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共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8 21:39:32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四》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我们看到了手术台前担忧病人的沃克医生,手术台上毅力惊人的刘伯承,感受到了毛主席老来丧子的无限悲痛,更体会到了方志敏作为共产党员清廉的美德。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种方法。(板书:语文园地四)
2.学生阅读“交流平台”,梳理方法。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
(2)引导:读读“交流平台”,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画出关键语句并作批注。
(3)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并作批注,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板书:动作 语言 神态)
预设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预设2:从《军神》刘伯承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预设3:从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中能够体会他内心的变化。(板书:关注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
3.练一练,学运用。
(1)学过的课文中,你还从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和同学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4)教师引导:这段话中不仅有语言描写,还有神态描写,如“脸色苍白、勉力一笑”,“脸色苍白”说明刘伯承忍受着手术中的剧烈疼痛,“勉力一笑”表现了刘伯承无所畏惧、坚强如钢的品质。
4.拓展练习。
朗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是如何体会人物的内心的。
(1)“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选自六上课文《穷人》)
预设:这句话通过对桑娜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她内心的忐忑不安和担心。
(2)“我跨进书店,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选自林海音《窃读记》)
预设:这段话中通过“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书的心情。
5.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大家以后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其他写人的文章。(板书:体会人物的内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巩固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阅读其他文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情景仿写
1.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内容。学生默读,明确要求。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2.引导学生通过例句体会人物内心。
(1)小组讨论:从这三个例句中,你分别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预设1:从第一个例句中的“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等动作描写,能体会到毛主席的悲伤、心痛。
预设2:第二个例句,从黄继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感受到了黄继光对敌人的仇恨和主动接受任务的决心。
预设3:第三个例句中,从将军的动作、语言,感受到了将军的感动和对战士们的关爱。
3.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情境仿写。
(1)启发学生思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在生活、影视作品中所见的情境,想想焦急地等人时,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一般会有哪些举动?表情如何?会说些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心情急躁时,一般会有“探头张望”“眼睛死死地盯着远方”等动作,脸上满是焦急却极力掩饰。
预设2:还可能会打电话催促对方“你怎么还不过来”。
(3)从“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中选择一种情景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是否准确表达出人物内心”这一标准展开评价。
预设1: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爸爸在家门口不停地走来走去,他眉头紧蹙着,时不时探头看看大路上的人影,嘴里不停地喃喃着:“怎么还没回来,怎么还没回来……”
预设2:妈妈今天本来是要带我出去玩,却一声不吭地走了。我低着头,皱着眉头,心里想着: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再走呢?我满脸失望地回到了房间,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心里满是委屈。
预设3:在机场看到爸爸的那一刻,小明不顾一切飞奔过去,紧紧抱住了爸爸,心中的思念顿时化成两泓清泉止不住地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五年了,我已经五年没见到你了,爸爸……”
4.拓展积累。
(1)出示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
妙语连珠、伶牙俐齿、结结巴巴、对答如流
指手划脚、手忙脚乱、手舞足蹈、七手八脚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闭目养神
(2)朗读积累。
设计意图: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交流总结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并能仿照例句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
四、布置作业
情景仿写:作业本不见了
要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出人物的内心。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
语言
) (
神态
) (
动作
)
(
关注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
体会人物的内心
体会
人物的内心
)
2《语文园地四》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2.了解篇章书写的格式要求,书写时能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醒目、段落分明。
3.朗读、背诵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过程】
词句段运用
第二题: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1.下面句子写出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
2.出示例句,指名朗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3.学生小组讨论,说说从例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1)第一个例句:沃克医生平时是“从容镇定”的,这次却“双手颤抖”“额上汗珠滚滚”,通过强烈的对比,能体会到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时心里特别紧张。
(2)第二个例句:平时“我”遇到不顺心的事都能一笑而过,这次却“无法释然”,强烈的反差中,能体会到这件事一定非同小可。
追问: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这两个例句有什么样的表达特点?
