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时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7 23: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练习|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足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该学者(  )
A. 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
B. 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C. 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
D. 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2.近代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他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
A.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C. 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1915 年12月 12 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然而在 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 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但在短短 12 天后,复辟闹剧就草草收场。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A. 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袁世凯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C. 太平天国倡导的平均主义理想深得人心
D. 孙中山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领袖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A.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 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 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 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A.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出现
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6.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评价美国独立战争时说:“美国革命成为那些希望摆脱殖民地地位的民族所效法的榜样。”这句话说明美国革命( )
A. 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C. 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 D. 引发了德国的统一
7.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这里的“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是主要由于
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启蒙运动的兴起
C. 巴黎公社革命斗争影响 D. 民族意识的觉醒
8.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命名……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一现象说明
A. 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B. 完善的民主制度得以建立
C. 近代新闻业的迅速发展 D. 国内的社会矛盾已然缓解
9.有学者指出:印度民主主义和独立运动为其他地区的反殖民运动提供了一个范例。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这一现象说明()
A. 启蒙思想的首先在印度得到实践
B. 文化认同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C. 欧式教育在印度收到欢迎和推广
D. 西欧人的价值观催生了自身的反抗者
10.1809年阿根廷牧场主的代言人认为,因为西班牙诸省不能消费阿根廷的农产品而导致了农产品的浪费;因为西班牙海军无力将阿根廷丰富的产品运出去而导致了产品烂在仓库里。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西班牙没有能力管理殖民地经济
B. 殖民地经济水平已超过西班牙
C. 殖民地希望西班牙有一支强大海军
D.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动机之一是独立发展经济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潮,从人权角度讲,非洲的特征是()
A. 争取环境保护权 B. 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政治民主权
C. 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独立权 D. 争取独立和政治民主权
12.九年级(1)班同学正在归纳“甘地”玻利瓦尔”“扎格鲁尔”的相关内容。他们归纳的主题是()
A.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3.“亚洲的觉醒”时期,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这一时期,除了下层人民的斗争外,还有(  )
A. 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
B.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C. 以殖民者后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D. 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改良运动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和拉美独立战争的共同点是( )
都是民族解放战争 都表现了反侵略的不屈不挠精神 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都因为殖民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
A. B. C. D.
15.伊朗立宪革命期间颁布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基本法》,触动了伊朗几千年来极端专制的封建制度,争取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民主权利,限制和约束了国王的权力,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这表明伊朗立宪革命()
A. 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 B. 赢得了近代伊朗的民族独立
C. 推翻了伊朗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D.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6.“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7.湖北新军起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至中午时分,他们便完全控制了局势。由于没有真正的革命领袖在场,他们就推举并不情愿就任的清军协统担任军政府大都督。这场起义(  )
A. 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B. 标志中华民国的建立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8.1906年,印度国大党提出了“自治”主张,这反映出()
A. 英国放松了对印度的控制
B.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 国大党已经走向成熟
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19.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0.20世纪初某西方报纸报道:昨天,纽约唐人街华人燃放鞭炮举行庆祝活动。在以前,居住在大街的华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昨天,他们步调一致。“他们”庆祝的应是(  )
A. 光绪帝下诏维新 B. 义和团运动兴起
C. 中国同盟会建立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玻利瓦尔(1783~1830年),通称西蒙·玻利瓦尔,拉丁美洲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与圣马丁遥相呼应,为南美洲脱离西班牙帝国统治发挥了关键作用。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领袖,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袖之一。
玻利瓦尔在1799~1803年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
在欧洲,玻利瓦尔遇到了他的老师罗德里格斯。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并对他说:已经到了把西班牙人赶出美洲的时候了,你应该去完成这件事。玻利瓦尔当即向老师表示:“我准备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这个事业。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在我没有打碎西班牙束缚着我的祖国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要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也不会安静。”这些誓言成为玻利瓦尔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从此以后,他返回祖国,投身于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洪流。
1810~1830年期间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建立了联合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及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是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
——互动百科
(1)根据材料,分析玻利瓦尔能够领导南美革命,成为一代英雄人物的原因。
(2)有人称玻利瓦尔为“南美洲的华盛顿”,请谈谈你的看法。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远征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已占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金银矿藏,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达到过15万,到1840年的前后,只剩下3万~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为生产鸦片、棉花、黄麻、蓝靛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也相继发生。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乂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可知,该学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以及性质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义和团运动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到1912年清朝灭亡,封建君主专制度共存在2132年;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正确;
一定程度冲击旧式官僚体制,不能说明其是分界线,排除B;
近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当中,广大内地和农村传统习惯仍坚如磐石,排除C;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干中““分界线“的主旨意义,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辛亥革命成为“2132年的历史“和“分界线“的准确理解。
本题是中档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的失败,说明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
B.袁世凯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和张勋复辟无关,故排除B。
C.太平天国倡导的平均主义理想深得人心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
D.孙中山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领袖和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无关,故排除D。
故选A。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亚洲觉醒”,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与19世纪70~90年代上层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相比,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主义已经摆脱封建主义和改良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的战斗纲领,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并为之进行了英勇的实践,故D正确。
