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7 23: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练习|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恩格斯在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删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外来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该书从1880年以来出版了10多种外文译本,并且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这一历史现象
A.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B.根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可能性
D.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普遍具备
2.在19世纪上半叶,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欧洲的一些有识之士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这些人包括
①康德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表呈现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刊物上先后出现的观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出处 主张
《人民之声报》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他们是生产过程中的神经和灵魂,因而又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
《贫民卫报》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A.工业无产阶级政治地位上升 B.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意识增强
C.经济发展取决于工人的劳动 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
4.1824年,英国人欧文在美国购买了土地并成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在公社中,设有工厂、农场和学校,人人参加劳动,分工合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但是4年后,由于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失败。欧文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资本主义矛盾尚浅 B.公社管理制度混乱涣散
C.资产阶级政府蓄意破坏 D.设想超越社会发展程度
5.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B.无产阶级第一次参加革命斗争
C.无产阶级的诉求从改善经济待遇上升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D.无产阶级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
6.有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概括为: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和一个科学预测。其中,两大理论基石一是唯物史观,另一个是
A.社会演进规律 B.无产阶级专政
C.阶级斗争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
7."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
A.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8.1879年3月3日,法国国民议会对巴黎公社社员实施“部分赦免”;2016年11月29日,国民议会正式宣布“以国家名义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巴黎公社从被镇压、到“部分赦免”再到“平反”的举措主要基于法国国民议会
A.满足民众追求民主的政治诉求 B.顺应各个阶级妥协退让的需要
C.切实落实人民主权的价值观念 D.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现实需求
9.1871年出版的《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所写的最辉煌的文件之一。这一文件详细分析了
A.法国大革命 B.拿破仑的统治
C.1848年革命 D.巴黎公社运动
10.1871年3月26日,公社进行选举,巴黎人民喜气洋洋,倾城出动.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它既没有财产的限制和舆论的欺骗,也没有军警的监视和政客的收买,工人们举着红旗,以国家主人的英姿走向选举地。这说明巴黎公社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具有革命创新精神
C.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D.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11.下面是巴黎公社运动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言论:
内容 出处
“乡村的居民们,你们现在应该看出,巴黎的事业就是你们的事业。” 公社文件《巴黎公社社员告农村劳动农民书》
“与工人、手工业者和职员一样,农民同样是资本家和特权者的可怜的奴隶。” 公社政论家布里萨在《公社报》发表的一篇文章
这表明,巴黎公社
A.致力于创建工人阶级政权 B.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C.具有初步的工农联盟意识 D.意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2.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该纲领
①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②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③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政府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放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遍布于被征服者全境……有些统治者建议扩大被征服地区公民的权利,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人已经开始担忧罗马和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公民法只允许外人移入而不开放公民权。这样,法律关系便很难与实际状况相调和,罗马的统治陷入困难之中。
——据(德)紫淼(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罗马国家“陷人困难”的原因,并指出其为应对困难而作出的法律调整。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以往文明的创造性的转化。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以往文明的创造性的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该体制在美国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
材料三 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随着群众运动的高涨,英国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在工人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14.19世纪开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还有一些人,他们也看到了冒烟的大烟囱,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
——据王顺义《简明科学神话》、房龙《人类的故事》等整理
材料二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就在于其具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摘编自马福运《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源于真理力量》
材料三 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败。
——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说明其“超越时代的创造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当年就指出:“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列宁后来在谈到巴黎公社经验时也说:“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翻天覆地’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人民群众”与巴黎公社运动成败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工业革命把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出来,排除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年,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1848年,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信息,排除D。
2.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中的“他们”指的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故②③④正确;康德是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故①排除。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
3.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人民之声报》主张“……工人们……是生产过程中的神经和灵魂,因而又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贫民卫报》主张“……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这些主张反映出19世纪30年代的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自身的力量,以及通过开展阶级斗争来维护自身权益,这体现了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展现了工人刊物上的一些观点,无法体现“工业无产阶级政治地位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与工人劳动的关系,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D项错误。
4.D
【详解】
根据材料中“1824年”“人人参加劳动,分工合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脱离了社会实际,最终失败,故选D;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管理制度混乱涣散、资产阶级政府蓄意破坏都不是欧文失败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C。
5.A
【详解】
根据所学,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也反映出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A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并不是革命斗争,排除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并没有提出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D项夸大了工人运动的作用,排除D。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故选D;社会演进规律、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阶级斗争学说均不是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基石,故排除ABC。
7.B
【详解】
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启示作用,故选B;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A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8.D
【详解】
由材料“1879年3月3日,法国国民议会对巴黎公社社员实施部分赦免”;2016年11月29日,国民议会正式宣布以国家名义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可知,在不同时期,资产阶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现固自身的统治,对巴黎公社持不同的态度,故选D项;法国国民议会代表资产阶级非广大民众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议会对无产阶级政权的态度,无法得出”各个阶级妥协退让”的结论,排除B项;“切实落实”人民主权的价值观念不符合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史实,故排除C项。
9.D
【详解】
根据题干“1871年出版的《法兰西内战》”可知,该文件主要涉及巴黎公社运动,它是工人阶级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和建设国家政权的学说,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拿破仑的统治是1799-1814年,与题意不符,排除B;1848年革命是指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C。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实行民主选举,给予人民真正的民主权利,改造旧的国家机器,这是历史上的首创,体现了其勇于创新的精神,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群众的监督作用,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
11.C
【详解】
巴黎公社运动时期发表的相关言论主要是针对农民群体,意在唤起农民的革命意识,联合革命,说明巴黎公社有初步的工农联盟意识,C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不符合史实,巴黎公社起义是巴黎市民的起义,并未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排除B;巴黎公社号召农民参与革命,意在壮大革命力量,排除D。
12.B
【详解】
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下颁布《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因此材料中纲领是指《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①正确;《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②正确;《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即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正确;《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没有提出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
13.(1)原因:罗马帝国疆域扩展,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公民法不适应新形势。
调整:开放公民权,推行万民法。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很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意义:共和政体的创立,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权分立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3)客观作用:扩大公民选举权;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系: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丰富马克思主义。
【详解】
(1)原因:根据“罗马政府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放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遍布于被征服者全境”、“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人已经开始担忧罗马和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公民法只允许外人移入而不开放公民权”得出主要是罗马帝国疆域扩展,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公民法不适应新形势。调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开放公民权,推行万民法。
(2)表现:根据“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得出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很大的行政权;根据“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得出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共和政体的创立,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权分立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3)客观作用:根据“随着群众运动的高涨,英国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得出扩大公民选举权;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系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是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丰富马克思主义。
14.(1)探索: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改革派进行立法规范,调和矛盾;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简述:《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3)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详解】
(1)探索:根据材料“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改革派进行立法规范、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2)简述: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从《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等方面进行分析。
(3)根据材料三“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
15.1871年,在法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复杂形势下,法国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巴黎公社;工人阶级创建了自己的政府,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管理;建立国民自卫军;成立公社委员会,对选民负责;采取了“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变革措施,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推动了巴黎公社运动的发展。
没有与外省的无产阶级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对人民群众作用调动不够充分,是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当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社会经济没有达到可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程度没有形成权威的领导核心,没有先进理论指导和可供借鉴得经验,是造成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详解】
关于评述“人民群众”与巴黎公社运动成败之间的关系,评述过程中务必紧扣两者关系进行展开。根据材料“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依靠了人民群众,但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对人民群众作用调动不够充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起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并颁布了具有工人政权性质的相关措施;但巴黎公社最终失败,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工人阶级的力量没有强大到可以推翻资产阶级,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缺乏广泛发动群众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