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纯碱可用于蒸馒头
B. 大理石制作华表
C. 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浓硫酸干燥氨气
2.下列实验目的不能达到的是( )
A.用水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用纯碱和熟石灰制取少量烧碱
D.用适量硝酸银溶液除去硝酸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铵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aO固体中混有的少量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鉴别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
D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100g 称取10g氯化钠固体溶于100mL水中
A.A B.B C.C D.D
4.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中的中和反应的是( )
A.H2SO4+Ca(OH)2=CaSO4+2H2O
B.H2SO4+BaCl2=BaSO4 +2HCl
C.2HCl+Fe= FeCl2+H2
D.2HCl+CaCO3=CaCl2+ H2CO3(CO2 +H2O)
5.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归納正确的是( )
A. pH和溶液的酸碱性
B.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D. 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6.如表除杂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的杂质 所选试剂和方法
A HCl H2SO4 加入适量Ba(OH)2溶解、过滤
B KCl KClO3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aCl2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7.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NO3NaCl H2SO4 B.CaCO3 NaOH Na2SO4
C.BaCl2NaNO3 CuSO4 D.AgNO3 Na2SO4 NaCl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9.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物质都能溶于水的是( )
A.碳酸钡、硫酸铵、氯化银 B.氢氧化铜、碳酸钠、硝酸亚铁
C.氯化钙、硝酸银、硝酸钾 D.硫酸钡、氢氧化铁、氢氧化铝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化学纤维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D.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CO、CO2也是有机物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2SO4、BaSO4两种白色粉末 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B 除去CO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C 制备Cu(OH)2 向氧化铜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
D 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丝、铜丝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2.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NaOH溶液(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C.NaCl溶液(盐酸):加热蒸发
D.铁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二、填空题
13.某工厂综合加工海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 .
(2)试剂1是 (写化学式,下同),白色沉淀D是 .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 .向溶液B加入试剂2后,在溶液中可观察到 的现象.
(4)在熔融状态下电解无水氯化镁会产生一种金属单质和一种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4.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提示:氯化钙、氯化钡的溶液都呈中性)
①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甲中碳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显 色;乙和丙中都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属于 发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 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 呈红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则废液缸中的废液一定含有指示剂、水、碳酸钙、 ;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15.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据此完成下列空白: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B 、C 、D
16.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镁,其中的一个步骤是将卤水(含MgCl2、NaCl、KCl的混合液)转化为氯化镁晶体.实验室中模拟该转化的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制备氢氧化镁:向卤水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该过程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其中会大量放热的反应是(填化学方程式) .
②过滤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 .
(2)制备氯化镁溶液:用盐酸溶解Mg(OH)2.为了便于后续操作,盐酸不宜过量.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通过计算,可准确知道所需盐酸的量.理论上溶解5.8g Mg(OH)2需要36.5% HCl溶液 g.
③由于准确称量Mg(OH)2的步骤繁琐,实验中并不常用,而是通过一定操作方法来达到控制盐酸用量的目的.操作方法是:将Mg(OH)2加入烧杯中, ,直到Mg(OH)2完全溶解为止.
(3)制备氯化镁晶体:蒸发浓缩MgCl2溶液,冷却结晶.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充分学好、用好它们。按要求从氢气、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 ;
②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
③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
④一种不易挥发的酸 ;
⑤一种可作化肥的盐 。
18.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 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三、综合题
19.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B配制160g10%的氯化钠溶液
⑴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③→ → (填序号,下同)。 ⑵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⑴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⑤→ → 。 ⑵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可供选择的基本实验操作如下图:
20.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右图是CO2与不同类别物质关系的知识网络(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实验室使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及时盖回瓶塞。联系上图,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②的单质可以是活泼金属镁,该反应为2Mg + CO2 2MgO + C,该反应类型为 。
(3)符合上图关系④的物质有很多,写出其中一个物质 。
(4)CO2常用作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需要灭火时使其喷出,用微粒观点解释二氧化碳液化过程 。
21.同学们在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 其他物质省略 ,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①和②与图中已有的反应类型不同,它们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若通过反应⑥生成的盐为NaCl,则同时生成的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
(3)若中心处的盐的溶液为蓝色,写出⑧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探究题
22.A﹣E是初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 ;C物质可能是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D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过滤;Na2CO3;CaCO3;NaCl,NaOH,Na2CO3;有气泡产生;MgCl2Mg+Cl2↑
14.【答案】红;有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NaCl、Na2CO3、NaOH;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5.【答案】氧气;红磷;硫;四氧化三铁
16.【答案】CaO;CaO+H2O═Ca(OH)2;漏斗,玻璃棒;2HCl+Mg(OH)2═MgCl2+2H2O;20;滴加稀盐酸
17.【答案】H2;Mg(OH)2;CaO;H2SO4;KNO3
18.【答案】(1)NaHCO3
(2)可溶
(3)
19.【答案】①;②;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④;③;加速溶解
20.【答案】(1)2KOH +CO2=K2CO3 + H2O
(2)置换反应
(3)H2CO3 或 CO
(4)加压时,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1.【答案】(1)置换反应
(2)Cu(OH)2
(3)
22.【答案】(1)C或O2;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2)HCl+NaOH=NaCl+H2O
(3)CaCO3+2HCl═CaCl2+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