AB.两项属于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无法体现“新特点”,故排除AB。
C.这一时期,各国的民主革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故排除C。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亚洲的觉醒,要求理解并掌握基础史实。
【解答】
ABD.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斗争大多数都失败了,故ABD不是相同点,故排除ABD。
C.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故C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故C与题意相符。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亚洲觉醒,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并结合所学可知,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都体现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性质,主要是由于当时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正确。
ABC.这三项都不是出现题干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题干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故A正确。
B.题干无提及建立制度,故排除B。
C.题干主要阐述的是传播思想,故排除C。
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故选A。
9.【答案】D
【解析】略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题干反映了在西班牙的控制下,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受限,由此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动机之一是独立发展经济,D项正确。
ABC.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C。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的独立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地区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斗争的独立运动,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独立权,故C正确。
A.该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A。
BD.“政治民主权”不符合非洲的时代特征,故排除BD。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亚非拉美的奋起,要求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A.结合所学可知,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的领袖,玻利瓦尔是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扎格鲁尔又译“柴鲁尔”,埃及独立运动领袖,早年就读于爱资哈尔大学和埃及法律学校,1882年参加阿拉比领导的起义,失败后被监禁。所以题干主题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故A正确。
B.题干没有反映工业化国家,故排除B。
C.该项和题干明显无关,故排除C。
D.题干不仅有亚洲国家的,还有其他地区的,故排除D。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亚洲的觉醒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除了下层人民的直接反抗外,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领导了革命和改良运动,故D正确。
A.该项属于下层人民的斗争,题干中已提到,故排除A。
B.该项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其时间早于亚洲觉醒时间,故排除B。
C.该项主要在拉丁美洲,故排除C。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和拉美独立运动都是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符合题意;都表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符合题意;都是因为殖民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符合题意;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拉美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的殖民统治,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B项。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伊朗立宪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争取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民主权利,限制和约束了国王的权力”可知立宪革命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故A项正确。
B.近代伊朗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故B项错误。
C.由“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可推知,故C项错误。
D.宪法规定伊朗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故D项错误。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辛亥革命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题干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此项最全面,故A正确。
BCD.此三项表述只是说明了某一方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选A。
17.【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的湖北新军起义明显可以看出这是武昌起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武昌起义是反抗清政府的,是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结果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B.武昌起义并不是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
C.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八一南昌起义。
D.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要求学生结合武昌起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英国并未放松对印度的控制,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不选A。
B.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代表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故B正确。
C.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够充分,印度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还不成熟,故不选C。
D.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是以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为标志,故不选D。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题干表达的是在15个宣布独立的省份中,担任都督的并不都是革命党,而且革命党的人数比较少,较多是新军将领,还有来自其他政治派别甚至是清政府的官员,这反映出革命党人为争取革命胜利,采取妥协政策以联合更多的反清力量的意图。在四个选项中,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上面的分析吻合;C项无法说明题干的内容,D项不符合辛亥革命的特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认识。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认识,需要一定的读取信息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
20.【答案】D
【解析】A、材料给的时间是20世纪初,下诏维新是1898年,故错误;
B、题干中两派共同支持的是民主,而义和团运动追求的和他们不一致,故错误;
C、中国同盟会建立时君主立宪派正在和革命派进行论战,因此不可能步调一致,故错误;
D、依据材料“20世纪初,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昨天,他们步调一致。”,结合时间可知题干讲的是中华民国的成立,故正确;
故选:D。
本题以西方报纸的报道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武昌起义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了对武昌起义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应当注重对20世纪时间点的把握,以及材料中涉及的两派观点进行掌握。
21.【答案】(1)早年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自身的聪明与睿智是他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
(2)华盛顿作为美国“国父”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为美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玻利瓦尔作为南美洲独立的领导者,为南美洲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他被称为“南美洲的华盛顿”。
【解析】第(1)问,“原因”:一个人物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条件,一个是内在因素。外在条件是他的经历和社会现实使他有机会去建立事业。内部因素是他的个人精神品质,这两方面在他成功道路上缺一不可。抓住关键信息“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投身于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洪流”进行分析概括。
第(2)问,材料中将玻利瓦尔与华盛顿相对比,主要找寻二者的共同点,这也是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洲的华盛顿”的原因。两个人分别在自己国家领导了独立与解放,为各自地区人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这些回答即可。
22.【答案】(1)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在不久之后走向衰落。
(2)变化:从以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以商品输出为主。影响:客观上在印度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解析】(1)本题考查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识记基础史实。依据材料一“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等信息可知,特点为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半封建色彩;结合所学可知,葡萄牙、西班牙统治者贪图享乐,未能将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在不久之后走向衰落,霸主地位被荷兰、英国等取代。
(2)本题考查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及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识记基础史实。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二“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可知,和西班牙、葡萄牙相比,英国从以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转变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积极方面:依据材料二“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商品输出虽然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但客观上向印度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极方面:由材料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为生产鸦片、棉花、黄麻、蓝靛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可知,印度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