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
2.能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冰心曾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谁还记得是哪四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几篇课文中,你们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板书:语文园地一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1:读《祖父的园子》时,从描写园中各种花草树木的句子中,能体会到“我”对祖父的爱,对童年园子生活的深深怀念。
预设2:《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对比了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月亮,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预设3:《梅花魂》中外祖父谈梅花精神的句子,让我直接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那份眷恋之情。
2.学生阅读“交流平台”,梳理阅读方法。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
(2)指导梳理: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读一读课本上四个小朋友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体验,看看小伙伴都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梳理要点。
预设:
①从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中体会。(板书:抓住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
②从对人、事、景、物的描写中体会。(板书:抓住对人、事、景、物的描写的语句)
③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板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板书: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不少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好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学过的课文再来交流一下吧!
3.拓展练习。
引导:从下面的课文片段中,你是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1)课件出示《慈母情深》片段。师生交流,总结归纳。
预设: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儿子,可以体会到特定情境中“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
(2)课件出示《梅花魂》第13自然段。师生交流,总结归纳。
预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赞美梅花精神的这段话,可以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我知道了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中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了梅花的身上。
4.说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哪些?
预设1:抓标题,从整体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我读到《月是故乡明》时,想到月亮常常寄托着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预设2:看插图想象画面。《村晚》一诗,我从古诗插图看到了青草茂盛,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吹笛的情景,感受到了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预设3:了解写作背景。学习《梅花魂》一文时,我了解到作者一家是新加坡的华侨。虽然人在异国,但身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
5.小结: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心朗读,从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就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读交流平台,明确交流的主题,围绕交流主题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掌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日积月累
过渡: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门在外,最牵挂他的就是母亲。下面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孟郊去感受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吧。(板书:《游子吟》)
1.理解、背诵孟郊的《游子吟》。
(1)诵读正音。
①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可播放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点拨:“吟”读作“yín”,“缝”读作“féng”。
②同桌之间练读古诗,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①作者介绍: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他故有“诗囚”之称。主要作品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②创作背景:孟郊早年漂泊无依,近五十岁的时候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饱尝世态炎凉的孟郊,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3)解读诗题。
“游子”是指出门在外远游的人,“游子吟”是指出门在外的游子有感而发写下的感叹。
(4)疏通诗意。
①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②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词义:“临”的意思是将要;“寸草心”形容子女微小的心意;“三春晖”指的是春日的阳光,形容伟大的母爱。
B.诗意:临行前,母亲在为游子缝制衣衫,那针脚分外细密,是怕孩子长久不能归家。像春日阳光一般的母爱,如小草一般的子女的心意又怎么能报答呢!
(5)古诗赏析。
①请学生说一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包含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预设:这个细节传递的是母亲对游子的不舍和牵挂,因为怕孩子长期在外,迟迟不能返乡,所以衣服要缝制得结实一些,这样就能更耐穿。
②请学生试着说自己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理解。
预设: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着我们,母爱就像春天的太阳那样温暖,可我们能为父母做的事情还太少……(板书:母爱的温暖)
(6)情境诵读。
①诵读时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
②边读边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7)情境背诵。
同桌、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可以用《游子吟》的情境课文背诵版检验学生的背记情况。
过渡:这首诗中的母爱,看似轻描淡写,可落笔却有千斤重,这种爱穿越千古,在生活中流淌。表达母爱的古诗还有很多,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王冕的《墨萱图》(其一)。
(板书:《墨萱图》(其一))
2.理解、熟读王冕的《墨萱图》(其一)。
(1)诵读正音。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点拨:“倚”读作“yǐ”,“旨”读作“zhǐ”。
②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中国元代画家、诗人。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另著有诗集《竹斋诗集》。
(3)疏通诗意。
①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②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理解词义:
“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北堂”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B.疏通诗意: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即母亲的心),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一天比一天疏远,自己的音讯日渐受到阻碍。抬头仰望高高的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母亲,很是愧疚。
