋(任答一点,2 分)
政策:对外开放。(2 分)
特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以和平交流的方式为主;中外交流的范围广;交流具有互鉴性;
等等(任答一点,2 分)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 分)
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2 分)但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
业的发展,租好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 分)
(3)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向英国投降投降(2 分)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了解世界形势的发
展。(2 分)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2 分)
(4)综合国力是对外交往的基础和后盾。主权独立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前提。只有积极发展
友好对外关系,加强交流互鉴,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
(4 分,任答两点即可,开放性设问,符合题意即可)
26.(12 分)
【整体角度】
观点: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论述:
14 世纪中叶以来,着意大利城市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大大地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意大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科学中心。
1640 年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在
英国建立起来,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拓展
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7-18 世纪英国成为第二个科学中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德国、美国重视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采用。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美国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社会
稳定,美国政府重视人才和教育,世界科学中心随之转入美国。(8 分)
综上所述,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2 分)
27. (15 分)
(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 分)
同意(1 分)
理由: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开展游击战争,中
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到 1945 年战争结束,一共 14 年。(2 分)
(2)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分)
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
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2
分)
走进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 分)
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启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2 分)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扬爱国
主义精神,努力奋斗,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