预设:两个例句都写了人物与平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像这样将同一个人对比明显的两种表现放在一起,表达效果显得特别强烈。(板书:对比 表达效果强烈)
5.牛刀小试
(1)教师出示一些前后反差明显的词语,结合例句,引导学生进行仿说。如轻言细语和大呼小叫,笑容满面和表情严肃等。
(2)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自由仿说。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预设1:老师要报分数了,我吓得不敢抬头,双手直哆嗦。“李明,96分。”啊,我考得那么好?我偷偷捂着嘴笑,用眼角的余光,得意地环顾四周。
预设2:一向嘻嘻哈哈的小明,今天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看他神情严肃地坐在座位上,两眼无光望着窗外,究竟是发生什么事了呢?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还可以通过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设计意图: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体会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说出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动作、语言、神态。
二、书写提示
1.出示书写范文,明确学习内容是规范篇章书写。
2.引导学生交流书写要点及方法。
(1)让学生默读短文,观察书写格式。
(2)出示书写格式提示,指名读。
(3)学生交流书写格式要点。
①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板书:标题、作者要醒目)
②段落要分明。(板书:段落要分明)
(4)除了书上提示的要点之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1:标题和作者分两行,各自居中。
预设2:每段另起一行,开头空两字格。
预设3:每行字要写在横格线的中间。
预设4:字与字的间距尽量相等。
3.学生根据示范练习书法作品《帆》,让学生在横格纸上抄写。
4.让学生先围绕书写要点自评,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全班展示。
5.教师点评指导。
6.拓展欣赏。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
这两幅作品出自顾仲安先生,他生于1956年,连续四次荣获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最高奖,《中国钢笔书法》《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先后对其作品作为专题报道,共出版字帖与专著计五十余种。
(2)学生欣赏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书法作品《帆》,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书写并展示作品成果,激发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兴趣。
日积月累
过渡:迄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许多诗人以边塞的生活见闻为内容,写下了一首首豪迈大气的边塞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之涣写的边塞诗《凉州词》。(板书:凉州词)
1. 学习古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诵读正音。
①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可播放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点拨:“仞”读作“rèn”,“羌”读作“qiāng”。
②同桌之间练读古诗,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①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影响和地位: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然意境极为深远。代表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②创作背景: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
(3)解读诗题。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因“地处西北,常寒凉也”而得名。
(4)疏通诗意。
①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②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词义:“羌笛”是边塞流行的一种乐器;“何须”就是何必;“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寓意别情。
B.诗意: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古诗赏析。
结合插图引导想象,诗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预设:《凉州词》中流露出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板书:思乡之情)
(6)情境诵读。
①诵读时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
②边读边体会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7)情境背诵。
同桌、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可以用《凉州词》的情境课文背诵版检验学生的背记情况。
(8)巩固练习。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9)拓展阅读。
①导入:《凉州词》这一曲调在唐朝很流行,当时很多诗人都写过《凉州词》,我们再来读一首边塞诗《凉州词》。
②出示:《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诵读正音。
④疏通诗意。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2.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过渡:古代的交通和通讯都非常的不方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接下来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诵读正音。
①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可播放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②同桌之间练读古诗,教师指名朗读。
点拨:“孟”读作“mèng”,“陵”读作“líng”。
(2)知人论世。
①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影响和地位: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
②创作背景: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解读诗题。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广州。孟浩然是李白的忘年交。
(4)疏通诗意。
①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②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词义:“故人”指好朋友孟浩然;“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指暮春时节、花开之季;“天际流”的意思是流向天边。
B.诗意:(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去扬州。在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好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5)古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预设:诗中蕴含着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6)情境诵读。
①诵读时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
②边读边体会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7)情境背诵。
同桌、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可以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境课文背诵版检验学生的背记情况。
(8)巩固练习。
①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三月 黄鹤楼 扬州)
②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拓展阅读。
①导入:送别友人的经典诗句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②出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③情境诵读。
边读边体会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小结:“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些千古流传的送别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依依惜别之情。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读中理解古诗,在读中感悟诗意,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学会了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进行仿说;了解了篇章书写的格式要求;从《凉州词》感受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课的两首古诗。
2.选择其中一首画一画诗中的场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
对比
表达效果强烈
)词句段运用
(
标题、作者要醒目
段落要分明
)
语文园地四 书写提示
(
凉州词
思乡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依依惜别之情
)
日积月累
2