(5)古诗赏析
①引导:借助诗意,说一说诗人借萱草花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②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③教师点拨: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设计意图:先通过自读和互助学习,帮助学生较轻松地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情感,背诵积累。再拓展学习一首表达母爱的古诗,让学生读懂母爱的伟大,感恩母亲。
三、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从古诗《游子吟》《墨萱图》(其一)中感受到了两位诗人笔下母爱的温暖。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
四、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游子吟》,搜集更多包含浓浓母爱的诗句。
【板书设计】
(
抓住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
抓住对人、事、景、物的描写的语句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有感情地朗读
)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园地一
(
母爱的温暖
)
《游子吟》《墨萱图》(其一)
1《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能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
2.能发现三组句子“通过对比进行强调”的表达特点,并能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具体描述情境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进行语文园地一的学习。首先请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项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 学习表达)
1.出示教材中“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个例句。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2.引导学生读一读,找出关键词,思考这两个句子分别写的是什么。
预设:第一个例句关键词是“亮”,写的是太阳特别亮;第二个例句关键词是“热”,写的是天气特别热。
3.引导发现: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先写某个情景的突出特点,再进行想象。
②从不同方面来写同一情景。
③点明某个情景的特点,具体描述一些事物的表现来突出该特点。
小结: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能将这种情景写得形象、生动、具体。第一个例句写了“太阳光芒四射”的情景,通过人、蚯蚓、蝙蝠的表现突出了“亮”的特点;第二个例句写了八月酷暑的情景,通过鸡、狗、蝉的表现突出了“热”的特点。(板书:不同方面 描述情景)
4.情景仿说。
(1)以“冷”这种情景为例,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出示句子: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
预设:寒冬腊月,天特别冷。冷得我直打哆嗦,冷得河水冻住了,冷得大树抖落了所有树叶。
(2)从“忙”“吵”“静”“快”“辣”中选择一个词语,仿照例句说一说。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预设:
A.商场里真吵啊!售货员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店铺里播放的歌曲声音震耳欲聋。
B.教室里真静啊!静得听得见同学们写字的声音,静得一根笔掉下去都能听见,静得连同学们的心跳声都像敲鼓一般。
5.牛刀小试。
引导:你还能照样子说一说生活中的其他情景吗?
预设:
天上的星星真多啊。像许多颗珍珠镶嵌在黑夜中,像许多只萤火虫提着灯笼,像许多个顽皮的孩子在天空眨眼睛。
6.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从不同方面点明情景,突出特点。如果我们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能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就会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使学生了解从不同方面把情景写具体的方法。以“冷”这种情景为例进行仿说,再放手让学生借助词语自由练习说话,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二)学习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感情
过渡:刚刚我们进行的是口头表达的练习,接下来难度提升,要考验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我们来看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项内容。(板书:学会运用)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三个例句。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2.自由朗读,想一想每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第一句说的是“我”心爱的小月亮最美。第二句说的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最香。第三句说姑爹的小渔船亲切、难忘。
3.引导:这三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用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某种情感。(板书:对比)
4.请学生圈出每个句子中表示对比的词语,想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预设:“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比不上”“也比不上”“远比不上”。
点拨:第一个例句中和“心爱的小月亮”对比的事物很多,第二、第三个例句中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姑爹的小渔船”对比的事物只有一个。无论怎样写,通过对比,都可以使情感表达得更强烈。(板书:增强感情)
5.仿写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之下,_________,无论如何比不上__________。
____________,也比不上________________。
虽然_____________,远比不上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选择例句中的一种形式,仿照句子写一写,用对比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预设1:在奶奶家吃饭也好,在外婆家吃饭也好,在饭店吃饭也好,对比之下,我觉得这些饭菜,无论如何比不上我妈妈做的饭菜香。
预设2:这里的山泉再甜,也比不上故乡的井水。
预设3:虽然父亲的自行车已经很旧了,远比不上城里的汽车宽敞舒服,但父亲的自行车承载了我美好的童年,看起来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6.牛刀小试。
刚才我们学习了通过对比强调自己对某种事物的感情。那么你想表达对什么事物的感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
预设1:虽然我的洋娃娃已经很旧了,远比不上店里的娃娃精致、漂亮,但那是妈妈亲手为我做的,洋娃娃每天陪我睡觉,听我诉说,是我最喜欢的玩具。
预设2:这种花,虽不如牡丹富贵,不如玫瑰浓艳,不如百合芳香,但它有自己的淡雅清新,也颇受人们青睐。
7.小结:用上对比手法,更能强调自己对某种事物的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例句,观察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对比句。先让学生选择例句中的一种形式仿写,再拓展到生活中,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感情,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二、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词句段运用”的内容,学会了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能从不同方面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学会了用对比手法,增强表达的情感。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这两种方法可以运用在以后的习作中,让我们的作文表达更加生动,情感更加真挚。
三、布置作业
1.和同桌交流并修改对比句。
2.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学习表达不同方面描述情景
词句段运用
学会运用对比增强感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